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园
“这里真美!小时候只在语文课本上了解过白洋淀,没想到亲自前来,这里的景致这么引人入胜!”1990年出生的刘欢欢在今年夏天第一次来到白洋淀游玩。
“芦苇摇曳,风摆荷舞,荡波泛金,静影沉璧,何等潋滟风光;野鹜嬉戏,鸬鹚衔鱼,鹤汀凫渚,舟行逐波,如此风清惬意。”7月的白洋淀,新长的芦苇已拔节吐绿,白洋淀旅游码头游人熙来攘往。淀里碧波荡漾,生机勃勃,有一种别样的美丽。
初春的傍晚,白洋淀微风徐徐,堤边杨柳依依,湖面波光粼粼。手摇双桨划着木船的刘师傅,在夕阳余辉映照的湖面上,载着最后一船游客,缓缓划向岸边。
花甲之年的刘师傅在白洋淀景区从事人工划船已有20多年。他说,往白洋淀里划一趟船约几个小时,能赚100多元,生意好时,一天能划3至4趟。这些年他也曾想过换条油船,会省些力气,但想想觉得不行,“虽然累,但对环境有好处。”刘师傅说道。所以,直到今天,他还划着木船。
的确,环保,已经成为白洋淀人民的普遍认识。
无可否认,美丽的白洋淀值得用许多形容词来雕刻它的美,但与此同时,保护它的美,也成为过去到现在,白洋淀人非常关心的一大方面。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在由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0多个,面积366平方公里。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类、鸟类、水生植物品类繁多。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
多年前,由于缺乏清水补给,白洋淀有水区域曾经缩小到了原有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由于淀区内水区村庄生活污水直排、上游污水汇入等原因,造成白洋淀污染严重。据当地村民叙述,在前几年,“这里的水都变黑了,水和鱼都不行了。”淀区住着10万人,以前生活污水直排入淀,污染状况触目惊心。
而且,有着“物种基因库”美誉的白洋淀,保护区域物种资源丰富,淀内有野生鱼类54种、鸟类193种、浮游植物406种,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受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华北明珠”一度珠光黯淡,1998年,淀内的鱼类仅存18种。
过去在白洋淀繁衍生息的大雁、大小天鹅、水雉、丹顶鹤等30多种鸟类的数量也日益减少。
该如何恢复那波光荡漾、水鸟啁啾的美丽画卷呢?这个问题,也许在过去许多年,都让人们难以回答。不过,随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一幅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白洋淀生态画卷很快就要铺展在人们眼前了。
就在两个多月前,中共中央、國务院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华社4月21日全文播发了《纲要》。
《纲要》在“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部分指出:要恢复淀泊水面。实施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统筹引黄入冀补淀、上游水库及本地非常规水资源,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过程,使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建设水系连通工程,联合调度安格庄、西大洋、王快、龙门等上游水库水量,恢复淀泊水动力过程。
《纲要》还指出,要实现水质达标。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水环境治理,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实施入淀河流水质目标管理,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打造良好河流生态环境,确保入淀河流水质达标。合理划定清淤范围,科学有序实施淀内生态清淤,消除内源污染,修复水体底部水生动物栖息生态环境,提升淀泊水环境质量,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Ⅲ-Ⅳ类。
此外,要开展生态修复。利用自然本底优势,结合生态清淤,优化淀区生态格局,对现有苇田荷塘进行微地貌改造和调控,修复多元生境,展现白洋淀荷塘苇海自然景观。实施生态过程调控,恢复退化区域的原生水生植被,促进水生动物土著种增殖和种类增加,恢复和保护鸟类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白洋淀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具体而言,拦截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排白洋淀是当务之急。白洋淀开展的入淀河流治理建立了四级河长队伍,实施了专项治理行动,封堵非法排污口、取缔非法采砂场、强化涉水企业监管、整顿黑臭水体等方案接连落地。
来自白洋淀的好消息越来越多,近日,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白洋淀被工作人员和专家观测到,同时还疑似发现了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金雕。据了解,青头潜鸭是一种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的物种,目前全球数量不到千只,基本可以视为湿地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至于金雕,据说还是首次在白洋淀湿地被发现,这相当于发出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改善的明确信号。如此受野生鸟类欢迎的白洋淀,水质改善、生态恢复确实在一步步扎实推进。
其实,白洋淀的生态修复早在去年就已经紧锣密鼓地加紧进程了。一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专程前往白洋淀。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2017年5月10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在《河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要将白洋淀整体纳入规划管理,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大规模植树造林,提高新区森林覆盖率和绿地率。6月1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雄安新区及周边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工作。他强调,要树立全流域、系统化治理的理念,加快谋划推进新区及上游水环境污染监管和治理工作,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奠定坚实基础。6月16日至7月10日,保定市开展白洋淀上游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行动,重点对8条入淀河道及河道流域1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
2017年11月16日,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南湖村的沉沙池进口闸提闸放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试通水。跨越482公里,黄河水每年向白洋淀生态净补水1.1亿立方米。该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保障白洋淀用水安全的重要输水“动脉”。
为了改善河北白洋淀生态,从今年4月16日开始,南水北调中线开始大量给白洋淀补水,这也是南水北调中线自2014年年底“南水”正式进京以来,首次大量给白洋淀生态补水。这次给白洋淀补水,总量将超过1亿立方米。截止到6月20日南水北调已向白洋淀补水1.18亿立方米。
《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也在日前出台,农业农村部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落实,将系统开展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因子调查,为白洋淀水域整治、生态系统修复和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方案实施,建立水域生态系统综合修复技术。”安新县水产畜牧局技术推广站站长罗念涛表示,将来通过实施生态过程调控,恢复退化区域的原生水生植被,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白洋淀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白洋淀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还将固本清源,进一步强化白洋淀流域水污染系统防控整治工作。白纸绘蓝图,翠影傍新城。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无论是白洋淀的游客,还是白洋淀当地人民都相信,白洋淀荷塘苇海富有魅力的自然景观,以及白洋淀黄金般的生态价值正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