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2018-07-09 04:15张英楠
财会学习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张英楠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保证经济运行和资金使用的稳定,而财务风险时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对其进行预防,以减少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从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内容出发,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结构和发展模式的改革逐渐深入,财务管理也成为重点的内容,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对风险因素的预判、评估和控制管理等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而最行之有效地就是从内部控制出发,及时地对风险进行规避和控制,以减少财务损失。

一、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社会服务的组织,内部控制则是针对经营中对资产完整性的保障,采取自我调整、规划、约束、评价和控制等对策保证单位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这其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财务部门,尤其是风险因素的影响极其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通常去情况下,财务风险管理分特点可分成三点,分别是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经济损失性以及结果偏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内部和外界两方面,而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使风险也与一般性风险不同。而之所以内部控制可以对财务风险管理有一定的作用,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关。从理论含义上看,这两个都是对财务信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监管和控制,以维持单位发展的稳定。从属性范围来看,财务管理和行政控制都是单位风险管理的分支,核心的管理内容是对资产的使用协调管理[1]。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下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从总体发展现状来看仍不完善,尤其是在内部控制方面。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是通过市场经营活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由于没有市场竞争的影响和盈利性目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常被忽略,相关人员也认为按照明确的规定管理即可,并未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严重缺乏内控意识。二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混乱的问题,账目信息记录并没有与社会公益性支出相区分,价值购置前未综合考量物品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且对于无法使用或变卖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三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财务预算管理也存在风险,执行和控制不到位,核算工作也存在一人多岗等问题,造成了财务风险严重地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四是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的内容设置上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并不多,也没有明确地划分控制的标准,使得内控制度流于表面未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以公共服务为首要的目标,资金来源以国家资金投入为主,在发展形式上与一般机构有很大的区别,内部制度控制度建设的氛围相对不足但内容设置上又带有复杂性。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借鉴经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改革自身,但因理念、原则等方面并不具备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笔者结合财务风险管理提出如下几点措施。

(一)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加快人员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需要计算支出和收益,但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控也需要得到重视,只有人员素质提高才能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所以单位必须通过多渠道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意识并加快专业化人員队伍建设。首先,提高工作人员意识。思想意识是行动的指导,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具备良好的意识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管理层不具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内控意识是普遍的现象,外化表现在人员组成、工作步骤以及组织机构三个方面。从领导层的角度来看,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并从财务风险管理的角度合理安排工作。从工作人员的角度而言,努力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并在工作中落实是关键的步骤[2]。

其次,加快专业队伍建设。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需要单位和个人共同努力,事业单位要将人员培训和招聘工作归入发展规划中,以系统化严格的制度将员工素质能力的提高落实好。在员工培训上,根据实际的工作安排制定合理的培训时间并定期进行是关键。因内部控制主要针对的内容是财务,培训内容的设计上也多是以财务管理、经济贸易等理论知识为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有关内部控制工作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以及控制程序方面的管理学知识,既要加强员工对财务和内控知识的了解,也要将国家有关政策向员工普及,以免实际工作与政策出现偏差。同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专家与员工进行交流和研讨,逐渐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员工队伍建设上,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主要依靠培训再学习的方式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并采用竞争的机制保证队伍的水平均衡和提升。

(二)改善内部控制环境,落实工作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就应该及时的、积极的结合自身的实践特点,探索出适合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内部控制,并加以完善,才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且,当前形势下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文化建设、风险理念和控制理念的灌输等层面都有缺失,使得内控制度未能得到充分的实施。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形式主义、一言堂以及官本思想都比较严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收到了严重的阻碍。想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就必须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从领导层到工作人员都具备风险意识,提升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有效性并拓展到单位的各项工作,形成良好的软环境。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要从落实责任制入手,改变以往混乱的工作形式,先根据部门的人员构成,明确各部门的领导人员为财务风险管理的首席负责人,接着层层划分将具体的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做到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找出责任人,并在处罚时对分层管理领导和负责人一起追求责任[3]。

(三)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监督机制

之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出现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不佳的问题,与宣传力度不足有关,只有部分直接工作人员对内控工作有所了解,难以使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降低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单位在宣传时,可以借助先进的细信息技术并结合传统宣传方法,提高宣传的影响力。可利用单位的公告栏和报刊,将有关的材料信息张贴以便员工在闲暇时随时翻阅,逐渐地对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有正确的认识,进而主动地配合财务人员工作。而对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风险管理的财务人员,单位要特别注重对职业道德和业务工作能力,使其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科学防范财务风险。此外,现今大部分单位都是用网上办公平台,宣传工作也要合理使用这一技术,在平台上增设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内容模块,并与员工互动及时了解宣传效果。监督机制的完善是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质量的重要步骤,能够约束员工行为推动内控工作的有序进行。再加上财务风险管理需要财务信息的准确,监督机制的健全可以有效地防止包庇、信息篡改等问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采用提高人员内部控制和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控制体系等措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肖阿梅.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理[J].财会学习,2017,45 (14):34+36.

[2]王丹丹,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纳税,2017,26(08):34.

[3]查道林,行政事业单位应规避财务管理的法律风险[N].中国会计报,2017,16 (02):10.

(作者单位:临沂市基层财政管理处)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探究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基于内控背景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初探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