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实践价值《苏北地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思路与对策》系列研究之一

2018-07-11 02:46古璇古龙高
大陆桥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富民苏北绿色

文/ 古璇 古龙高

一、“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实践意义

1.研究背景。

国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首次在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绿色经济”。1994年俄罗斯率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绿色组织“国际绿十字会”,具有里程碑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了许多有关绿色经济发展的著作,如:赫尔曼·戴利的《超越增长》、艾尔斯的《转折点》、霍肯的《商业生态学》、梅多思的《超越极限》、哈丁的《生活在极限之内》等。绿色经济也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议题中各国政府部门、产业界以及专家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2009年夏季,全球瞩目的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大连举办,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中的部分大企业以及在国内外经济学界有影响的人士齐聚一堂,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未来全球复苏的契机”的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共同寻求扩大互利合作的机制和途径,积极探索应对金融危机、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举措。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192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这是一次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绿色经济概念被引入我国以后,中国学者就我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战略、政策及其驱动、制约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代表作有李政道和周光召主编的《绿色发展》、刘思华的《绿色经济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变革与中国经济再造》、鲁明中和张象枢的《中国绿色经济研究》等,从制度层面提出了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建议,对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做了有益的探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明确提出构建五位一体新布局,进一步奠定了绿色经济和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他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未来五年,绿色将成为“十三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色调。

2.实践意义。

江苏省十三次党代会重新定位苏北发展,首次提出,苏北地区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在省委、省政府苏北发展座谈会上又提出苏北要贯

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部署要求,对于苏北而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同工同曲,具有实践意义:第一,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是苏北发展路径的创新。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将加快经济结构绿色调整,让良好生态成为苏北核心竞争力,科技与绿色引领苏北跨越式发展之路,有利于实现苏北跨越发展。第二,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是苏北发展动力的创新。深挖生态资源禀赋,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服务业等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有利于实现苏北特色发展。第三,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是苏北发展战略的创新。既符合苏北实际,也符合苏北在全省战略布局中的定位。有利于江苏区域协调发展。

二、“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实践价值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具有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等多重实践价值。

1.“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认识论价值。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发展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这就是理清“要什么”,重新确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科学确定苏北发展的阶段定位。以连云港为例,连云港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地方港口到区域性国际枢纽港、从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到在“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战略支点的角色转换。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汇点核心区和先导区,连云港要建设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和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提供面向中亚、中欧、日韩和东南亚等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货物中转、国际商贸活动、保税通关等物流服务,形成联系日韩与中亚、欧洲之间的经济纽带,打造成为中亚、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物流服务基地,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要求我们实现发展理念转型。新的发展阶段,苏北应该有新的更大作为,这个作为应该与国际接轨,那就是要“从宁可毒死、不可饿死”的唯发展论中走出来,从梯度转移的传统老路中走出来,充分认识自身的的资源环境禀赋,统筹兼顾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生态良好作为发展的第一底线,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开展空间管制、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为重点,通过布局调整和功能重构实现战略转型,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走一条发挥自身优势、扬己之长的新路子,不断提高苏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要求我们形成绿色价值取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发展的底线是当“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发生矛盾时,要看到“绿水青山”是比“金山银山”更基础、更宝贵的财富,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优先,选择“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那种“宁可毒死、绝不饿死”的傻事千万不能再做。发展的目标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把生态优美和经济增长“双赢”作为加快连云港发展的重要价值标准。

2.“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方法论价值。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这就是理清“有什么”,明确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发展步伐。

在苏北,连云港的发展具有资源环境禀赋的综合优势。以沿海资源为例,作为港口城市,一是优质岸线集中。江苏海岸有粉砂淤泥质、砂质与基岩港湾海岸三种类型,其中砂质海岸与基岩港湾海岸合计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不足10%,均分布在海州湾,云台山东端向海凸出形成了40.2公里宝贵的基岩港湾海岸,位于自西墅至烧香河北口的岸线。二是水系发达。江苏沿海主要入海河流有31条,其中连云港市有15条,占总数的48.38%。三是江苏沿海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特别保护区主要集中在连云港。但是,过去的发展中,一是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受其他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影响,沿海地区承接的小化工、小印染等重污染项目较多,现有产业层次低,结构和布局趋同现象严重,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二是环境基础设施仍显薄弱。环保投入不足,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管网等配套设施不到位。三是农业生产仍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造成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直接入河现象普遍,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可以说,由于发展方式的问题,良好的资源环境禀赋没有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要求我们形成绿色思维方式。要形成“绿色”问题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影响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分析思考,着力解决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要形成“绿色”创新思维,用新方法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问题,克服先污染后治理、注重末端治理的旧思维、老路子;要形成“绿色”底线思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既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顾及子孙后代的需要,不突破环境承载能力底线;找准生态底线与百姓增收底线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资源环境禀赋与产业选择的最佳结合点,充分挖掘生态优势、区域特色,做长、做精相关产业链,实现差异化发展,使好山好水好空气真正成为财富。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要求我们坚持“生态+特色”,打造标识性的特色优势。守住生态,改善民生,发展是根本,产业选择是关键。一是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期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找到两化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二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相互融合统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加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做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品牌。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本体论价值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这就是理清“做什么”,把绿色竞争力转变成产业竞争力、综合竞争力。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做好规划。要编制好空间规划,构建以滩涂湿地、水源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主的生态网络。连云港要强化石梁河水库、塔山水源涵养保护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临洪河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立形成覆盖城市的绿色网络和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抓好海岸基干林带、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快村庄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和城镇绿化步伐,形成覆盖城市的绿色网络和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在重要开发节点、临港产业园等周边形成绿化隔离带。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要完善机制。推进绿色发展,关要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当作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官”。对林权制度、土地承包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进行完善,激活城乡绿色发展资源要素。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利用市场力量优化环境容量和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使环境要素价格真正反映其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的修复成本,企业纷纷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在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向上争取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政策的积极性,实现借力发展。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要突出特色,打响品牌。连云港要积极打造赣榆泥鳅和蓝莓、东海鲜切花和草莓、灌云设施蔬菜、灌南食用菌等拳头产品,做大、做优、做强生态农业;利用好互联网技术,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商化。以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开发区、高新区等国家级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对现有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积极支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的临港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节约、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集聚发展生态工业。以山海资源为抓手,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把好山好水作为大产品推销出去。

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是苏北发展的战略转型而不是战术改变,它将促进苏北的发展模式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能源资源利用模式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它要求我们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绿色升级进程,进一步加速绿色、智慧技术扩散和应用,从而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战略目标。为此我们应抓紧、抓牢、抓实,切不可怠慢。

三、“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实践路径

1.“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内涵和体系。

确立苏北“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具体内涵,构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五大体系:经济体系、环境体系、管理体系、文化体系和人居体系。

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关键是按照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研究划定城市的生态红线,提出区域产业布局优化方案,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园区与园区之间要形成相生的耦合关系;每个园区内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间能源、材料的循环链条,打通物质流和能量流,形成循环;园区内企业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的理念,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本上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居民实实在在的收入。

绿色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关键是根据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主导生态服务功能,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方向及对应措施。研究划定城市或区域的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生态保护措施,同时配套实施相应的生态补偿制度,留住青山绿水,为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环境容量。为苏北人民提供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此基础上,强化绿色生态管理体系、绿色生态文化体系和绿色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2.“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对策举措。

制度创新。理顺体制保障,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建设指标体系并纳入市区两级政府的政绩考核,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提高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发展比重,加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发展考核力度。发展路径的转变,必定会带来阵痛,尤其是增长速度会受到影响,这是任何一个领导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制度创新的核心指向,就是放下“GDP包袱”,不惧走出发展阵痛,苏北绝不要为GDP一两个点的增长而纠结,因为走出发展新路,要有历史的耐心和发展的定力。绿色发展,注定要有产业出局。去年以来,一场大规模的环保整治在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展开。园区内所有重点企业被先停产后整治,园区筹措十多亿元资金上马公共环境设施,化工园区十几年的历史欠账一次性还清。去年以来,盐城全市关闭32家化工企业及一批钢铁耗能大户,对上百家粗放型企业亮出“红牌”。一条全省最长的生态红线,圈下盐城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虽然产值利税指标掉下来一些,却换来了蓝天白云,以及企业的转型觉醒。淮安调整考核“指挥棒”,在全市划出“优化、适度、限制和禁止开发”四大类主体功能区。其中,11类56个省级生态红线区域,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1.1%。清理出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企业153家(据测算,关停并转这153家企业,需要资金成本30亿元、土地6000余亩)。宿迁花30天全面取缔以耿车为中心的废旧塑料加工产业,关闭3400家作坊,投入1.5亿元修复生态,开启艰难的转型之路。徐州坚决不留被污染的GDP。由灰变绿的徐州实践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是生产力,生态包袱也能变成生态资源,促进生活富裕,带动生产发展。

优化市场机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确保在这场由生态红利重构的经济地理时空变革中,拥有生态优势的“苏北”,不再是“落后”的代称,而要成为孕育发展新路的先导区。要以碳排放交易试点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大幅提高排污收费水平,用经济杠杆倒逼产业升级,倒逼重污染行业产业退出苏北;完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丰富政府监管手段及其他有利于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市场经济措施。

加快平台建设,强化法制、规划、环评约束。聚力创新,完善创新环境,利用高水平科技资源,加快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借鉴国内外经验,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实施“红线规划”,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加大环评制度的实施力度和追责力度。

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为核心,强化法制、规划、环评约束,进一步理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发展机制体制,按照“引逼结合、多方合力、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苏北创新发展步伐。引逼结合。绿色发展有很强的正外部性,要实现激励和约束机制并重,对符合绿色生态建设目标的行为激励到位,对违反的行为严格约束。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实施,发挥导向作用,形成持续运作的长效机制。多方合力。发挥全社会各类主体的作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社会团体等多主体要共同参与,对各类主体都要既有约束,又有激励,互为补充,共同发挥作用。突出重点。要选择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结合国家、省要求和苏北的实际情况,优先解决影响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把握好建设节奏,既加快标志性项目建设,也对中长期发展统筹布局。

(本文为古璇主持的江苏省教育厅课题《苏北地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思路与对策》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富民苏北绿色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绿色低碳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爱你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