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的效果观察

2018-07-09 09:16农林李勇丘婷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创口换药负压

农林 李勇 丘婷丹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有效措施, 可明显减轻髋关节疼痛不适, 改善髋关节功能,显著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因存在髋关节截骨、软组织受损等较多因素的影响,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易出现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相关研究证实[1], 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 而大量失血产生的血肿可明显增加伤口部位皮肤张力, 进而形成纤维瘢痕组织,最终影响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术后感染则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还可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部分患者还需实施二次手术,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有研究认为[2], 术后采用负压引流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减少出血量, 进而显著性提高手术疗效, 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因此本研究拟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60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5±9.2)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 平均年龄(51.8±9.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前均已确诊, 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适应证;②均为首次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③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禁忌证;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意识障碍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髋关节置换术予以治疗, 手术治疗后均在手术创口部位处留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所有患者术后48 h均予以拔管。对照组采用常压引流治疗, 无菌引流袋与创口引流管相连接后, 置于床边, 确保无菌引流袋高度低于伤口水平50 cm左右, 利用重力和伤口渗血所形成自然压力进行引流, 妥善固定处理引流管, 每日定期予以更换;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治疗, 新型引流管与无菌硅球相连接,引流前先将硅球内空气彻底排尽, 使其呈负压状态, 妥善固定处理无菌硅球。密切观察所有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时间、引流量等。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和术后换药次数、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引流量及术后创口感染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换药次数、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引流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换药次数(1.8±0.3)次少于对照组的(3.7±1.1)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6.1±5.4)h、(9.1±1.7)d, 短于对照组的(47.5±7.2)h、(12.7±2.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失血量和引流量分别为(625.4±103.7)、(532.4±101.2)ml,少于对照组的(930.8±144.6)、(875.9±137.8)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创口感染情况比较 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和的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82.6±8.1)、(73.7±7.6)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3.7±5.2)、(43.5±5.7)分,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口感染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换药次数、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引流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换药次数、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引流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换药次数(次) 失血量(ml) 引流时间(h) 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1.8±0.3a 625.4±103.7a 26.1±5.4a 532.4±101.2a 9.1±1.7a对照组 30 3.7±1.1 930.8±144.6 47.5±7.2 875.9±137.8 12.7±2.2 t 9.127 9.401 13.024 11.005 7.092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创口感染情况比较[±s, n(%)]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创口感染情况比较[±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Harris评分(分) 术后创口感染术前 术后观察组 30 43.7±5.2 82.6±8.1a 2(6.7)a对照组 30 43.5±5.7 73.7±7.6 8(26.7)t/χ2 0.142 4.389 4.320 P>0.05 <0.05 <0.05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医疗器械的进步及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 髋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方面, 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显著性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但是因为手术暴露范围较广, 术中出血量较多, 软组织渗血量大,骨外露等较多因素的影响, 故患者术后创伤较大[3-5]。多数患者术后许使用引流管以避免血肿形成, 减少伤口皮肤张力等, 但常压引流效果欠佳, 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负压引流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并与常压引流进行对比以观察治疗效果。

常压引流虽然也有一定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但容易受到患者髋关节位置的影响, 极易被引流管内的脓液所堵塞,进而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严重者甚至还会扩大感染区域, 加重患者术后病情, 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二次手术, 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伤[6-8]。负压引流采用湿性敷料为手术创口形成无菌、恒湿、密闭的环境, 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血肿的形成几率, 显著性降低创口感染的发生率, 从而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但在临床应用时, 需严格遵守无菌手术操作原则, 注意加强引流管的消毒和清洁, 从而明显降低引流管所致的感染发生率[9,10]。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术后换药次数、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引流量、Harris评分、术后创口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结果提示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负压引流可明显减少失血量和降低创口感染率, 分析原因在于负压引流管球内负压持续进行吸引, 创面渗液引出后可明显减轻水肿程度, 此外负压引流装置是一种封闭状态, 球内引流液增多后负压压力会逐渐消失, 引流速度可明显减慢, 而常压引流方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引流过快, 进而加重创口内出血情况, 极易出现堵塞, 术后出血大量淤积在切口部位, 还会导致切口感染率显著性升高。

综上所述, 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负压引流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 缩短引流时间、住院时间, 降低失血量和创口感染率。

[1] 王炳庚, 徐兴明, 曹峰, 等. 微创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价值.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0, 3(6):493-495.

[2] 梅晓亮, 郭亭 , 赵建宁.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效引流方法的临床对照试验. 中国骨伤, 2010, 23(9):672-674.

[3] 赵爱娟, 郭晓 , 史风琴. 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应用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6):3954-3956.

[4] 杨广杰, 周炳康, 陈有, 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观察. 医药论坛杂志, 2015, 36(11):7-8, 11.

[5] 袁相伟, 王义生. 全髋关节置换后夹闭引流管对引流量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7(26):4125-4130.

[6] 陈建常, 欧勇. 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两种引流方式的比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14):1397-1401.

[7] 李红梅, 姚丽娟, 顾林娟, 等. 可调压引流装置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11):827-830.

[8] 林云芳, 黄青松, 陈清钦, 等. 自制冰敷腹带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 2018(4):14-15.

[9] 肖翠梅, 李桂宝, 吴庆梅, 等. 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多功能防旋按摩装置的效果观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5(2):204-206.

[10] 黄以庭, 罗慧, 沈宁, 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行PCIA效果观察及对患者心境状态的影响. 现代医院, 2017, 17(8):1210-1212.

猜你喜欢
创口换药负压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心灵创口贴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新型门窗在负压医院设计中的运用
改良型创口贴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