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输出驱动假设强调输出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又是促进输入的手段。民办高校少数民族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以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输入为主,该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无法为社会培养出综合性、创新性、复合型少数民族人才。输出驱动假设对该群体的英语教学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
一、前言
民办高校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创新性,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全球经济贸易和交流的日益频繁,急需一批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外语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民办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无法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学生如何培养成为外语综合素质高,外语能力强的创新性复合人才依靠传统的输入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无法企及的。输出驱动假设强调输出技能的培养,即把输出作为目标,又把输出作为促进输入的手段,为民办高校培养创新性实践性少数民族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积极指导作用[1]。
二、输出驱动假设
上个世界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输人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语言获得的过程是不断理解和接受语言符号和信息的过程;只有真正理解了可接受的输入才能真正拥有语言”[2]。
Swain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the Output Hypothesis),认为可理解性输人固然是重要的,但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提高二语水平,强调了输出对语言习得的积极意义。[3]
2008年,文秋芳建设性地发展了“输出假说”[4],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 Output-driven Hypothesis) 。该假设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输出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没有输出驱动力,输入再多,学习效率也有限。第二、从长远来看,输出技能的培养,也就是说、写、译技能的培养更具有社会功能,能更好地为职场服务。第三、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2013 年,文秋芳再次提出以输出为驱动不仅能够促进输出技能的提高而且能够提高吸收输入的效率,同时可以达到“以需求促供给”的目标[5]随着外语教学实践的发展,该理论由最初的指导英语专业的教学,到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笔者认为该理论在教学理念上突出输出意义可以借鉴到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
三、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现状
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为 “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于学生就业为前提,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技术应用型人才。”[6]民办高校的少数民族教学应本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然而,长期以来的民办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一直是轻输出,重输入,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是南辕北辙的。加上少数民族学生基础差,入学分数比非少数民族学生更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甚微。目前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与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着几大矛盾。
第一、教材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创新人才的矛盾。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材绝多数是教育部高教司统一安排的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教材。该教材内容繁琐,陈旧,缺乏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动态,新方向。也少有因材施教,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特色内容。这种教材很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特色人才。
第二、课时缩减与输出技能训练的矛盾。目前大学英语的课时压缩情况十分普遍,民办高校是社会力量办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培养成本,课时压缩在民办高校也是常有之事。而说、写、译基本的输出技能训练需要大量的课时来保证。课时缩减与输出技能训练这一基本矛盾日渐突出。
第三、教学目标功利性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矛盾。2014年初,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7]。从此之后很多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导向来设置各类课程。英语长期以来的工具性目标并未改善,在应用型人才的导向下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很多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学仍然把四六级通过率摆在首位,这种功利性培养目标带来的就是教学方式单调和评价方式的单一,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培养目标大相径庭。
第四、教师输入过多与少数民族学生输出技能薄弱的矛盾。尽管这几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网络多媒体的应用,微课,慕课的流行给大学英语的教学提供了更多形式。然而,由于教师精力有限,民办高校教学设备和资源的限制,目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是坚持了传统的“以课文为中心、课文讲授至上”的教學理念。其教学方法和流程也大致相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以图片或小视频导入;重点放在而课文分析部分,教师在分析课文篇章结构的同时,将本课文中的生词与难句加以讲解; 最后是课后习题课下练习然后课堂讲解[8]。如此单调、反复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输入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输入”的状态和过程,有效输入太少,很难提高学生英语的说、读、写输出技能。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整体较低,很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没有一项能达标。由于长期对英语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机,欠缺学习方法和策略,英语输出技能薄弱,30%的学生无法开口,无法动笔。教师输入为主的课堂剥脱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进一步限制了学生输出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长此以往,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
四、输出驱动假设对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的启示
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语言输出是习得语言的有效动力和目标,输入是完成输出任务的促成手段,这一理论创造性地把输出和输入统一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过程中。以该理论为基础的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模式将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式教学,从“教课文”转变为“教学生用英语做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地、有效地学习,使英语能够更好地为将来的就业服务[8]。
(一)教学目标
作为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学目标应该与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和民办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从功利性的提高四六级通过率转变成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输出驱动假设从职场英语出发,旨在培养学生的各项输出技能,为提高输出技能而进行有效输入,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输出驱动假设强调输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用输出来促进有效、主动输入。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必然从“满堂灌”和“填鸭式”的重输入,轻输出的方法转变成以输出为目标,先输出,再根据输出任务进行有效输入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教学内容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多为照本宣科,缺乏实用性,选择性,趣味性和创新性。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输出情况,设计各种产出任务,能够更加实用、有效地为输出服务。这样,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未来就业情况设计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任务采取多种形式来呈现,以达到输出与输入的有效结合,互相促进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检测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由期末卷面成绩与平时学生出勤、作业成绩的百分比之和来计算的,缺乏过程性和科学性。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任务展示,角色扮演,定期输出、输入情况汇报等形式考核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输出能力的提高情况。
五、结语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不仅强调提高学生 听、说、读、写、译的各项技能,更侧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高校看重学生专业性与知识运 用能力。少数民族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乐于表达,却因为能力有限无法表达。输出驱动假设应用于指导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够帮助这一特殊群体提高说、写、译的技能,进而促进有效输入,提高语言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少数民族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工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课题:《输出驱动假设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Y09。
作者简介:高艳梅(1981-),女,湖北钟祥人,武汉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吴娟娟.民办高校输出驱动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
[2]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1985
[3]Swain,M.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ve Input and Comprehensiv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In Gass S & Madden C(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
[6]王建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写作培养的启示[J].科技展望,2016
[7]关史淼.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改革——以转型发展为视角[J].英语广场,2016
[8]李沐汐.关于“输出驅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