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应扎根于生活

2018-07-07 06:41谢立娜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课文生活

谢立娜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既然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那么,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我们要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做人、教生存有机统一起来。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得更为紧密和和谐,使根植于生活土壤的语文枝繁叶茂呢?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气氛严肃而沉闷,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而创设一种学生轻松、愉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充满生活情趣。在教室里建立阅览角、生物角、科技角等,此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模拟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如张贴名人名言,名人字画,大家名作等。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

其次,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利用多种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其实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缺乏对生活有效的认识和感悟。多媒体教学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一缺陷。

二、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课文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赋予课文新的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返朴归真。

查阅资料,认知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等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旅游,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历史背景,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往等能力。

(一)课本剧表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驿路梨花》,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课上让学生表演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它组合了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不但使学生获得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社会实践,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有些教师不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学、去说,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听、被动地学,甚至养成懒于思考、不愿实践的惰性。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具有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学习实践中,对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探索实践的每一点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帮助和肯定,使他们在体验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三、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一)日常生活“语文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信件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二)班级生活“语文化”

教者可结合语文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比赛、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进行演讲、讲故事、课本剧表演以及写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生活“语文化”

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其生命力。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施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语文教學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课文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