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代汉语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多年的古代汉语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效果的两大策略,即古今中外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学者的共同探讨,进而更好地发挥古代汉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策略
古代汉语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古代汉语课程本身的特点,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之教师对其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性质和定位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显得贫乏无力,甚至是失当,进而影响了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有鉴于此,笔者通过明确定位,分析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自己多年的古代汉语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的三大策略,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以启示,进而更好地发挥古代汉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和定位
关于古代汉语的性质和目的,早在1958年就已经确立,即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1]郭锡良先生认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还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增强“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2]所以诸如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需要具备阅读古书的能力,通过阅读古书以获取我国优秀古代文化的专业均开设了古代汉语课程,当然专业不同,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式等则各异,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任何专业课程都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分别是:“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从事汉语教学和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3]围绕培养目标,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程,我们给出的定位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依然是一门工具课,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具备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还可以解释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同时该课程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素养的提升。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这样一门课程毫无兴趣可言,课上教师全方位的讲解(很多内容是专业不必要的),滔滔不绝,下面学生玩手机,乐在其中。同时这种传統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4]的学习习惯,最后学生谈“古”色变。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古代汉语课程本身的特点,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等,当然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授课教师对古代汉语课程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性质和定位认识不足导致在教学策略上的贫乏、甚至是失当。所以我们认为要想很好地发挥古代汉语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改善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学策略这个维度进行探索。鉴于此我们在明确了古代汉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性质和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效果的三大策略。
三、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效果的两大策略
(一)古今、中外策略
所谓古今策略就是指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及当下现实结合起来,让古代汉语的内容不“古”,让古代汉语的源和现代汉语的流对接,让汉语变成一汪灵动的活水,进而让该专业的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下面就这一策略具体的运用举例说明。
1.用古代汉语的理论解释现代语言现象
用古代汉语的理论去解释现代语言现象,这是古今策略中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教学古代汉语词汇部分的时候,可以大量采用此形式,它会让学生有成就感,进而激活其学习动力。当下网络用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课堂上笔者经常会提出一些网络用语让学生去思考。诸如“你造吗?”这样的句子,其中“造”是什么意思?大家立马回答说是“知道”的意思,我进一步追问,“造”可以记录“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沉思而不得,最后揭晓答案,这一现象其实是受了古人注音方法的启示,这种方法叫做反切。学生很有成就感,立马有了学习的动力。当我讲到“诸”这个词的用法的时候,让大家探讨自己方言口语中的合音现象,如河南话中的“冇”(mǎo)就是没有的意思,河北话中(biǎo)就是不要的意思。赣方言中“港”就是“这样”的和音。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方言口语中为何大量出现这一现象。河南话中的“掌点盐”其中“掌”属于词类活用现象。口语中的“来俩包子”其中“来”就属于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使动用法。在学到“项”和“颈”的区分的时候,笔者问学生:“现代汉语中有“项链”一词,为什么不叫“颈链”呢?解释这个问题就要用到古代汉语中“项”和“颈”的区别。项指的是脖子的后面,比如望其项背,颈指的是脖子的前面,比如刎颈之交。因为链子挂在脖子后面所以叫做项链。”
这一策略就要求教师树立这种贯通古今的意识,平时多研究古今之间的这种联系,把它当成一种教学原则不能为教古代汉语知识而教古代汉语知识。
2.在现代汉语中挖掘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作为佐证
沿用至今的成语、格言、歇后语等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其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知识理论。比如“兵”的本义是兵器,很多成语中用的就是其本义。如“秣马厉兵、短兵相接、兵不血刃”等。还有“唯你是问、唯命是听”等类似结构的成语实际上印证了上古汉语的“宾语前置”这一语言现象。歇后语“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其中“铁”的用法就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声名鹊起、狼吞虎咽、狼奔豕突等诸多成语是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这一现象的体现。
3.用英语进行对照
目前英语依然是世界通用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英语都具有一定的水平,所以在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必要的中外对照。比如《谏逐客书》一文中开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窃以为”的情感和用法,可以用英语中的“I am afraid”进行对照理解,进而延伸进行中西文化比较,不仅是中国人谦虚、谨慎,外国人同样也含蓄、礼貌。
(二)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是语言教学经常用到的教学策略。情境,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情景;境地。[5]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6]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普遍采用这一教学形式,古代汉语虽然不是第二语言,但它毕竟远离我们的时代,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具有一定的陌生性,所以我们的古代汉语教学必须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去,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传统文化是古代汉语教学的大情境
任何语言的习得都要关照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同时文化的应用也是语言学习的指归。古代汉语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既是教学策略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必备的知识。《齐晋鞌之战》一文中谈到先秦时期战车的座次问题,授课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先秦时期人们平时坐车出行的座次问题,这些都是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同时还可以引申,引导学生将古代车子的座次和现在国际中的轿车座次问题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东西文化的差异。《郑伯克段于鄢》中“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在讲解时由谥号拓展开来,又讲到了指称帝王的庙号、年号等,最后谈到先秦女子称谓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知道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要翻译成“后来被称作武姜的”才能体现谥号这一用法。同时拓展其他称谓方法,比如孟姜女姓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最后得出先秦女性称谓的另外一种常见方法,即排行加姓加后缀。最后学生知道了,孟姜女姓姜,家中排行老大,性别是女性。《晋灵公不君》一文中,晋灵公设宴欲加害赵盾,赵盾的车右知道了此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学生对为什么用“趋”这个动词不甚了解,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文化背景知识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传统文化,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可见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文化这一大情境的介入既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同时传统文化还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综合素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提供课堂学习的小情境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古代汉语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必要的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小情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资料,播放一些音频、视频等,这些直观的教学资源将大大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古代汉语学习有关的网络资源比如慕课、知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汉典网、东方语言学网等等,可以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
3.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遗址等提供实体情境
古代汉语的学习除了在课堂上还可以走出课堂到有关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遗址等地方进行实地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印象会深刻,同时还可以运用之前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会有成就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系统相当于一个能量的自我激励系统,学习过程进行中和结束之后,学习者获得的某些心理上的满足作为一种内部产生的奖励成为系统的正反馈,又重新融入内在动机当中,增強了动机的推动力,为系统的循环运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7]成就感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和自信心,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根基。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和推广是国家提升软实力、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宏观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合理延伸。[8]汉语国际教育是中华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而古代汉语是学生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重视古代汉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认清其课程性质以及其应该具有的地位,从而掌握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效果的三大策略,充分发挥古代汉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助力。
作者简介:李峰亮(1981-),男,河北省石家庄人,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文化传播系专任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管理。
注释: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1.
[2]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古代汉语(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7.
[4]钱毅.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张厚粲.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8]催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