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仲伦
在我的藏书中,有一本珍藏了半个世纪的油印诗刊《幼芽》,它是1963年9月30日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文学创作组编印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四周年专刊”。这期专刊共选载当时文学创作组中17位作者的21首诗作与歌词,这些作者中有工人、农民、干部、售货员、个体劳动自由职业者、教师、学生等。
这期《幼芽》发表的21篇作品,题材主要是歌颂党和领袖,歌唱人民军队、歌唱祖国、歌唱工人阶级,歌唱人民公社、歌唱美好生活,抒发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豪情,还有忆苦思甜、反映当时时代精神的內容。其中,也编有我当年写的一首幼稚的儿歌《上学》。
由于年代久远,油印刊物已经纸质发暗并且有些破损,字迹也不太清晰,但是每当看到它,我就会回想起“文革”前党和政府重视与力抓群众文艺工作的一些往事,55年前的旧事一幕幕不时浮现在脑海里。
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由于爱好文艺创作,作为文学青年而经人介绍参加了区里的文学创作组。创作组的成员职业身份多样化,年龄也是老中青都有,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参加文学创作组的,大多是当时各行各业喜爱业余创作的文学青年与业余文学创作骨干。
文学创作组基本上每周在文化馆集体活动一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时请报刊编辑、话剧导演、作家举办讲座,对业余作者进行辅导,介绍独幕剧、小说、诗歌、散文的写作方法;有时请各行各业的人士给创作组成员介绍生活素材;有时创作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朗读自己的作品,请其他人提意见;有时文化馆给创作组成员发票,去观摩群众文艺表演与汇演比赛。创作组成员积极向文化馆交上自己写出的作品。总之,当时的群众文艺辅导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非常扎实具体。
创作组还有自己的油印诗刊《幼芽》,不定期出刊,刊登组员的作品。同时,区文化馆在闹市街面上还有自己的宣传阵地一一橱窗,里面不定期地展示用毛笔大字抄录的创作组成员的诗作。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一个宣传阵地就在西安市繁华的骡马市口。要知道,不管是宣传橱窗发表,还是油印刊物发表,这在当时既无电视,收音机又很少,更无网络音像等大众传媒的情况下,对普通的业余作者来说,是很难得而不容易的事。我还记得,当时辅导我们创作组的文化馆干部叫杜生秀。
时光如梭,转眼间50多年过去了,我已从十多岁的中学生变为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当年文学创作组的其他成员也早已天各一方不知所处和近况。偶尔在报上见到或听到有的人已成为当地的小名人,年龄较大者,想来已作古。真是往事如烟,令人叹息。然而,当年的那本油印杂志《幼芽》,我却深深地感受到它实实在在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