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8-07-11 06:42黄山鉴韦贵宁姚人银邓小玲黄祖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脑缺血血浆缺血性

黄山鉴,韦贵宁,姚人银,邓小玲,黄祖贵

[1.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 钦州 535000;2.广西中药与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2]

脑卒中是致死和致残主要病因之一。大约80%急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其中25%~35%是由于大血管阻塞引起的[1]。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1, HMGB1)在机体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包括大脑。脑卒中患者血浆HMGB1水平增高;而在小鼠脑缺血模型中,缺血性脑组织可释放HMGB1[2]。此外,有研究报道,脑缺血后HMGB1进入细胞外液,诱导缺血脑组织神经炎症及小胶质细胞激活,从而使缺血损伤增重[3]。血栓调节蛋白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在多种细胞表面表达。血栓调节蛋白可与HMGB1 D1结构域结合具有抗炎作用[4]。在一些动物模型中,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ecombinant human soluble thrombomodulin alpha, ART-123)与HMGB1表达有关联,如急性肺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和痛觉过敏等[5-6]。然而,目前没有研究评估ART-123是否通过调节HMGB1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因而,本研究目的是评估ART-123是否能改善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后脑缺血性损伤,并评估HMGB1在其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40只雄性BALB/c小鼠,体重22~28 g,购自广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室温下自由饮食和饮水。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Sham组(n=10)、Vehicle组(n=10)和ART-123组(1和5 mg/kg 各10小鼠)。Vehicle组和ART-123组小鼠均在MCAO后4 h静脉注射蒸馏水或ART-123(溶于蒸馏水配成1和5 mg/kg溶液)。

1.2 实验试剂

ART-123(日本朝日化学公司),TTC(美国Sigma公司),HMGB1 ELISA试剂盒(上海内含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MCAO诱导脑缺血/再灌模型

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0.06 g/kg)麻醉BALB/c小鼠,然后颈部进行手术操作。最终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左侧颈动脉鞘,然后分离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然后用缝合线结扎颈总动脉近心端和颈外动脉远心端,用针头在颈外动脉远端动脉壁上扎1个小口,将准备好的线栓从颈外动脉小孔插入颈总动脉,通过颈内动脉最后到达大脑中动脉,用缝合线固定线栓,MCAO后4 h拔出线栓,缝合小鼠皮肤,再灌注24 h。Sham组小鼠进行相关手术操作,但不插入线栓。

1.4 评估脑梗死体积与出血量

神经行为学评分后,将小鼠迅速断头取脑,放入-20℃冰箱冷冻约15 min后,行冠状切片,厚度为2 mm。采用图像分析系统(NIH图像,版本1.63)测定每个脑片出血面积,并计算出血量。然后将脑片放入1% TTC磷酸盐缓冲液中,在37℃水浴中避光孵育10 min。脑梗死区域不染色(灰白色),而正常脑组织染为深红色。依据相关研究[7]方法计算MCAO后脑梗死体积。

1.5 神经行为学评分

小鼠MCAO 4 h后,再灌注24 h,按照文献报道的方法[8]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评分范围是0~5分。0分为正常运动功能;1分为动物尾巴抬起时躯干和对侧前肢屈曲;2分为同侧旋转,但静止时姿势正常;3分为对侧旋转;4分为向同侧滚动;5分为静止时时向同侧倾斜(无自发性运动活动)。

1.6 旋转杆试验

通过旋转杆试验测定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8],把小鼠被放置在直径3 cm防滑的杆上,杆以10 r/min速度旋转,记录小鼠从杆上跌下的时间。

1.7 ELISA分析

采集小鼠MCAO后再灌注24 h的血液样本,离心后获得血浆(1 200 r/min×10 min),按照ELISA规定的步骤检测血浆HMGB1浓度。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行Turkey's post hoc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RT-123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平均脑梗死体积Vehicle组为(93.2±7.0)mm3,ART-123(1 mg/kg) 为(76.7±7.4)mm3,ART-123(5 mg/kg)为(64.8±6.5)mm3。方差分析显示,3组脑梗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3,P=0.038)。与Vehicle组比较,ART-123(5 mg/kg)组小鼠梗死体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2 ART-123对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运动协调的影响

平均神经学评分Vehicle组为(3.6±0.3),ART-123(1 mg/kg)组为(3.5±0.3),ART-123(5 mg/kg)组为(2.9±0.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64,P=0.084)。

在旋转杆试验中,平均跌落时间Sham组为(120.0±7.5)s,Vehicle 组为(22.3±12.5)s,ART-123(5 mg/kg)组为(66.2±9.9)s。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42,P=0.013)。与Sham组比较,Vehicle组小鼠运动协调能力降低(P<0.05)。而 ART-123(1、5 mg/kg)可改善 MCAO后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P<0.05)。见图2。

2.3 ART-123对血浆HMGB1浓度影响

平均血浆HMGB1浓度Sham组为(18.3±3.82)ng/ml,Vehicle组为(37.2±3.15)ng/ml,ART-123(1 mg/kg) 组 为(20.7±3.82)ng/ml,ART-123(5 mg/kg)组为(14.8±3.16)ng/ml。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73,P=0.012)。与Sham组比较,Vehicle组平均血浆HMGB1浓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123(1 mg/kg)和 ART-123(5 mg/kg)均可降低Vehicle组血浆HMGB1浓度(均P<0.05)。结果表明ART-123能降低血浆HMGB1浓度。见图3。

2.4 ART-123对出血体积的影响

平均出血体积Vehicle组为(3.48±2.43)mm3;ART-123(1 mg/kg)为(6.92±3.27)mm3;ART-123(5 mg/kg)为(5.18±2.58)mm3。3组出血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1,P=0.164)。见图4。

图1 ART-123对MCAO后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图2 ART-123对MCAO后运动协调的影响

图3 ART-123对血浆HMGB1浓度的影响

图4 ART-123对MCAO后出血体积的影响

3 讨论

本结果表明,再灌时注射ART-123可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并降低血浆HMGB1水平,且出血并发症无变化。ART-123在4 h MCAO模型中可抑制血浆HMGB1表达。此外,脑缺血损伤后,白细胞可释放HMGB1,引起小胶质细胞活化[8]。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外HMGB1迅速增加,可诱导炎症反应[9]。LIU等[10]报道,HMGB1单克隆抗体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后梗死体积,且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相关。同时,HMGB1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促炎因子产生。重组血栓调节蛋白Solulin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梗死体积,主要是通过其抗凝和抗炎性质[11]。RYANG等[12]报道,Solulin下调2 h MCAO大鼠缺血半影区炎症因子表达,并降低CD11B表达,CD11B是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本结果提示,ART-123可能下调脑缺血时HMGB1表达。以往动物模型研究HMGB1,ART-123注射剂量为1~10 mg/kg[13]。有研究报道,10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对4 h MCAO小鼠梗死体积无影响,而且脑内大量出血[14]。因此,在本研究中选择ART-123剂量1和5 mg/kg。本研究表明,ART-123减少脑梗死体积且无出血改变。由于ART-123可结合凝血酶,所以具有抗凝作用,但是5 mg/kg ART-123未增加出血量。日本ART-123第3阶段临床试验表明,ART-123注射7 d后出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肝素组[15]。本结果表明,ART-123是一种较安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此外,Solulin通过其抗凝和抗炎作用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梗死体积,模型中MCAO时间为30、60或120 min[11-12]。而本研究表明,ART-123改善4 h MCAO引起的缺血损伤。rtPA是临床唯一批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药物,但是在脑卒中发作4.5 h内使用才有效果[16]。然而,不到10%急性脑卒中患者符合rtPA治疗[17]。但本研究结果提示,ART-123有可能用于治疗延迟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之,ART-123可能通过抑制血浆HMGB1表达,降低小鼠脑缺血所致神经功能缺损,而且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变化。

猜你喜欢
脑缺血血浆缺血性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