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做影评人,有一个好处是我对影史非常了解,如果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看这个问题,那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每个人都是一个历史的小浪花,轮到你就轮到你,轮不到就轮不到,但是大的潮流不变。科幻电影在未来一定是能够带动中国电影整体上一个台阶的类型之一,对我来说,我一直走在前面,有这个心态就对了。
我们一直强调做世界观。世界观就是等于说我们一直关着门在忙,你不知道,有一天门一开请你参观一下,进去一看有不同的路。随便走任何一条路,都能够有非常有趣的故事和人物等着你,你在里面不断摸索。到一定阶段发现这些人物和故事,彼此之间有交集、联系和呼应,到终点回头一看这个世界是这样的,然后你往前一看前面还有更大的可能性等着你探索,我们是做这样的一个事情。
步步都是,科幻片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国内在制作经验上很匮乏,很多必要的技术也是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大家只能说摸索着往前走,看看用手头已有的资源,怎么才能组合出来一个符合我们要求的东西,比如我们一开始评估完之后,觉得需要90到100天才能拍完,但预算定下来只够60天的拍摄周期。
不会冲突。我当媒体人、职业影评人、开预告片公司,还有现在做编剧导演,都只是你们看到的我的一个侧面而已,我只是一直在往前走,而且知道自己要去哪?儿。
在片场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无数个问题和工作目标涌过来,把我淹没在里面,而且我必须马上做判断,怎么弄?都等着你给出答案。这点其实很难。
最主要的一点是信心。其实一个电影开拍之前的阶段是最难的,因为那个时候一切都没有确定下来,很多未知数,特别是我又是一个新人,这就更加容易让人心里晃悠了。怎样才能让这个事情推进着往前走,然后让大家相信这个事儿可以变成现实,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我得自己先有信心才能感染别人。
《希望为电影》。这是发掘了李安的好莱坞制片人特德·霍普写的一本制片人手记,读完充满希?望。
永远当个年轻人。永远不会对世界麻木,保持好奇心,才能在故事层面一直往前推进,才能够真正找到感动自己,也感动观众的故事。
拍电影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纠正,然后不断前进的过程。拍电影不是说只要有那么一两件关键的事儿做对了这个事儿就成了。它可能是五百万个小细节,聚沙成塔,就像在用非常细小的小零件组拼一个摄像头一样。这意味着你做对一两件事,或者做错一两件事改变不了全局与最终命运,你必须在一个大的尺度下,不断地做对才行。
《三体》拿雨果奖的事儿挺重要的,它确实改变了很多中国科幻电影的市场认知。现在的好IP基本已经被买光了,但面临一个问题,有资本买它们的公司,不会这么快开发出来,这就出现了断层。我们在拍电影时常常开玩笑,只要是钱可以解决的事儿都不是事儿,从小说到剧本的过程实际上是最难的,这一步是钱解决不了的,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的项目卡在这一步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