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的教授,跨界到文学——写随笔、写文学评论,好友王犁是很特别的一位。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文学青年的癖好,说明了心灵的自由本乎热爱、本乎兴趣、本乎不自我局限。王犁是国内青年水墨画家的代表之一,他的画在笔墨中充满着故事性、当代性,倒像70后的小说家;他的随笔集《排岭的天空》《忍不住的表达》,既爱梳理自己的生活,更爱管世间的闲事。这个可爱且常自黑的“大叔”,一旦面对年轻人则满怀热忱。
——你们的信使 夏烈
心怡同学:
你好!
读了你的来信,由衷地替你感到高兴!相信你是一位善于思考的高中生,从你的述说中,我大概可以判断你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关于自由,或许你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想再听听别人的观点。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问题,我们都是在不停地追问中慢慢成长。就像我已近中年,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这才相信我们面对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
高三是人生的要紧关头。越是要紧关头,在抵抗学业压力的同时,越会产生更多遐思,何况身边有各种做出不同选择的朋友。如今,中国人经济条件好了,你们面对未来会有更多的选择。这肯定是好事,我始终以为,多元总比单一好。正如十七八岁的你们,部分同学选择了去国外上大学,部分同学背起了画板赶着艺考,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按部就班地参加高考,接受大学基本的教育,应该是普遍的选择。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虽然在不断改进和调整,但目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是本科招生的机制决定的。这个稳定的机制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它让贫困家庭或边远地区的孩子,有了通过努力学习而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中国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人情社会,假如没有一个严酷的制度约束,将会有这样那样的漏洞。你身边有朋友可以选择不面对这个机制去国外做年轻的留学生,这是他的自由。但在中国,还有很多和你同龄的孩子没有更多的选择,只有努力考大学一条路。
看到你聊自由与未来,我想到了光荣与梦想,自由和未来基本涵盖在“梦想”里,那“光荣”呢?光荣就是你们这代人,或许再下一代人,去解决我们社会存在的这样那样的弊端,让这个社会更接近我们的梦想,所谓梦想成真吧。
从某种角度看,我同意戈夫曼把社会与人生比作一个大舞台的“拟剧论”观点。“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的情境设定下进行着不自知的表演,以达到在他人心目中塑造预期形象的目的。”我倒觉得,这个形象更多的是自己预期的形象,也就是个人的梦想吧。有时你虽然无比努力,结果却有“随风飘荡”的感觉。在预期的前行道路上,难免会产生永远在接近而无法抵达的感觉,或许这就是人生努力的意义。而那些在隔八个时区或十二个时区努力的孩子,对未来或许更有不可预设的体会。
很高兴看到你“生活在一个十分民主的家庭,从小享受着充分的自主权”。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都不同,当一个问题在自己身上不是问题时,到别人身上也许就是问题,反之亦然。未来我们会面对这样那样不同的问题,每个人都会努力去寻找实际存在或无形当中的规矩与界限,在这个寻找过程中,体会到人生的痛苦、快樂、无奈、畅达等不同的滋味。
其实你在来信中,已经基本回答了你自己的问题,能够这么理性地面对你生活与成长中的疑问,让我感到你的优秀,假如我是你的父母或老师,会为你感到高兴!当我们在追求自由时,我们肩负着现实与责任,我们向往着梦想与光荣。人生之路还很长,让我们砥砺前行,慢慢品味。
祝福未来的日子快乐顺利!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