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位|文
(作者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习近平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将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产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影响。
1.产量同比增长显著。
2017年,我国再生铜、铝、铅、锌产量达到1375万吨,同比增长10.44%。其中再生铜320万吨,同比增长6.7%;再生铝690万吨,同比增长9.5%;再生铅205万吨,同比增长24.2%,再生锌160万吨,同比增长6.7%。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当年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例达到25%。
2.国内回收量继续增长。
2017年,国内废有色金属回收量同比稳步增长,其中废铜和废铝金属量分别为200万吨和40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7%和9.2%。进口原料在2018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废铜、废铝进口量分别为55万吨、48.65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9.36%、7.65%。
3.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2017年以来,在基础金属价格不断上涨、供给侧改革成效初现、环保督查效果显著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尤其是行业领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大有好转、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效益持续增长。集团型企业如中再生、葛洲坝、格林美、启迪桑德、东江环保、东方园林等不断扩大在再生有色金属及相关领域的投入。
1.原料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2017年,国内原料在再生铜和再生铝原料中的比例分别占到62.5%和58%,其中以废铜为原料生产的再生铜产量(320万吨)已超过国内矿铜含铜量(199.35万吨)。由此衍生出两大变化,一是国内回收体系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二是再生资源进口加工企业和园区加快转型。
2.技术水平正在快速升级。
2018年再生铜、铝、铅冶炼行业要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在这样的形势倒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技术装备更新和环保投入,推动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一是两化不断融合,“机器换人”技术红利逐步显现;二是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在新产品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处置等方面都有积极进展;三是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3.产业格局正在深度调整。
一是产品链延伸。如宁波长振、葛洲坝展慈等根据客户需要不断提升合金成分和性能,生产高端铜合金、铝合金精密加工材。再生铝企业与易拉罐生产企业、铝箔加工企业通过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推动废铝易拉罐保级还原和绿色制罐。危险废物和新型废弃物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逐步开展起来。
二是产业链延伸。再生铜领域,金川、云铜、江铜、五矿等企业都有布局;再生铝领域,中铝、葛洲坝等企业在深度参与;再生铅领域,天能、超威、骆驼、南都、理士等已深度介入再生铅领域,豫光金铅、华铂等企业与废铅蓄电池回收商正在深度整合,铁塔公司也在积极介入废电池回收。
三是功能链延伸。目前围绕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与文化、旅游、教育融合,形成绿色文化创意、生态文明教育等新兴产业链的探索正在兴起。例如,天津子牙和安徽界首正在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基础上培育循环经济文化产业。
1.产业规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我国铜铝消费量累计超过3亿吨,随着报废周期和进口政策调整,2018年我国将进入废金属回收高峰期。预计2025年我国废铜资源超过300万吨,废铝资源超过1500万吨,为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增长奠定了基础。
同时,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显效期,产业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占铜、铝、铅供应的比重分别达到27%、20%、45%,预计到2025年上述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
2.产业发展质量还将进一步提高。
一是回收前端趋于规范将促进高质量再生利用。利用垃圾分类、绿色家庭和绿色消费推动再生资源集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重塑国内回收体系,将引导更多废金属进入规范企业保级利用。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将优化产业布局。预计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不符合行业规范条件、排污许可和排放标准相关要求的企业将很快失去生存空间。
三是绿色化、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借助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在环保、绿色、可持续的基础上,依托国内市场的广阔空间,充分发挥关联产业优势,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1.正确认识废金属资源环境属性。
废金属不等于“洋垃圾”。我国对允许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品种、环保标准、监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合法进口至我国的废金属(六类铜铝废碎料等)是再生资源,不符合相关规定而非法入境的固体废物才是“洋垃圾”。
废金属是宝贵的再生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视察武汉格林美和天津子牙园区,并明确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加全面和理性地看待废金属的资源和环境属性。
2.加快构建竞争力导向的政策体系。
一是继续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继续加大对走私、夹带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使规范企业更便于进口;切实保障我国短缺的废铜资源进口,让进口废金属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进一步强化税收优惠政策的杠杆作用,提升国内废金属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如解决源头税票、减轻企业税负、细化优惠范围等,以便更好地规范回收渠道,支持大型企业开展回收业务。
三是加强政府和行业协会引导,推动跨区域共建园区。充分利用我国循环经济政策、“圈区管理”模式和先进适用的预处理技术装备优势,指导相关企业在周边国家进行产能合作,维护中国企业良好形象。
3.加快研究多元化废金属回收体系。
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加强科技和管理创新,提升规范化、现代化、产业化水平,打造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便民、规范、安全、可持续的回收体系。
其次是加快回收体系建设的服务链和功能链培育。为“再生资源+互联网”、“再生资源+文化”、“再生资源+教育”等产业链提供政策、资金、土地、载体等要素支持。引导回收体系与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消费、绿色制造以及国民教育体系和文化体系衔接,切实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