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
摘 要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青少年患者78例(156眼),分为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眼镜组,比较两组佩戴效果。结果:治疗后,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上皮点燃发生率明显高于框架眼镜组患者,眼轴增长量、水平曲率、垂直曲率明显低于框架组(P<0.05);结论: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具有显著疗效,但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提升戴镜安全性。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安全性
随着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如何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发生情况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现代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不仅可改变近视患者的前表面形态,还能够改变角膜中央3 mm之外区域的屈光状态,使患者的视网膜成像正好位于近视离焦状态,从而起到良好的近视控制效果[1]。国外也有相关研究报道。但在佩戴角膜塑形镜时以夜戴为主,会对角膜层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本文回顾性选择我院眼科门诊2016年2月-2017年1月配置角膜塑形镜的78例(156眼)青少年患者为对象,对角膜塑形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探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 2017年1月收治配置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患者78例(156眼),根据配镜类型分为角膜塑形镜组41例(82眼)与框架眼镜组37例(74眼)。角膜塑形镜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8~17岁,平均(10.5±2.4)岁;平均等效球镜度(SE)(-3.66±1.35)D。框架眼镜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7~ 18岁,平均(11.1土1.8)岁;平均等效球镜度(SE)(-3.63±1.38)D。对比两组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过常规眼部检查,未有急性或慢性眼部疾病。
排除标准:①测量患者角膜地形、眼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以及屈光度等,不适合佩戴角膜塑形镜者;②存在于眼症、接触佩戴禁忌等症状者;③其他原因不适合佩戴角膜塑形镜者[嘲。
方法:框架眼镜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制作并佩戴眼镜。角膜塑形镜组患者则先由门诊科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各参考数据为患者配制眼镜。随后由专业人员就眼镜佩戴时间、方式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确保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佩戴,并要求在佩戴前1个月,每周进行1次复查。佩戴1个月后若无任何不良情况,可改为0.5个月复查,连续复查12个月,做好相关记录。普通框架眼镜组患者每2个月复查1次,对应做好相关记录。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佩戴眼镜后第1周及1、2、6、12个月后对裸眼视力产生的影响,并记录角膜情况、镜片状态及残余屈光度等。观察记录角膜塑形镜患者眼轴增长量、角膜曲率的变化及角膜上皮染色情况。对相关数据做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裸眼视力比较:两组患者佩戴l周以及1、2、6、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框架眼镜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见表1。
两组眼轴增长量比较:对比两组患者佩戴12个月后眼轴增长量的统计情况,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眼轴增长量(0.23±0.22)μm,框架眼镜组患者眼轴增长量(0.58±0.33)μm,角膜塑形镜组患者低予框架眼镜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角膜曲率、垂直曲率比较:佩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患者的角膜曲率、垂直曲率均出现显著改变,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框架眼镜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水平曲率、垂直曲率明显低于框架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角膜染色率情况比较:角膜塑性组患者角膜上皮感染率27.85%,22例角膜上皮感染阳性,主要为1级,对于2级以上患者应立即停用;框架眼镜组患者中5例角膜上皮感染阳性,感染发生率6.76%,以1级患者为主;两组对比,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上皮点燃发生率高于框架眼镜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随着现代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近视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有数据显示,亚洲地区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70%~90%[4]。如何有效控制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是当今世界各国医疗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角膜塑形镜以其自身的特殊几何形态与内表面的弧段结合特点,实现了镜片与泪液层的不均匀分布。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角膜塑形镜对于改善患者的近视具有积极疗效。
但同时,本次研究中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上皮染色率27.85%,高于框架眼镜组患者的6.760/o(P< 0.05)。由此表明佩戴角膜塑形镜增加了角膜上皮感染的概率。这也是人们当前对于角膜塑形镜安全性问题的主要担忧。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不同,在佩戴过程中很容易由于配适不良,佩戴方式不当等导致镜片污染,进而损伤角膜上皮,造成感染。因此在佩戴角膜塑形镜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指导,规范其操作行为,提升安全性,避免在佩戴过程中引发不良反应[5]。尽管本次研究中,角膜塑形镜患者的上皮角膜感染率高于框架眼镜患者,但感染的患者主要为1级,无需进行特殊处理,2级以上患者也只需进行消炎药物处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没有影响。由此说明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具有积极的临床疗效,但要认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操作指导,提升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蒋伟,钱晓文.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7):52-55.
[2]袁钊华,胡貴球,郑元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5):2857-2858.
[3]郑彩慧,庄鹏,李琦.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中度近视患者的疗效对比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8):15-18.
[4]于青.配戴角膜塑形镜两年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A].2014浙江省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2014.
[5]郑雪梅.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