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国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国君,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可谓其最大的功绩之一。那么,在秦始皇消灭六国的过程中,是如何对待六国的末代君臣呢?
六国国君的下场
秦灭六国大致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战国末期,山东六国势力最弱小的就是韩国,所以,秦国从韩国开始了扫平六国的行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攻灭韩国。公元前226年,在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而韩王安也在这年被处死。
在山东六国中,赵国曾经是匹敌秦国的强国。不过,在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实力急剧下滑。对此,秦国在消灭韩国后,自然将注意力放在了旁边的赵国上。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获了赵王迁,占领赵国全境,赵国灭亡。对于赵国的末代君主,秦国选择将其流放到房陵,赵王迁到房陵后,住在城北一个茅屋里,不久,赵王迁饿死在茅屋里。
和韩国一样,在东方六国中,燕国的实力也相对弱小。在灭亡赵国后,秦国大军投入到消灭燕国的战役中。公元前226年,秦兵夺取了燕地,燕王东迁到了辽东。公元前222年,燕王被俘虏。对于燕王喜的结局,正史上说秦始皇没有为难他,放了他一马。不过在野史上,有说法认为燕王喜后来上吊自杀而死。
在春秋战国历史上,魏国和赵国、韩国一样,都出自晋国这个大国。在韩国、赵国相继被灭亡的背景下,魏国显然也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大举进攻魏国。这次王贲采用的水攻,魏国都城大梁的城墙被泡崩塌,秦军攻入大梁后。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
楚国地狱辽阔,兵力雄厚。所以,在秦始皇消灭六国的战争中,楚国被放到了靠后的位置上。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自请老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伐楚。王翦战胜并杀害了楚国大将项燕,占领大片楚国领土。公元前223年,秦军占领江南,俘获楚王熊负刍。楚王熊负刍以弑君之罪,废为庶人,不知所踪。
最后,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齐国是传统强国。早在春秋初期,齐桓公就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到了战国时期,虽然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取代,不过在齐威王、齐宣王等君主的努力下,齐国一度让秦国都感到畏惧。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最后一个强大的对手齐国,齐王建也死于流放之地。
处置六国后宫佳丽
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对六国后宫佳丽并没有大开杀戒,反而将她们一一“收编”,并转运到咸阳,尽充后宫。再往后有关史料并没有特别交代,其处置的细节也无法得知。
不过,很多人设想了这样一种可能。六国后宫人数不在少数,一时之间,秦始皇坐享天下,自然是应付不过来。于是,秦始皇便修建宫殿,将她们悉数安置下来。对此,《前汉演义》这样记载:
当下在成阳北坂,辟一极大旷地,南临渭水,西距雍门,东至泾渭二水合流处,迤逦筑宫,若殿宇,若楼阁,若台榭,沿路连络,层接不穷,下亘复道,上架周阁,风雨不侵,日光无阻。落成以后,就将六国的妃嫔子女,钟鼓乐,分置宫中,没一处不有美人,没一室不有音乐。
这段叙述虽有演义成分,但也大致符合实情。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秦始皇的驾崩,这些女子的命运也变得扑朔迷离。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皆令从死,死者甚众”。看来,给秦始皇殉葬极有可能是她们最终的归宿。
没有对六国贵族赶尽杀绝
天下一统之后,齐、楚、燕、韩等诸侯国留下许多大大小小的贵族。为了便于加强全国的管理,秦始皇在政治上施行了三项重要的举措:
一、销毁全国兵器,将收到的兵器全部运往咸阳,铸成12个巨大的金人,据有关数据统计,每个金人大约有29吨,代表北斗星周围的12颗星,安置在公元前220年建造的一座祭祀北斗七星的庙宇中。
二、夷平六国原有的城墻及其他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险阻,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这两项工程都是相当巨大的,其中当然也有迷信的因素,但从秦始皇夷平六国城墙以及其他重要军事意义的险阻上看,秦始皇当时对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决心是相当大的。
前两项措施都很了不起,而第三项同样也是个很了不起的工程,与六国贵族有关: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这句话里的“天下豪富”就是原来六国统治者以及依附于他们的贵族和官员。
十二万户贵族离开故土,到了咸阳,原先的封地、特权都没有了,他们该怎么生活呢?就在迁徙十二万户六国贵族之时,秦始皇就开始着手在咸阳为他们建造新的宫殿。秦始皇对六国贵族,除了修建宫殿,还考虑到他们丧失原有的封地后,到了咸阳没有收入,生活过不下去,由政府出面,给他们一定的补贴,这项政策一直延续到秦朝灭亡。
六国灭亡后,这些旧贵族,秦始皇非但没赶尽杀绝,反而迁到咸阳,盖宫殿,发补贴。这么做当然也有推行郡县制以及便于监视管理方面的考虑。
(《杂文月刊》2012年第9期、《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秦灭六国》吉林文史出版社,张利/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