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6年长春市孕产妇死因回顾分析

2018-07-07 11:13张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孕产妇

张莉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6年长春市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进一步降低长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长春辖区内近11年的115例死亡孕产妇病因进行调查分析。组织专家对死亡孕产妇个案进行讨论,明确死因,对长春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6-2016年长春地区总活产数613 545例,共计发生孕产妇死亡115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8.74/10万,孕产妇死亡率由2006年的24.09/10万下降至2016年的4.77/10万。②2006年直接产科死因构成比83.33%,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间接产科原因造成的死亡例数逐年上升。③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80.33%下降至2016年的0。结论:长春市11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构成比率在逐年减少。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病例;回顾分析

孕产妇病死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孕产妇死亡率差异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公共卫生统计量之间差异最大的。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要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20/10万。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蓬勃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仍然是妇幼保健工作中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按照国家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通过长春市三网监测数据,收集2006-2016年长春城区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评审相关记录。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死亡孕产妇死因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中要求的孕产妇死亡评审规范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分析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及明确死亡直接原因。

统计学分析:采用率和构成比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采用统计表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情况:2006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长春地区本地活产数f数据均按“3+1”报表模式统计)613 545例。本地共计发生孕产妇死亡115例。2006年死亡孕产妇例数12例,截至2016年年末孕产妇死亡例数已减少至3例,孕产妇死亡率由24.09/10万下降至4.77/10万,下降幅度较大。其中仅2009年出现明显反复,可能跟当时甲流爆发有关。2006-2016年孕产妇死亡数及死亡率情况及结果,见表1。

孕产妇直接死亡原因情况:孕产妇死亡原因包括直接产科死因和间接产科死因。随着产科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2006-2016年长春地区死亡的孕产妇死因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6年直接产科死因构成比83.33%,2016年直接产科死因构成比已下降为0,仅2007年和2014、2015年出现反复。同时间接产科原因造成的死亡例数逐渐增加,见表2。

长春地区孕产妇死亡的死因顺位:通过统计2006-2016年长春市115例孕产妇死亡的直接死亡原因,发现其中产后出血共计发生20例,在死因顺位中排位最高,占死因的17.39%。妊娠期高血压共计发生13例,居第2位,占死因的11.30%。先天性心脏病发生10例,居第3位,占死因的8.70%。羊水栓塞、肺栓塞分别为8例和7例,排在第4位和第5位。

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的评审结果:2006-2016年长春地区不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上升,由2006年的16.67%上升至2016年的100%。而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逐年减少,2006年的发生可避免死亡为10例,到2015年、2016年两年分别下降为l例和0,仅2009年由于甲流爆发的原因有所上升外,其余每年都是逐年递减,可避免死亡率由2006年的80.33%下降至2016年的0。

讨论

2006-2016年长春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7.34/10万,已经达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最新版)中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20/10万的目标,11年间孕产妇的死因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产科死因48例,而间接产科死因却有67例。产科出血仍然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致死原因[1-3]。长春市115例孕产妇死亡中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虽有减少趋势,但仍是首位死因,共发生20例,占死因的18.680/0。妊娠期高血压居第2位,这些与我国整体水平相一致[4]。先天性心脏病在孕产妇死因构成比中有增多趋势,居第3位,在非产科原因的孕产妇死亡中更是排名第1位。本地区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率由2006年的80.33%下降至2016年的0,下降幅度巨大,这些都与长春市卫生行政部门及妇幼保健机构大力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及时发现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迅速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及加强孕期系统管理和贫困孕产妇救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是密不可分的。雖然控制孕产妇死亡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在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助产机构的管理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努力。激发全社会对孕产妇安全健康的关注,结合健康中国2020战略行动与中国妇女健康行动,实现母婴安全的健康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智梅,王伟明,陈川蓉.2001-2005年成华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4):270-271.

[2] 田宏,张明,陈惠池,等.孕产妇死亡研究现状[J]中国妇产科杂志,2004,20(6):379-380.

[3]李梅英,何丽莉,周英.宜昌市94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60-61.

[4]袁文兴,张伶俐,刘颖,等.2001-2010年我国两纲妇幼卫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47-5450.

猜你喜欢
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250例孕产妇对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及孕期健康指导需求的研究
对胎膜早破的孕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社会支持度对孕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研究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8207例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HBV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