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根儿
“土木工程不可擅动。”虽然我在房屋装修时,选择了名声较好的装修公司;虽然家具以及所有装修材料,我全部选择了环保、无污染的相关产品。然而装修完毕后,房间依然存在异味,而我买的绿色植物则逐渐枯黄。我决定,找一家室内环境治理企业进行新房的空气“装修”。
互联网的世界中,输入“室内环境治理服务”字样后,我获得了322万个信息源,而将关键词换为“除甲醛”后,889万个选择更是让我无从下手。加之与其相关的正、负面消息,使我一片茫然,突然想到一个词语——雾里看花。
带着媒体人爱较真与对任何行业事物充满求知欲的“职业病”,我开启了对于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雾里观花。
首先我寻找到的答案,来自生活经验最为丰富的父母。他们口中新房去味去甲醛的方法,如他们对退休生活的态度一般乐观,他们的“神器”便是柚子皮与菠萝皮。相信很多买了新车或装修过房屋的朋友也曾经选择过这几样“神器”。这些纯天然物质,事实上只是用浓郁的果香来掩盖住了甲醛味道,并不是从根本的源头上除去甲醛。污染的危害依然存在,反而更难被人发现了。还有一种民间传言说醋可以除甲醛,这让我想到了童年每次到了流行性感冒的多发期,我家就会用煮醋来预防,至今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事实上,醋酸是很难与甲醛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样是用它的气味将甲醛味道掩盖住,使人误认为甲醛被清除了。
“有问题找度娘”——如今网络热词、热句无疑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色,同时也表现出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在“度娘”的帮助下,我寻找到了当下最为热门的除甲醛方式,然而,这些方法却犹如“梦幻泡影”般,在来自清华室内环境研究领域的朋友口中被一一“枪毙”,一切再真实的虚幻在科学面前都显得那般苍白。
网络上反映出人们用于除甲醛比较流行使用的产品——炭材料。如今有关活性炭治理甲醛的产品可谓五花八门。简单的有炭包,美观的更有活性炭制作的工艺品摆件,它们无疑均打着吸收甲醛的招牌。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多孔性材料的吸附特性对甲醛进行吸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然而杯水车薪,甚至还会有副作用。”在朋友的专业眼光中,仿佛什么都能找出问题。首先,活性炭内部的多孔,不仅会吸附甲醛,也会吸附其他的东西,比如VOC(挥发性有机物)类气体、水分等。举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将活性炭扔到水里几分钟,然后再捞出来,因为已经吸满了水分,这时候的活性炭对于甲醛的吸附基本等于零。而且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几块活性炭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选择活性炭灭甲醛,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和补充手段。
最后,我索性抛开传统方式,寻找高科技产品——空气净化器,如今的市场中很多空气净化器都打着除甲醛的旗号,既然是“高科技”,应该值得信赖。然而,伪科技在真科技面前却露出了马脚,也反映出了人们的误解。空气净化器所谓的去除甲醛率,检测的是经过净化器过滤后的空气可以达到的标准。这个标准变得非常可笑了。因为你也不能保证这台净化器到底过滤了你家多大面积中的多少空气,是否能保证空间里的空气都进入了净化器里“过”了一遍。那么没有经过过滤的空气中的甲醛等气体呢?几乎所有净化器产品的宣传都说可以除甲醛,但同时又说不能保证室内甲醛等气体达标,这是什么意思呢?厂家所宣传的“除甲醛”,说的是经过净化后,净化器出风口的那片空气,甲醛含量是达标的,至于你家其他部分,就不在这个范围里了。在这一过程中,甲醛还在产生,并未得到治理,而且人与机器共处一室,也就是说人和机器共同在呼吸甲醛,而它的“肺”有过滤甲醛的功能,你的肺则只有被伤害的份。
那么,室内污染到底有没有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难道对于甲醛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谈到室内环境,很多人像你一样,想到更多的是甲醛,其实在室内环境污染中,甲醛只占一部分,可以说甲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朋友的引荐下,一家室内环境科研实验室的工程师刘老师成为了我第一个采访对象,他也让我重新认识到,除了甲醛,其实我家空气中还住着更多“主人”。
清华大学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相对于室外PM2.5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对人的影响更显著。因为室内的环境污染具有隐蔽性,慢慢积累,导致室内污染可能高于室外的情况。
所以人们在关心日益严重的室外PM2.5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室内环境的治理。准确地说,在我们的室内生活中,用“治理”并不准确,应该说是“维护”“打扫”。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室内环境污染中,大家最关注的是甲醛。刘老师认为,如今市场从家具到装饰、装修材料,无不打着环保、绿色、无甲醛、无污染等旗号,然而很多情况下污染问题从未被根除,甚至随时存在。所谓“无”的概念,仅仅是通过技术手段或偷换概念以达到宣传目的。虽然家具、装饰等行业,纷纷打出无甲醛的商标,但因为各企业的原材料来自不同企业,所以这种“无甲醛”的标识,我们应该一分為二地看。这种情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装修中大量使用的人造板材,在其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大量含甲醛材料,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大概有20%左右的甲醛无法完全反应,残留在板材中,构成了装修居室中甲醛的主要释放源。更为重要的是装修中使用的各种粘合剂,也会不断释放一些有害气体,所以,即使装修中所用的材料都是环保的,往往也会有一些指标超标。
在室内环境污染中,甲醛污染其实还有很多“战友”存在。尘螨是最常见的空气微小生物之一,肉眼是不易发现的。尘螨也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室内空气中尘螨的数量与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清洁程度相关。近年来,家庭装饰装修中也广泛使用地毯、壁纸和各种软垫家具,特别是空调的普遍使用,为尘螨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近年来室内尘螨剧增的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室内通风不良,环境中会产生较多的致病微生物。许多病毒如流感、非典型性肺炎等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唾液传染。而温、湿度较高的地方也适合真菌生长。人们受真菌的感染,易患脚气、皮炎皮癣、湿疹等症。有些真菌还能通过其毒性代谢物(霉菌毒素)致癌。养宠物的家庭更要注意,动物皮屑是造成过敏的罪魁祸首。在普通人群中,对猫、狗的变态反应存在原有过敏反应的大约有15%。因而,喂养宠物的室内空气环境会使这部分人群的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率升高。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室内环境污染的治理,并不仅仅是治理甲醛那么简单,而且伴随着我们生活行为的不断进行,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叠加性”。保护室内环境以及室内环境的治理与维护,应像我们平时擦桌子、扫地一样定期进行,形成一种健康的习惯。
从对两位科研人员的采访,我逐步开始走入另外一个领域——环境治理服務行业,而当真正走入其中,我突然发现这样的一个行业,同样如消费者选择产品一般只能“雾里看花”。
室内空气治理行业是伴随着国家对于室内污染重视程度而一路走来的。2001年6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针对新华社《室内装修污染严重 规范市场刻不容缓》一文批示:“此事事关居民身体健康,应引起重视。请建设部、卫生部、质检总局研酌。”2002年,建设部颁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在全国强制执行室内污染控制指标。2003年,环保总局、卫生部、建设部联合制定并颁发《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并正式实施。2005年,新的《住宅室内装修验收标准》出台。室内环境净化治理实行资质认证,标志着中国的室内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已经大规模展开。同年,劳动部发布第五批新职业,室内环境治理员位居首位。2015年,“十三五”环保产业多领域迎来发展新格局。
然而,作为装修行业与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直接参与者,我们不得不正视由于市场的飞速发展,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从消费者角度看,因为这样一个行业的专业性,消费者在获取服务的把控方面无疑成为了弱势群体。所以个别企业便以混淆专业概念、对原材料以次充好或者将治理原液进行稀释等手段,降低成本,以获取更高利益。而在检测方面,更以利用空气流通、改变检测仪器周围环境等方法,取得达标的治理报告,蒙骗消费者。
北京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陈万麒在采访中谈到行业中的问题时说:“我也曾以加盟商的身份加盟过两家企业,然而为消费者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我真是吃了不少亏。一次,为朝阳区的一家写字楼进行甲醛治理,当时按照操作规则和流程进行了一整套治理后,检测的结果却并不明显。为了达到消费者满意的程度,我连续带着队伍为写字楼进行了12次治理,最终达到了标准。事后发现,就是因为加盟企业所发来的货是被稀释过的。而在参与另外一家企业加盟后,我发现了行业中无序竞争的问题,良心告诉我,不能参与到这样的竞争中。”
陈万麒面对困难不退缩,他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一条适合中国人自己的环保治理之路。在他的公司里,服务流程会与其他治理企业有所不同,消费者除了可以通过他们得到甲醛治理外,如新风系统、除螨治理、空气净化、除菌防霉等都可以在这里获得帮助。而治理的流程更是非常特别,从前期空气质量的测评,到有针对性的治理,再到一张如医院处方一般的检测报告及预防建议,直至融入云技术的检测系统,这里宛若一家医院——室内环境医院。
陈万麒说:“我自己也是消费者,所以我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而我比普通消费者强的是我具备专业知识。所以,我希望环保治理公司并不是冷冰冰的,而应该成为一家为人排忧解难的环境医院。这家医院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室内环境进行有需要的侧重治疗,一方面节约了消费者的成本,一方面让治理效果更加明显。而这家医院的‘药品一定要是真正的科技,真正的有效,绝无‘假药‘次药。为此,我们与世界顶尖的专业实验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中方合作伙伴。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环保医院现在需要做的是,向社会传播一种理念,室内环境的健康需要长期维护的理念。在理念传播过程中,利用现代环境监控技术手段,让受众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在当前的新时代中,我们更需要一种“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充满社会宏观的视野要比故步自封、打压同行的“小作坊”思维更具优势。而室内环境的治理是一条漫漫之路,需要国家更完备的标准定制、更严谨的监督机制,更多的科技投入与更全面的宣传方式,真正为消费者带来室内环境的改善,让这个行业能够进一步有序发展,利国利民。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