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这件事,我们没法自助,我们只能彼此合作
许崧
作家,著有《不去吃会死》《美国走着瞧)等
谷歌的姊妹企业Sidewalk Labs宣布2020年要在加拿大多伦多市郊建造一座未来城市。
作为地球上最疯狂的物种,我们一直在努力改造身边的世界,试图让自己生活得更舒适些。这场持续了20万年的改造运动,在最近一两百年间得到了“科技”的加持,人类忽然就像全体打了类固醇,变成了一个新物种。过去我们用“愚公移山”来颂扬死心眼精神,今天要是想平掉一个山头,呼唤中铁二局的小分队带着一堆履带怪物来,可能不用一个星期就搞掂了。我们现在拥有的力量是先人们无法想象的,而且这些力量来得太快太猛,在我们还来不及适应的时候,就已经把很多事情搞糟了。为了改造世界而把世界搞糟,基本上是这200年来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尽管大部分时候我们并非心怀恶意。一切发生得自然而然。
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也曾经出现过百万级人口的城市,但那只是一些辉煌的例外。长久以来,城市都是政治的经济的或者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心,但城市的使命从来就不是为了生活。城市,“城”是指一片地方,“市”是市集、贸易。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大家有了剩余的粮食和物资,有了彼此交换的需要,于是有了市集;那些稳定下来常态化了的市集,慢慢就长成了城市。生活功能对于城市只是附加的附带的,是需要催生的,从来不是初始目的。当年上海世博会那句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只是一个美好愿望而已。
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化,实际上始于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制造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才终于走上了通往巨无霸的道路。随着工业化的蔓延,城市扩张变成常态,终于弄出两千万级别的都市,以及东京湾都市群这样的庞然大物。说实话,两千万人生活在那么狭小的一片地域上,没有弄得每天血流成河真是奇迹。按照人口正态分布的说法,每百人当中就有两到三个流氓,如此算来两千万人里面就有五六十万流氓,比冰岛的全国人口都多。那么多流氓在一起,居然没掀起多少惊涛骇浪来,背后是人类的合作精神。人类是最善于合作的物种,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可能至今还在食物链的中段茹毛饮血。
然而城市始终也在给人们制造麻烦,城市病處处体现出来,给建筑学、社会学提出了无数难题。人们过去也曾经试图白手造城,希望从根子上避免城市病发生,结果就出现了巴西利亚、伊斯兰堡这样的地方。我去过伊斯兰堡,那个地方对步行者很不友善,我常常一边走在伊斯兰堡街上一边骂规划师。
这次谷歌的项目也许是个新开始。这次有点不同的地方在于,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本身有一些很深刻的思考在背后。凯文·凯利在《失控》中对于生态系统的理解跟之前工业化的装配思维截然不同,指引着互联网时代。以生态思维解决问题,这才是最令人期待的。
Quayside项目明确提到,要建设紧密联系的社区,形成以人为本、充满活力的公共领域,最终,“不同收入、年龄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这是我最关心的部分。
我相信,随着物质富足时代的来临,依靠财富增长提升幸福感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幸福更多只能来自于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至少情感这件事,我们没法自助,我们只能彼此合作。像日本有些人倡导的那种“高科技就是不用跟人打交道”,实在有违人性。我们要聚在一起生活,在人群中生活,才是最终极的生活品质提升。这个道理以前很多做城市规划的人不在乎,所以这次程序员们出手了。
回看历史长河,我们从来都是生活在人群中的,只有最近几十年搬进了高楼才对门都不认识了。这当然省却了许多麻烦,但损失的也许更多。人和人的关系切断了,自然也就冷漠了,可谁又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社会里呢?
但愿这次的城市实验能走出一片新天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