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培华 阿日嘎太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腰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腰背部的慢性疼痛疾病,大多由于局部外伤、劳损和风寒等原因所致。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久坐等活动的增加,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局限于对症治疗和功能锻炼,疗效普遍不理想,而且容易反复发作[1,2]。因此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和改善腰椎功能是治疗的主要任务。针对腰背肌筋膜炎通常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我科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就诊的68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对照的方式,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和腰椎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68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26~65岁,平均(40.61.7);病程2周~3年。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2~67岁,平均(431.2);病程3周~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VAS和JOA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①腰背部酸胀冷痛;②病变部位有1个或多个压痛点;③腰背部肌肉僵硬沉重可触及有结节或条索状物;④腰背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受寒后症状加重;⑤有慢性腰肌劳损病史。
1.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上或68岁以下;③无严重认知障碍;④能配合检查及治疗者。
1.1.3排除标准①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②有重度骨质疏松、结核、肿瘤;③伴有严重的心、脑、肺、肾等系统疾病者;④精神病及传染病患者。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压缩气体控制的弹道放射式冲击波结合蒙医拔罐放血和麦肯基疗法,对照组采用中频、短波治疗。
1.2.1治疗组冲击波治疗:采用压缩气体控制的弹道放射式冲击波疼痛治疗仪(瑞士MASTERPULSMP-100)进行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暴露皮肤,治疗前找准痛点,避开骨骼部位,在局部涂擦耦合剂使耦合剂与皮肤间无空气,将冲击波头紧贴皮肤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进行痛点治疗。每间隔4日进行1次治疗,1疗程共进行3~5次治疗。治疗时的电压6KV,频率15Hz,治疗压力2bar~2.2bar,每次3000~5000次冲击,冲击量0.16mj/mm2,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耐受程度随时调整冲击强度和冲击波次数。
蒙医拔罐放血疗法:让患者取侧卧位,根据蒙医学的因病寻穴的理论,用真空拔罐器在腰部存在明显的压痛点上进行拔罐。10分钟后取罐,常规消毒,采用无菌特制的三棱针(直径2~3mm、身长105mm、针尖长8~10mm左右)对准穴位进行针刺,进针深度约为1~2cm,拔针后在针孔上再次进行拔罐,此时会有血自针孔溢入罐内。待10分钟后拔罐,用无菌干棉球擦拭出血,给予无菌敷料包扎。间隔4天之后在患侧髋穴(位于股骨大转子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和内2/3交界处,直刺1~2寸[4])进行针刺拔罐,4天后在双下肢的腘穴(位于腘横纹正中,浅刺[4])再次进行针刺拔罐,1次/4日,1疗程共进行3~5次治疗。
麦肯基疗法:在蒙医拔罐放血疗法后第二天开始运用麦肯基疗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前评估,确定疼痛的性质为患者制定相应治疗策略。①患者仰卧位,头转向一侧,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全身放松,5分钟。②患者从俯卧位开始,用双肘和前臂支撑将上半身抬起,骨盆和大腿不离开床面,维持5分钟。让腰部有意下陷。③患者用力伸直双上肢将上半身撑起,骨盆以下放松下陷,然后双肘屈曲,上半身降下至起始位,重复10次。前2次撑起时要小心,逐渐增大幅度,直至最后1次达到最大伸展位。④患者站立位,双足分开大约30cm,双膝伸直,向前弯曲,双手沿大腿前方下滑,以提供必要的支撑,并可作为测量的依据。达到最大屈曲范围后回复至起始位。有节律地重复10次,起始动作要轻柔。
1.2.2对照组中频电疗法:使用北京金豪公司生产的J48A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将2组电极并置分别放于腰部,选择治疗处方,每次治疗时间设置为20min,治疗剂量以患者舒适耐受程度为宜,1次/日,15次为1疗程。
短波电疗法:使用北京金豪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SW500短波治疗仪。选择治疗体位,检查治疗部位,取下金属物品及潮湿的衣物,将两电极对置对准治疗部位,距离皮肤10~15cm,选择脉冲短波治疗剂量:脉冲宽度(微秒)400,脉冲频率(脉冲数/秒)400~600,每日一次,每次20min,15天为1疗程。
1.3疗效评定
1.3.1疼痛评定标准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下腰痛、根性痛进行评估。方法:0~10cm的尺子,0表示无痛,10为剧烈,患者选择其中自己感觉的疼痛程度,评分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5,6]。
1.3.2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临床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腰部活动趋于正常,能正常工作;显效:症状与本征基本消失,但活动时或天气变化时稍有不适。有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气候变化时背部仍有胀痛;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1.3.3JOA改善率评定标准采取下腰痛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对患者下腰痛进行评定[7],总分为29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通过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大于90%为治愈,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的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1疗程后治疗组JO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比较
2.3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治愈率97.05%,对照组治愈率82.35%,治疗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腰背肌筋膜炎是由于寒冷、受潮、慢性劳损及外伤等原因导致腰背肌及肌组织发生充血、水肿、渗出性改变及纤维变性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常发生于体力劳动者和长期久坐的工作者,缺少相应的活动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酸痛、胀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脊上方更为显著。局部发凉、皮肤麻木、局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长期活动少和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触及痛点可引起放射性痛疼,久坐导致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治疗方法常以针灸、推拿、理疗为主,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反复发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给患者及其家属增加了生活方面的负担。
放射式冲击波是介于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全新疗法,具有无创、安全、有效和操作简便等优势,在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等疾病中广泛应用[8]。其治疗作用已超出了人们对理想设备的期望。其镇痛机制放射式冲击波可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产生疼痛的感受器,影响疼痛信号的传递,也可通过引起自由基的改变,释放出可抑制疼痛的一些介子,进而可以治疗疼痛[9]。放射式冲击波可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刺激血液循环,增强刺激神经纤维,阻止疼痛刺激增加并由此增加止痛效果[9]。
蒙医放血疗法属于蒙医传统外治疗法。蒙医放血疗法是在人体浅部脉道的指定部位用特制的器械进行放血,借以引出病血(恶血),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传统外治疗法[4]。腰背肌筋膜炎在蒙医理论中,该疾病归属于希拉乌苏疾病,称为“腰肌的阿日哈病”。主要的外因有起居失律,希拉乌苏及赫依、血循环失衡等。放血疗法可以影响血流动力学。有关研究证实,放血疗法可以增加血管内血液的流动速度[10]。临床上选择特异性部位(穴位)放血以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它具有疏通脉道、改善赫依血运行、降低血热、调理体素的作用[11]。
麦肯基疗法是新西兰著名的物理治疗师Robin Mckenzie独创的颈肩腰腿痛的技术。该技术是当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最新非手术疗法。其特点就是通过测评后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训练的方式,直接对疼痛部位施于某种力量,恢复患者受损或衰退部位的功能,使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在数天之内得到缓解甚至消失[12]。
综上所述,腰背肌筋膜炎,治疗棘手,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推拿等方法对部分患者无效。研究组采用放射式冲击波结合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的基础上加入麦肯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是可靠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了生活质量,达到了消炎止痛的效果,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