姜兆辉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当下,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前景,而农田水利工程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板块。目前,我国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水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因此行之有效的灌溉方法和科学的灌溉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灌溉模式不仅达不到良好的灌溉效果,更不能体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原则。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在灌溉技术上就必须采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此达到提高灌溉水平与灌溉效率的目的,这既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又能促进农业的科学发展,对于我国未来的农村建设也有着长远的意义。
1、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范围扩大和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两个方面。所以,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可以运用到与农田灌溉等有关的诸多工作中。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具体如下:首先,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解决渠道渗漏问题。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灌溉过程中的渗漏问题,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下,不但能够解决渗漏问题,管道输水过程也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既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又能提高灌溉效率。其次,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和多种先进的节水方法并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先进的节水方法才能决定其使用效果,基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方法相对来说更加先进,二者并用更能对节水这一难题起到积极作用。与之相较,传统的灌溉方法与节水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是背道而驰的。所以,相关部门要想建立节水灌溉机制,就必须实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只有这一技术的实行才能让灌溉过程中节约用水成为可能,这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田间灌溉节水处理也需以这一技术为基础。不难看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其科学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对整个农田水利工程中产生影响。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对节水灌溉系统制度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作用,更能应用于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的全过程中,具体表现如下:
2.1、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
在以往的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所用的渠道时常出现泄漏的现象。这是因为过去的灌溉渠道多为人工挖掘,因土质影响,很难做到长时间的坚固,利用这些传统的渠道进行输水,还必须面对水分蒸发的问题。而现今社会是科技引领的时代,传统的灌溉渠道已然无法满足灌溉要求,必然使用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在这一技术的要求下,灌溉渠道必须以浆砌块石作为主要材料来完成,把灌溉用水通过管道的方式进行传输,这与过去相比防渗效果不言而喻,而这种利用管道的输水模式更是直接解决了蒸发问题。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灌溉方式带来的弊病,同时对于节水效果的改善也具有超高的价值。
2.2、先进节水方法的应用
在现今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的喷灌技术已经逐渐代替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成为当下农田灌溉技术中的较为主流的技术。根据调查,这一技术的普遍使用,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可以节约30% 到50%的水份。当然,喷灌技术并不是当下灌溉技术中最节约用水量的,微灌技术在同等面积的农作物灌溉过程中,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节水量在50 % 到80%之间。微灌技术的省水量相当完美,但是它需要较长的灌溉时间,无论是微灌技术中的滴灌还是渗灌,都必须在一定长的时间里才能完成,简而言之,微灌技术的特点就是节约用水效果最佳但用时较长。
2.3、节水灌溉系统制度的建立
一直以来,最大程度地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是人们进行灌溉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最高准则。这样的理念无疑是导致水资源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充分灌溉的方式作为节水灌溉制度建立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老旧的观念。在灌溉活动中,我们应坚守的是,仅仅以产量的提高为准,但不能以产量的最高为主要目标。这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也是节水灌溉制度建立的最终目的。
2.4、田间灌溉节水处理
为了提高灌溉的节水效果,我们需要双管齐下,不仅从水资源节约的角度入手,还要通过延迟土壤水分保持的时间来实现,一旦土壤中水分的保持时间得到延长,就可以减少灌溉次数,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以此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绝不是千篇一律的。举例来说,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水资源量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在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时,必须牢牢掌握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农作物的特点,万不可“一视同仁”,这样既达不到节水目的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也违背了客观生长规律。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相关关人员必须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加以重视,这无论对于水资源的节约而言还是对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次,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差异而选择相对应的节水灌溉技术。我国国土面积大,每个地区都有适应当地土地和气候环境的农作物。因为种植地区的经度、维度不同,农作物生长所凭借的土壤类型自然不同,在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灌溉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对当地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选择最为有效的灌溉方式对其农作物进行灌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此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灌溉技术的应用。例如,喷灌、滴灌这种需要较高经济投入的节水灌溉技术,明显不适用于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我们可以利用麦秆覆盖土壤,减少水份蒸发的方式也能够达到较好的节水效果。
结束语:
相对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传统灌溉的方式、方法对于水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为了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采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十分必要。相关单位和人员应重视对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努力将这一技术的运用推广到更多的农作物生长地区,进而使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国华.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大科技2013,1(1): 151-152.
[2]王书红.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發展思路初探.低碳世界2014(17): 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