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卢旺达特派记者 万宇
非洲国家卢旺达最近因“二手服装”和美国产生贸易摩擦。起因是卢旺达想发展本国服装行业,不愿进口美国洋垃圾——“二手服装”,将旧服装进口关税税率从每公斤0.2美元上调至2.5美元,到2019年完全禁止进口旧服装。但是美国反应强烈,以取消《非洲发展与机遇法案(AGOA)》的关税优惠相威胁,从2018年6月起已暂停对卢旺达所有符合AGOA资格的服装产品的免税待遇。对此,卢旺达没有屈服,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表示,将继续实施二手服装进口限制,发展本国的服装产业。
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基米荣蔻市场包罗万象,有不少修补二手服装或给客人量身定做传统服装的裁缝摊位(如图)。可能因为中国人在卢旺达越来越多,市场的向导们看到有中国人停车,立刻围上来打招呼“你好!”说着就来引路。走过摆满各种商品的狭窄通道,《环球时报》记者来到一块较为冷清的区域,不少铺面已经腾空,只剩下几家店的外面挂着各式各样颜色不同的短T恤和长裤。
这些挂在铺面外的衣物价格便宜到令人难以置信,一条牛仔裤只要6美元。在非洲许多国家,这些衣物是当地人服装的主要来源。这些旧衣服都来自遥远的北美,近来还成为美非贸易战的焦点。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一项研究显示,东非的二手服装进口量约占全球的1/8,该行业雇用约35.5万人,市场规模达2.3亿美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大批二手衣物开始涌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当时,这的确让工业欠发达的非洲贫困民众从衣衫褴褛的窘境走出来,穿上合适的衣物,甚至能够赶上西方服装潮流的尾巴。但这些旧衣物也逐渐成为一种获利不菲的无本生意。西方慈善机构将捐赠收集的二手衣服出售给回收企业,回收企业分类后通过中间商运往非洲,低价销售。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的二手服装行业价值将近10亿美元,产生4万个就业机会。
27岁的卢旺达青年穆加波认为,消除二手服装市场将有助于改变当地人的刻板印象,认为国产服装的质量比进口二手服装差。卢旺达限制二手旧服装的目的并不是扩大进口新服装,而是为了培育“卢旺达制造”的品牌。
《环球时报》记者曾前往基加利市郊的一处中资服装厂,这里雇用1500名卢旺达工人。车间里,布料经过工人灵巧的双手成为一件件成衣,经过熨烫折叠最后装箱,等待出口。这家中资工厂和卢旺达取得双赢,不仅实现企业自身发展,获得许多政府奖项,被视为卢旺达“明星企业”,还让许多卢旺达人掌握工作技巧及管理方法。卢旺达今年计划再引进50家类似企业,兴建8座工业园。该服装厂总经理马晓梅向记者介绍,“之前主要出口地是欧盟国家,此后我们花了两三年时间,刚刚把‘卢旺达制造的品牌打响”。
卢旺达是内陆山国,人口密度很高,人地矛盾突出,失业率很高,正因为如此,卢旺达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卢旺达制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西方媒体无视非洲国家制造业被冲击的现状,反而称卢旺达限制美国旧衣物进口,让中国出口服装得益。这些媒体指责来自中国的新服装价格高、质量不好,殊不知美国出口到非洲的二手衣物原产地很多就在亚洲各国。
中国驻卢旺达使馆经商参赞王嘉欣对记者表示,卢旺达制造业较为薄弱,大部分工业产品需要进口。他认为,卢旺达的优势主要在人,他们的纪律性比较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很有前途。记者也发现,卢旺达城市和乡村干净整洁,社会秩序良好,民众友善,商场在夜间也会营业,非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