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分娩护理中应用循证理念的可行性研究

2018-07-07 11:13刘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可行性

刘燕

摘要 目的:探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应用循证理念的可行性。方法:收治初產妇84例,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不同产程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心理状况、分娩痛苦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护理中应用循证理念的可行性高,可缓解初产妇不良心理,减轻分娩痛苦,缩短产程,加速产程进展,提升自然分娩率。

关键词 初产妇分娩护理;循证理念;可行性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护理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初产妇分娩护理中应用循证理念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 2017年1月收治初产妇84例,分两组。循证组42例,年龄2l~36岁,平均(24.21±4.13)岁;孕周37~40周,平均(39.34±0.34)周。对照组42例,年龄22~ 36岁,平均(24.27±4.11)岁;孕周38~ 40周,平均(39.37±0.31)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分娩护理,循证组分娩护理中应用循证理念。循证问题的提出,即根据初产妇的临床特点,结合以往分娩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确定循证问题,主要问题为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母婴并发症、减轻产妇焦虑和紧张心理、缩短产程。循证支持,即通过查阅维普、万方等资料库,找到关于初产妇护理的最新进展和护理方法,并根据初产妇期望和医院条件、医护人员经验制定护理方案,确保其可行性。循证实施包括以下方面。①分娩之前护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熟悉循证护理流程,根据产妇情况,和产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产前帮助产妇提高对分娩知识的认知,鼓励其勇敢迎接分娩。结合产妇文化水平、孕周和心理状态给予饮食、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心理。②产程护理:规律宫缩出现后进入待产室,宫口扩张至2 cm开始助产士全程陪护,第一产程宫缩间歇可指导产妇下床走动,及时补充能量。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后宫缩疼痛加重,需给予语言和肢体安慰,疏导产妇不良情绪,使其掌握呼吸技巧、放松躯体,观察产妇和胎儿指标变化。宫口开到8 cm进入产房,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异常情况。胎儿出生后及早进行母婴接触和母乳吮吸,给予产妇赞扬,稳定其心理状态,使其感到欣慰,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③产后护理:分娩至产后2h内继续观察产妇阴道出血等情况,在此期间对产妇进行关于产褥期和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教育,使其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转变和做好自我护理工作、新生儿护理工作。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不同产程所需时间;干预前后初产妇心理状况(SAS评分焦虑心理和SDS评分抑郁心理,得分越低越好)、分娩痛苦值(VAS评分,得分越低越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比较:循证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分娩痛苦值比较: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分娩痛苦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循证组心理状况、分娩痛苦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不同产程所需时间比较:循证组不同产程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分娩是正常生理过程,但可伴随剧烈产痛,多数初产妇存在极高恐惧情绪,导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为降低剖宫产率,促使初产妇自然分娩,通过循证理念的应用,可确定相应循证问题并查找循证护理措施,帮助初产妇顺利度过各个产程,坚定自然分娩信念,缓解其焦虑心理,减轻分娩疼痛,改善母婴结局。

本研究中,对照组分娩护理给予传统模式,循证组分娩护理中应用循证理念。结果显示,循证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不同产程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分娩痛苦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循证组心理状况、分娩痛苦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综上所述,初产妇分娩护理中应用循证理念的可行性高,可缓解初产妇不良心理,减轻分娩痛苦,缩短产程,加速产程进展,提升自然分娩率。

猜你喜欢
可行性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超声滚压处理提高30CrNiMo8钢疲劳性能可行性的研究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预见“小盒子空间”与其可行性的探讨
我国批准2005年海牙公约可行性问题的思考
基于ETC卡的“多卡合一”可行性探析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