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立新“经济王国”的郭鹤年

2018-07-11 05:33林卫国
文史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香格里拉马来西亚香港

林卫国

生意遍及全世界、早就被誉为“亚洲糖王”和“酒店业巨子”的郭鹤年(Robert Kuok),因极不愿意在公众面前露脸,所以又有“隐形富豪”之称。在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也罕见他的踪影。甚至在1985年他被选为马来西亚十大企业家之一的时候,他也没有出席颁奖仪式。他也不在任何社团担任职务,因此人们也休想在社团活动中同他见面。他一贯保持缄默,外界一切有关他的传闻,不管是真是假,他从来不作澄清,而抱定一个老主意:由人家说去! 他从来不接受新闻传播媒介的采访。他手下人遇到记者探听消息,也是守口如瓶,从来不会透露郭氏的行踪。总之,他是出名的低调。人们对他很熟悉,又很陌生,好像近在眼前,又似乎远在天边。于是乎,人们又赠给他一个雅号:“神秘大亨”。

1994年5月,这位神秘大亨脱掉了神秘外衣,到内陆省份山西作了一次访问。他明明白白地以海外企业家——嘉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接受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和省长孙文胜的邀请,亲自参加经济技术合作洽谈,出席官方举行的宴会,接受记者采访拍照,登报纸,上电视。这种情况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是不曾有过的。海外新闻传播媒介对于山西人真真是羡慕死了:山西人能在如此近的距离内,目睹这位世界级富豪的风采,能随意给他拍照,跟他交谈,而这些都是海外记者多年来求之不得的呀!

郭鹤年先生为什么对山西格外青睐呢?原因就在他姓郭,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而郭子仪的祖籍,为太原阳曲县。换言之, 山西有他的“根”。所以,他对山西当然怀有特殊的情愫,完全在情理之中。

1994年5月13日,郭鹤年亲自出席嘉里集团有限公司同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西山矿务局合资创办太原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合同签字仪式,同时还与有关部门洽谈在山西合资建立国际贸易中心的有关事宜。这些举措意义非小:它揭开了郭氏兄弟集团向中国内陆省份投资的序幕。

当年,乘“隐形富豪”偶尔在山西现身的时候,我们曾对郭鹤年的奋斗和成功之路作了一些探寻,看看这位“汾阳王”的后裔,是如何在世界经济中称“王”的。

生根在大马

郭鹤年1923年10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新山市。他的祖籍在福建省福州市蓋山郭宅村。他父亲郭钦鉴排行老六,上面有5个哥哥。除了大哥在老家经营中药铺以外,其余兄弟都先后远离家乡,到南洋谋生。

郭钦鉴落脚马来西亚的新山。当时移居异乡的中国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吃了数不清的苦头。而郭钦鉴比较幸运一些,一到马来西亚就有兄长们的关照和接济。他有志气又很勤奋,一踏入社会选择的就是一条拼搏之路。他当过店员,开过咖啡店。20年代后期,同二哥郭钦端、侄子郭鹤青接管了四哥郭钦仁创办的东升公司,经营大米、糖及大豆等生意。

郭鹤年的母亲叫郑格如,也是福建人,出生于富有人家,早年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因爱慕郭钦鉴的为人,竟自己做主,背井离乡,千里迢迢跑到马来西亚,下嫁给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都不如自家的男子。后来的事实证明郑格如果然是眼光独到,处事果敢。二战结束后,郭钦鉴独自接管了东升公司,由配角变成主角,控制了柔佛州的大米和面粉生意,业务蒸蒸日上,成为新山闻名的富豪,也是当地一名德高望重的侨领。郭钦鉴还热心公益事业,抗战时期积极筹账支援祖国抗日军民,和平时期倾力办学。新山的宽柔中学从创立至今, 郭家给予的资助连绵不断,在各界人士有口皆碑。 1948年12月26日,郭钦鉴逝世,马来西亚政府为表彰他对开发新山的贡献,特地将一条街道命名为“郭钦鉴路”。而在他生前,柔佛州的苏丹曾封他为“拿督”,而获此殊荣的社会名流屈指可数。

郭钦鉴和郑格如生下3个儿子。长子郭鹏举,先在商界崭露头角,后来在涉外部门大显身手,曾担任马来西亚驻欧共体首席代表、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1964年获柔佛州苏丹颁赐的拿督衔。三子郭鹤祥从小才智过人,曾担任《海峡时报》编辑。日寇南侵时,他毅然加入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日寇投降后,英军重返马来西亚,在50年代初对马共大加讨伐。在一次丛林战斗中,郭鹤祥不幸阵亡。家人对此大为伤心,向来不愿意提及。而女作家韩素音却由此触发了灵感,将郭鹤祥的事迹写进小说之中。

生于1923年的老二郭鹤年,就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他矢志不移地选择了从商的道路,赤手空拳闯天下,创建了一个个神话般的商业“王国”。

从“甜蜜的事业”发迹

郭鹤年可称为幸运儿。在受教育阶段,他读的都是极负盛名的学校。中学时期,他先是上新山英文学院,这座学校为马来西亚培养不少高级人才,包括马来西亚第2任首相敦拉萨和第3任首相敦胡先翁。接着,郭鹤年进入宽柔中学。这座中学的华文教育很有名,也是他的先父和伯父长期扶持资助的学校。而后,郭鹤年跨过柔佛海峡,到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就读。这座闻名遐尔的学府,造就了不少杰出的人才,其中包括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几所名校里,郭鹤年接受了现代观念,武装了新鲜知识,深谙了现代管理之道,并结识了许多对未来政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为日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鹤年洞悉做生意的奥妙,是在1942年以后。当时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他的学业中断,于是进入日本三菱公司新山分公司工作。战争结束后,他在父亲经营的东升公司任职。这时,他对于商界的一切已相当在行了。而他第一次展示自己的经商才华,是在1947年。他在新加坡开设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间公司——力克务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杂货、船务经纪、粘胶剂制造等。1965年,力克务公司易名郭氏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业务迅速拓展,声誉日益扩大。这说明郭鹤年的跨国经营已获得成功。父亲辞世后,郭鹤年返回马来西亚新山,成立郭氏兄弟(马来西亚)有限公司,继承先父衣钵,从事大米、面粉和食糖生意。

20世纪50年代前期,正当事业起步并已见成效的时候,郭鹤年却在大马销声匿迹了。原来。由于弟弟被英军所杀,他到英国周旋去了,一住就是数年。这段时间,他似乎是在沉寂中度过,其实不然。他仔细观察和分析英国商界的管理制度、商品交易的操作规则,从中汲取對自己有用的经验,养精蓄锐,伺机待发。

返回马来西亚以后,郭鹤年将自己在英国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性地付诸实践,结果使自己的生意如虎添翼。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宣布独立,英国商人独霸市场的局面被打破,留下了不少真空。郭鹤年当机立断,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方面大力扩展在马来西亚境内的商品分销网,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进口业务及加工业。他投入巨资同马来西亚政府土地发展局联营,在北赖创立了马来西亚第一家糖厂,即马来亚糖厂。这次投资,表明他已摆脱了传统的家族生意模式,向大企业经营进军。1962年,郭鹤年依仗自己的果敢和精明,在一场场大规模的商战中,击败强大的对手,“亚洲糖王”的称号也不胫而走。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郭鹤年都全身心投入食糖生意,业务包括食糖的生产、提炼和销售各个环节。除了活跃在东南亚食糖市场以外,他还从古巴采购食糖销往印尼,从泰国进口原糖,在马来西亚提炼后再销往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多边贸易中他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随着频传捷报而来的是滚滚的财富。1968年,他与政府合作成立种植有限公司,从政府手中租下14500英亩森林地,开垦为甘蔗园。他不仅控制了新、马的食糖市场,而且左右了亚洲市场,影响了世界市场。1973年,世界发生糖荒,期货价格暴涨,郭鹤年在英、美、法等国的期货市场均有丰厚的收获。据报刊统计,当时世界的食糖有10%来自郭氏企业。

“香格里拉”之恋

作为一个大企业家,郭鹤年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不断进取,永不停步。他的雄心到底有多大,谁也估不透。他并不满足于当糖王,而是致力于业务经营的“多元化”和“国际化″。除保险业、面粉业以外,还拓展到三合板、酒店、房地产、船务等等,近几年甚至涉足电视广播。其商业“王国”,不仅覆盖了整个亚洲,而且扩展到巴黎、圣地亚哥、温哥华、智利等地,而且还在继续扩展之中。真可谓叱咤风云,气吞山河!有人说他这种做法是“水银泄地,无孔不入”,有人说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不管怎么说,人们对他都是羡慕得不得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诸多事业中,糖业是郭鹤年的“第一恋”,一直是他财富的第一来源;而他的“第二恋”,则是房地产业,特别是香格里拉酒店。

“香格里拉”(Shangrila),意为世外桃源,它来自小说《失去的地平线》,说它是隐藏在中国西部群山之中的一块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这里的居民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人人青春常驻。一旦离开香格里拉,长寿随即丧失,衰老立刻降临。郭鹤年偏爱“香格里拉”这个名字,是否希望自己能够建立起本身事业的世外桃源,人们无法知道;但说他至今已经建立起一个酒店业的“王国”,则一点也不夸张。

20世纪70年代初,郭鹤年在新加坡旅游业蓬勃发展而酒店相当匮乏的关键时刻,投资新加坡建立了第一个香格里拉酒店。这是他发展酒店业的第一个据点。该酒店为五星级,拥有客房816间,已成为世界各国游客向往的闻名酒店。至1993年,郭鹤年在世界各地建立的酒店已有20多家,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香格里拉集团。香格里拉,已成为豪华、高雅和出类拔萃的象征。在中国,郭鹤年投资的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上海波特曼香格里拉酒店、杭州香格里拉酒店、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等等,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骨干企业,甚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程度的标志。

兴建于1981年的香港香格里拉酒店,是声誉和效益均佳的酒店之一,在一次评比中,被一份著名的杂志列为第3位世界最佳酒店,仅次于曼谷东方酒店和香港文华酒店。1987年,郭鹤年在香港岛的中部,再次兴建一座高达56层的超五星级酒店——岛屿香格里拉。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这些酒店加入华夏大地上的香格里拉行列,成为中国旅游业光彩夺目的明珠。

尽管酒店业也有不景气的时候,但郭鹤年对于整个旅游业的前景仍充满信心,他说过:“当世界和平以及稳定的时候,旅游业将会继续繁荣。”这大概就是他大规模投资酒店业的主要原因。

郭鹤年访问山西时,还发生了一段与酒店有关的小插曲。太原有一家山西大酒店,郭鹤年就下榻在这里。在同中方人员洽谈中,一位山西干部滔滔不绝向他大讲山西大酒店设施和服务如何如何好,他则持谦虚态度,脸露微笑,洗耳恭听。在一旁的胡富国书记看不下去,立即劝阻:“这些不必说,人家就是搞酒店的。”那个干部才收口了。是呀,对着世界闻名的“酒店业巨子”大谈地方的一间大酒店(实际上并不怎么大),恐怕是有点“班门弄斧”的味道。

对中国前途充满信心

1974年,郭氏兄弟集团注册创办了香港嘉里集团有限公司。开始郭鹤年在马来西亚和香港两地来来往往,后来干脆长住香港了。他在这里指挥创立新“王国”的一个个商战。一个个惊人的决策就从这里发出,传向世界各地的郭氏企业。

郭鹤年说:“我长住这里,喜欢这里。作为华人生意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跟香港相比。这里真正是一个设立生意总部的好地方。”

对于祖籍国中国,郭鹤年一贯友好,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密切。与他有往来的商人和银行家都这样说他:“他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大好友,对中国前景看好。他大举在香港投资,也是看好中国。”

先说对香港的大规模投资。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1984年12月19日才发表的,而在此之前,在香港前途问题并未明朗的时候,郭鹤年就毫不犹豫地向香港进军了。1989年, 北京爆发“六·四事件”,香港有些企业家当了“走资派”(指纷纷调走资金)。郭鹤年则背道而驰,第一个站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加大了在香港投资的步伐,处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远见卓识。这是由于他对香港的前途信心十足,他断定“中国决不会摔破(香港)这颗东方的明珠”。除了兴办大酒店以外,他还投资永安广场、南洋中心、幸福中心、深湾游艇俱乐部等等;购入半山区兰心阁、世纪大厦、梅苑等物业;应邵逸夫先生之邀,以20亿港元购买30%的电视广播与电视企业股份,一度轰动了香港;他与中资机构光大、华润、中信等建立密切关系,特别是同李嘉诚一道在中信注入了巨資,使港人感受到“隐形大亨”的咄咄气势。

再说对中国大陆的大规模投资。多数是大项目,投资额数以亿计,范围涉及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福州、深圳、广西、合肥、沈阳、辽阳、太原等地。在北京,他投资的项目有: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北京站东街重建,嘉里商场(北京)有限公司,宝华大厦等。一个个都是“大骨头”,没有特殊的坚牙利齿是“啃”不下来的。而郭鹤年却硬是一个个地“啃”下来,仿佛玩弹丸于手掌之中。仅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一项,他就投资3亿美元,其实力和魄力实在令人叹服!

在中国投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挫折,回收本钱周期也会比较长。对此郭鹤年是怎么看的呢?在一次破例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时,郭鹤年旗帜鲜明地表示:“海外华裔也好,香港居民也好,投资中国大陆,我觉得是一件最好的事情。这样的投资真正对中国有些贡献,把他们从旧时代环境推动到现代世界。大陆会一天天改观,变得又好,又进步。”“全世界都会变,应尽量帮助他们(中国)建设好。你不可以做一个闲人,站在旁边天天批评。”

成功的秘诀

在国际舞台上,郭鹤年已成为财富和成功的代名词。

在那次破例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记者问郭鹤年:“人云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郭先生纵横商场逾半个世纪,事业上屡创高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当时郭鹤年回答了4点:命运好,善待人,拼命做,走正路。

上述4点,当然是郭鹤年的经验之谈。但人们还发现,郭鹤年为人还有几个特点,而这些特点肯定是促使他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

一是勤奋坚韧,埋头苦干。他虽然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如打高尔夫球、游泳、欣赏古典音乐等,但工作起来简直是拼命,很难让自己闲下来。当时他已经72岁高龄,仍为生意四处奔忙。之前几年虽讲过要退休,但因公司在中国的生意发展很快,许多场合都需要华语,而精通英语、华语和马来语的他,只好继续披挂上阵,连续作战了。1983年刚刚进入中国大陆兴建第一座酒店时,合作对象是北京四季青公社和五矿进出口总公司。洽谈项目时非常困难,郭鹤年的做法是一干到底,绝不退却。他总是感到年轻,有充沛的活力。他说:“人届七十古来稀,这是旧社会的讲法,现在,九十岁才算是古来稀。”

二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款的架子,没有凌人的盛气。他的微笑是出了名的,慈祥和蔼的脸上,总是浮现着微笑,令人感到亲切。有人开玩笑说:“糖王笑得这么甜,可能跟他长期与食糖打交道有关。”他不仅对社会上各界人士礼貌周到,对公司下属人员也很关心和大方。员工极少有被炒鱿鱼的。服务年限愈长,加薪愈高。有些下属还得到他赠送的住宅,有些则买到公司的股票,拥有一定的股份和发言权。所以,员工们都很喜欢他,也很尊敬他,做起事情来尽心尽力,干劲十足。

三是朴素实在,不讲排场。他是酒店业的大老板,但每次因事入住酒店,总是选择普通客房下榻,从来不住高贵的套房。儿子完婚时,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三处宴请,每次不过20来席,一点也不奢侈铺张。这与某些款爷大手大脚、斗富显阔的作风形成强烈的对比。他还有个不愿在大庭广众中抛头露面的脾气,对于新闻记者的采访,能躲就躲,能辞就辞。他多次对别人说:“我只不过是一个商人,商人就要一心一意做生意。”政治纷争也好,名誉头街也好,他都躲得远远的。1986年,郭鹤年有一次到法庭旁听一起案件的审理,一个记者和他攀谈,无意中问及他从事的工作,他只是淡淡地回答:卖米的。记者竟然不知道面前这位朴实厚道的汉子,就是赫赫有名的“亚洲糖王”。

郭鹤年于20世纪50年代初结婚,生有2男2女。结发妻逝世后,他再婚,娶了新加坡航空公司的一位空中小姐,再得儿女3人。

郭鹤年的长子郭孔丞常住香港,次子郭孔炎常住新加坡,他們均为乃父的得力助手。1990年元旦,郭鹤年公开宣布,由郭孔丞接替他担任香格里拉国际集团的主席。目前,但因为郭家事业正值开展多项庞大投资计划,所以郭鹤年还不打算引退。20世纪90年代,郭鹤年更将触角伸及传媒及影视业。他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从英国人手中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使他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入主香港无线电视,也使他的业务版图跨入影视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福布斯》杂志几乎每年皆把郭鹤年列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

2012年底,国内外媒体报道:郭鹤年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人们欣喜地看到,这位“汾阳王”郭子仪的杰出后裔,仍在谱写自己创立新“经济王国”的传奇。

猜你喜欢
香格里拉马来西亚香港
有你在可真好呀
“香格里拉”的由来
开往香格里拉
寻找香格里拉
香港ifc商场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北京赢了
香港
迷行香格里拉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