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丽
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比较复杂、涉及面很广,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纹,甚至建筑坍塌。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然后再严格根据相应的施工标准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同时还必须有科学的配合比和保温的施工原则。施工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各环节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保证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都符合施工要求,同时做好混凝土浇筑的振捣和养护工作,尽可能地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对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由于其构造非常复杂,所以会有很多地方需要浇筑大体积的混凝土。但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包括对施工的条件、结构以及专业水平等等,所以,施工方應当全面把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制定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为建筑施工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2 大体积混凝土的概述
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 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它的施工特点主要体现在:①结构的体积较大,浇注后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量大,并集聚在内部不易散发,从而形成内外较大的温差,引起较大的温差应力;②整体性要求较高,往往不允许留设施工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尤其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较为广泛,其基础工程大多数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如高层建筑的箱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厚大的承台等,都属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工程。
3 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 控制材料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控制是基础性环节,在高层建筑大体积混泥土的结构特点方面,需要重视以下几点:对工程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中,还要严格控制混泥土的温度,防治因温度过高而造成裂缝的出现,相应的措施如下:选用适用的水泥型号,减少使用水泥,控制骨料选取,选用添加剂。例如在选用合适的水泥中要该注意的问题有:应该采用火山灰、矿渣水泥这类水化热低的水泥;可以适当的加入“助凝剂”这类添加剂;对大粒径的、级配好的石子进行施工。
3.2 配合比设计
(1) 倘若合理减少水泥用量,水热化将得到有效的降低。应当在设计人员的允许和帮助下,实施为期两个月的抗压实验,从而对混凝土进行适配。对待其的态度一定要认真,切勿做做样子地选几组适配就万事大吉,一定要增加幅度和面积,多选几十组,这样所得出来的结果才是最公正客观的,这样才能够算出来合理的、科学的水泥用量。在计算出结果之后,就应当进行适配,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首先按照预先所拟订的防裂方案,结合目前所具备的施工条件来综合考虑,然后再依照着两者之间的温差最高值,然后科学合理地对最大温差的收缩应力进行预估。如果应力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则表明防裂措施可行;反之则否,需要改善施工操作的工艺,具体可以通过降低水化热的温升值,从而调整其入模温度,完成了这个步骤之后再进行最后的重算。只有应力处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才能够继续下一步的施工。
(2)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还会涉及到其他一些材料的选用,这个时候就可以掺加膨胀剂,也可以掺加一级粉煤灰,这可以大幅度地节约成本。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混凝土的可塑性。此外,采用的其他物料的平均颗粒直径要大于0.5mm,其细度的模数为2. 5 至3 的中砂,含沙量应当高于3%。
3.3 混凝土拌制输送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大,一般可达数千甚至上万立方米,因此在拌制时应尽可能集中拌制,有条件的可采用商品混凝土。为了降低水化热,配制混凝土时宜掺加减水剂和粉煤灰或沸石粉,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改善混凑士的合易性。宜采用发热量较低的矿渣水泥来配制混凝土。每台泵车正式输送混凝土前,应配置1:2的水泥砂浆0.5m3作为润滑输送泵管作用,并在泵车试车正常后方可供料;每台泵车有专人操作,服从指挥台统一指挥,按前台要求放慢或加快泵送速度;在混凝土供应不上时,不能长时间的停止泵送,一般作间隔推动,防止泵管阻塞;泵车出料口出料时,混凝土不得对准墙柱插筋冲击,避免插筋位移。使用振动器人员全部戴绝缘手套,穿橡胶鞋,电箱要装漏电装置,以防漏电。
3.4 大体积混凝土水汽加热施工工艺
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提高混凝土水汽加工施工的整体工艺,在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达不到必要的要求,就需要相关搅拌人员利用蒸汽炉设备在搅拌现场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使混凝土在实际搅拌的过程中要和室内和室外温度保持一致,这对实际混凝土搅拌益处很大,不仅能够对其温度进行适当的调节,同时还能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从而确保房屋建筑施工的整体安全和质量。
3.5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捣注
在工程的建设和施工中应该对材料自身的温度进行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使用分段浇筑的方式完成浇筑的施工,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使用整体浇筑的形式,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循序渐进、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和一次浇筑的原则完成整个施工,在施工中一定要按照混凝土自身的皮杜在施工的上下层都设置上振捣点,第一道应该在混凝土的卸点位置,这样就可以保证上部的振捣质量,第二个应该放在混凝土坡脚的位置,这样混凝土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扇形流动趋势,这样就使得混凝土浇筑的密实程度更高,在浇筑的过程中也应该保证混凝土可以在初凝之后,将表面存在的积水排除,同时还要用模板对其进行挤压使其密实程度更高,混凝土的表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不会形成非常明显的裂缝现象,这样混凝土自身的防水性能和表面的观感也会更好,一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最好选择在夜间进行,这样就可以减小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减少因为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
3.6 混凝土养护以及模板拆除处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手段的应用来说,混凝土结构的后续养护处理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处理主要就是为了较好促使其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自身稳定性效果,尤其是对于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完成后的温度变化以及表面湿度变化,更是需要进行重点关注,确保其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养护施工处理。当然,对于这种混凝土养护处理操作来说,还需要保障其具备充足的时间期限,一般需要促使其养护在 28 天以上,如此才能够保障其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在混凝土模板的拆除处理中,需要重点把握好拆除的时间以及相应的拆除标准化流程,在拆除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其对于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不良干扰和影响,尤其是要注意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混凝土结构破损问题。
4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时,一定要保障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利辉,刘金阳.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技术与市场, 2017(9).
[2] 张智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