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患者采用CT诊断的临床研究

2018-07-07 11:13魏科举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诊断胰腺炎

魏科举

摘要 目的:探讨CT诊断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胰腺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飞利浦64排CT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经CT确诊胰腺炎38例,漏诊2例,确诊率95.0%结论:CT诊断胰腺炎能清晰显示胰腺组织影像改变分级,提高临床诊断率。

关键词 胰腺炎;CT;诊断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主要以急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血尿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容易与其他急腹症混淆。但是由于本病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近年来尤其是螺旋CT应用于临床以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很大进步。为探讨CT诊断胰腺炎的临床价值,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胰腺炎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胰腺炎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7~ 66岁,平均(41.3±3.8)岁。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性的腹痛、恶心、呕吐,并持续加剧。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飞利浦64排CT检查,检查前要做好患者的宣教,让患者了解CT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前30 min口服2%~ 3%泛影葡胺500 mL,先实施CT平扫,情况危急者可直接扫描,常规10 mm层厚和无间隔螺旋连续平扫。当发现异常时,则用5 mm薄层扫描。若需要增强扫描时,则应用30%碘海醇造影剂100 mL,高压注射器推注,总量1.5~2mUkg,扫描层厚可选择3 mm,提高检出率。

结果

40例患者经CT确诊为胰腺炎38例,漏诊2例,确诊率95.O%。

CT表现:①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CT主要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匀,明显水肿,实质内点状、小片状或大片状低密度区,可见到小片状高密度影,本组检出6例。②急性水肿型胰腺炎:CT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周围有少量积液。本组24例,其中胰尾肿大3例,胰体肿大10例,胰头肿大7例,胰腺弥漫性肿大4例。③胰外表现:腹水是常见的现象,本组5次受累。左结肠旁沟4例受累。另一种是胸水,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全身中毒反应在胸膜的一种表现。本组单侧有8例,双侧有3例。胰腺假性囊肿,常见于急性胰腺炎的亚急性期,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囊状影,多为单房,囊壁厚薄不均,增强扫描后囊壁可强化。本组病例中,有2例假性囊肿形成。

讨论

胰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会表现为机体左腹部疼痛,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尿淀粉酶的升高从而做出相应的诊断,而此诊断方法往往会出现漏诊及误诊的现象。相关的临床数据显示,采用CT诊断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对胰腺的病变范围及病变程度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对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胰腺炎病症通常体征主要表现为胰腺的弥漫性及局部性肿大,密度会随之降低,并且在胰腺周围通常会有炎性症状出现,从而导致胰腺边缘不清晰。孙美君的临床数据证实,CT对胰腺病症诊断的敏感度较高,能够提高临床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及误诊现象的出现。胰腺炎较轻症状通常表现为水肿类型病症,预后治疗良好,但是仍然有小部分会出现出血性坏死胰腺症状,此症状通常会伴脏器功能障碍症状。胰腺炎病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出现死亡等并发症。

本次的研究数据显示,40例患者经CT确诊为胰腺炎38例,漏诊2例,确诊率96.0%,CT表現:①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CT主要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匀,明显水肿,实质内点状、小片状或大片状低密度区,可见到小片状高密度影,本组检出6例。②急性水肿型胰腺炎:CT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周围有少量积液。本组24例,其中胰尾肿大3例,胰体肿大10例,胰头肿大7例,胰腺弥漫性肿大4例。③胰外表现:腹水是常见的现象,本组5例受累。左结肠旁沟4例受累。另一种是胸水,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全身中毒反应在胸膜的一种表现。本组单侧有8例,双侧有3例。胰腺假性囊肿常见于急性胰腺炎的亚急性期,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囊状影,多为单房,囊壁厚薄不均,增强扫描后囊壁可强化。本组病例中,有2例假性囊肿形成。由此可见,CT诊断胰腺炎能够清晰显示出胰腺组织影像改变分级,提高了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诊断胰腺炎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