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 月
大蒜作为百姓餐桌上的辅助食材,近年来,随着价格“过山车”一般地变化,呈现出独特的“蒜周期”。今年4月份,随着各地新蒜大量上市,曾经被称作“蒜你狠”的大蒜,价格一落千丈,变成了“蒜你惨”。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大蒜平均批发价每公斤5.44元,环比跌11.3%,同比跌59.9%,较近5年同期平均跌30%。在农业农村部官网4月11日公布的当天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60个品种中,大蒜位居价格降幅榜首。与此同时,云南、河南、山东、四川、江苏、安徽等全国多个产区出现大蒜滞销,个别产区大蒜价格一度跌破十年来最低点。
江苏徐州邳州市宿羊山镇是我国大蒜的主产区。在大蒜种植基地,数百亩的大蒜在骄阳下伫立,一派丰收景象。然而,在蒜农孙芝辉眼里,却是负担。他说,今年种了10亩白蒜,质量过硬,怕的是今年价格还不如去年。去年也不高,蒜头五个以上的才卖8、9角一斤,小的卖4、5角一斤。如果今年价格比去年便宜,就不够成本,还得赔钱。
5月中旬,安徽阜阳新蒜上市后,其中质量相对较高的“扒皮蒜”价格下跌严重,对老蒜价格形成打压,而库存老蒜更是难出手。阜阳瑶海农产品物流中心副总经理陈峰介绍,大蒜这一阶段大量上市,价格无形中下跌,批发价毛蒜大概6角一斤,净蒜大概8角到1元一斤。
大蒜之乡——山东金乡的种植收购商胡秀军介绍,今年金乡的总体产量较去年没有增产。今年行情低,现在鲜蒜才卖每斤6角左右,每亩鲜蒜产3000斤左右,晒干2000斤左右,按此价格算,老百姓挣不了钱。大蒜价格走低,蒜薹价格也不景气。在河南中牟县多个主产大蒜的乡镇,蒜农们开始白送蒜薹。不过,在江苏射阳,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糟。
江苏射阳县大蒜协会会长丁超介绍,总体形势看,今年蒜薹产销基本平衡,价格可以稳定。射阳的蒜薹价格从一开始收购的最多1.95元每斤,到后来的1.5元每斤,基本稳定了很长时间,这个价格蒜农很满意,保鲜库也很满意。
今年5月以来,云南洱源县家家户户的大蒜丰收,然而由于大蒜积压滞销,农户并没有增收的喜悦。
经了解,由于丰产带来价格大幅下跌,洱源县大蒜增产,农户却反而减收的现象十分严重。以紫皮大白蒜为例,亩均投入4500元左右,蒜果平均亩产量约2300公斤,单价从去年的每公斤8元左右跌至0.8~1.2元,蒜农每亩净亏损高达2000元以上。市场价格走低、销路不畅,部分蒜农甚至因为采挖成本高而放弃,任其烂在地里。
大面积种植大蒜,加上今年收成好,市场供过于求是价格下跌的主因。据悉,今年洱源县大蒜种植面积9万多亩,产量近20万吨,但一半以上还没有采收,部分农民直接放弃采收,出现严重滞销。
今年5月,云南省永胜县政府网站发布一则消息称,由于市场变化莫测,导致当地的大蒜严重滞销,由去年的每公斤5元钱跌到今年的每公斤七八角钱。
永胜县位于滇西北,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出产的“宝塔蒜”外观润滑,蒜瓣呈紫红色,去皮后蒜瓣晶透如玉,吃到嘴里蒜味十足。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广种植“宝塔蒜”,市场行情一度不错,还远销到泰国、越南等国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永胜县期纳镇党委书记张春勇介绍,期纳镇是“宝塔蒜”的主产区,共种植大蒜约5000亩至6000亩,年产大蒜1万吨左右。“去年行情比较好,每公斤收购价有七八元,所以很多蒜农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
谈到丰产没有带来期望中的高收益的原因,蒜农、经销商主要归结为供需失衡。有蒜农表示:“去年行情好,大家抢着扩大种植面积,有的蒜农不惜租地种大蒜。”对于拉低大蒜价格的深层次原因,有关人士分析,一是大蒜库存量大;二是产品缺乏深加工;三是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还不够。
大蒜滞销,不但让蒜农揪心,令政府部门头痛,还使社会各界着急。如何才能走出“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收”的怪圈呢?
基层干部群众建议采取“龙头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云南洱源县牛街乡西甸村党总支书记杨茂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土地入股,老百姓分红、打工,这样群众收入有保障。”渔潭村村民段锡河介绍,与公司签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这样大家心里都有底。
针对大蒜滞销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洱源县商务局局长胡飞全认为,当务之急是建设全国性的农产品信息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称而盲目扩张,尽早提示农户种植风险。此外,一方面要加强对各种作物种植、销售协会的培训及管理,扩大农业经纪人队伍,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销售区域。加强供应链建设,健全现代物流体系,减少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效益较低、但在全县有种植优势的作物给予适当补贴,增加农户种植意愿。加快农产品出口备案工作,从而增强农产品出口对农民增收的拉动效应。
农业农村部蔬菜全产业链首席分析师张晶建议蒜农,对于即将上市的新蒜注重质量,择机分期出售,规避风险。一方面在大蒜收购的时候,虽然价格低也要防止收货、放存期间的蛀虫害问题,品相好价格会好些;另一方面,关注市场变化,建议择机分期出售,能分散风险;再者,在流通环节,蒜片加工、深加工企业若能多收一些,可以提振市场。
而对于已经造成亏损的蒜农,山东等地已经开展大蒜目标价格保险。大部分蒜农都买了保险,每斤保1.7元,假设到时候干蒜卖不到1.7元/斤,政府将给予补助。
面对大蒜价格下跌的现状,很多地方在政府帮助下已展开积极自救。河南中牟县找到电商平台,由电商直接出面,以每斤高出市价0.15元的价格从蒜农手中收购,省去了中间商,帮助蒜农消化滞销的大蒜。
云南省永胜县政府发布相关消息后,引发各界关注。苏宁易购、京东、大润发超市等企业纷纷赶到永胜县进行收购,纾解当地大蒜滞销之困。
苏宁易购工作人员张煜介绍,苏宁易购仅用几天时间就在当地收购了100多吨大蒜,首批采购的大蒜已直接运到昆明,通过苏宁的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目前永胜大蒜滞销已初步得到缓解,但要从根本上让蒜农走出困境,还需要加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社会力量帮助。”张煜说。
今年,我国将首次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鲜活农产品市场供给更多地靠地方政府引导。不过,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运行调控处处长赵卓表示,就市场信息而言,仅靠地方信息远远不够。地方可能就了解本地区的,比如山东金乡了解本地区的情况,但是河南、江苏有些县也是主产区,这些情况金乡可能不一定了解。将来,相关协会包括农业农村部能把主产区统一起来,通过权威信息发布,效果可能更好。
而要破解“谷贱伤农”的怪圈,相关专家表示,引导措施应当尽量前置,从种植前开始介入。大蒜一般是秋季种,在种植前把影响面积调查出来发布,种的过程中把种植面积、对比去年的增减情况等信息提前告诉生产者,这样生产者能明白,虽然去年行情好,但去年已经种植过多,应该调整,不能跟风再种。通过市场引导环节前置,来保障生产和供需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