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谦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粤读空间为例,对利用博物馆场馆空间建设对观众开放的文博专业图书馆进行探讨,提出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
关键词:文博专业图书馆;开放式;设计理念
一、前言
博物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源泉,它承载了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积淀了民族崛起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下,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再仅仅限于基本的生活需要和简单的文化需求,现在的人渴求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学习途径。在博物馆场馆内建设文博专业图书开放空间,把服务对象扩大到社会观众,能够进一步丰富博物馆的教育手段,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传播职能,从而助力创新型博物馆的建设。而文博专业图书开放空间,即应当与博物馆场馆设计相融合,又需要具备独特的设计理念。
二、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审美原则。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纵观各大博物馆,其建筑或高雅、或神圣,无论造型还是内部装璜,都流露出历史文物的厚重与古拙。而作为博物馆内部的图书开放空间,应当营造一种有别于展厅内部的文化氛围,给读者相对轻松、舒适的感觉。因为图书不像文物那样不可碰触,所以应该消减空间的神圣感,让读者能够任意取阅自己喜欢的书籍,以符合大众审美需要。如广东省博物馆的粤读空间就提炼了岭南建筑元素,围蔽成相对独立,又利用栅栏与外界联系的半通透空间,即给空间外的观众一种神秘感,又拉近了空间内读者的心理距离,给他们一种亲切感。
其次是实用原则。当然,博物馆内的图书开放空间其实也是一种图书馆,因此其设计必须考虑图书馆的功能,围绕方便阅读、查询信息开展,并且要满足通风、采光等方面的要求。如粤读空间设置在博物馆夹层的内部回廊,充分利用了其中庭的自然采光,辅以雅致吊灯,提高了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最后是安全原则。除满足消防、疏散等安全要求完,還需要考虑文博图书开放空间自身特点。比如文博专业书刊,尤其是文物图录采用铜版纸印刷,其重量和体积都相对较大,从取阅容易掉落发生危险。所以粤读空间的书架高度低于2.4米,且最上层不用来放置图书,而是摆放文物复制品等装饰的。另外,为防止图书从栅栏造型的缝隙掉落到下层回廊,还设计了亚克力隔板。
三、满足博物馆观众的需求
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的来访读者首先是博物馆的观众。他们进入博物馆是为了参观文物,提升历史文化知识。所以,有别于一般公共图书馆,大部分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读者的目标十分明确,尤其是来旅游者群体,他们往往需要从图书中迅速获取与展览、文物有关的知识。
因此,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在设计中必须围绕观众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设计清晰、易懂、明确的图书分类标示,让读者立刻抓住想要阅读的资料;其次,要及时进行移库倒架,把与当下展览、文物有关的图录、文献放在容易取阅的书架,从而利用好有限的空间;第三,在设计书架时考虑到图书的体积,隔板可以调整高度甚至角度,以利于图书的更新和不同摆放方式;第四,由于图书开放空间是博物馆的延伸与辅助,面积不可能太大,因此不可以强求藏阅结合,应当以阅览为主,把藏书功能安排到其他库房;第五,除了营造舒适的环境外,还需必须考虑能够容纳观众的数量,有别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的读者流动性强且受季节影响因素很大,应当减少宽大的软沙发座椅,替之以简约的复合材料座椅;最后,应该设计多媒体阅览区,利用计算机、影音设备等为读者提供电子资源,从而节省实物图书占用的空间。
四、博物馆与图书馆设计的有机结合
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博物馆,其核心价值是满足人的文化需要,为读者提供展览之外但又不可或缺的文博知识,这是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的基本职能,也是其设计理念的出发点。
(一)光与色彩的选择与设计
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设计在光照设计与色彩设计上既不能像一般公共图书馆那样追求光照如白昼,损失了光色的层次感和空间对比,忽略了来参观展览的观众的心理感受,让图书开放空间在整个博物馆空间中显得突兀、不协调;又不能沿用博物馆内部大厅、走廊的灯光,那样会显得呆板、平淡、缺乏人文个性。因此,在设计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灯具选择与规划很重要。在空间内,要保证阅读区的读者能够看清文献上面的字体,同时要使得读者能够迅速分辨书架不同位置的书籍。这就要求对空间内的灯光进行分级设计,降低背景的照度,增加书架、阅读区的照度。有条件的博物馆,其图书开放空间最好选择能够利用自然光或者天花漫反射等光源,给读者提供轻松、舒适、通透的环境。比如粤读空间,不但利用了自然光,且在阅读区用了吊灯等近光源,可以提供小范围的照明,不用时即可关掉,符合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在色彩方面,要结合博物馆本身的色调,让整个空间的色彩规划科学、合理。通过人性化的设计,让色彩能够表达视觉形象,从而让观众对对象进行识别。比如粤读空间就利用了色彩和灯光对入口进行了醒目的标示,还让空间最深处的博物馆logo对空间外部的观众可见,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还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对各类书籍进行标示,比如红色的是文物图录,绿色的为美术类图录等等,为读者和图书管理员提供了便利,尽可能做到人性化。
(二)文献信息化助力智慧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服务,近几年来智慧博物馆设计飞快发展。在博物馆内综合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博物馆建筑设备自动监控,将文博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管理已经成为趋势。而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能够利用多媒体终端为读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从而成为博物馆数字资源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比如,粤读空间就进行了智能化的设计,首先,空间规划了电子阅览区域,区域内的数台一体机能够直接访问馆服务器内储藏的电子文献资源、文博讲座视频、文物图片及三维模型展示等,读者可以在这里浏览展厅内难以获取的、在广域网限制访问的内部资料,很大的方便了研究学者和一般读者。另外,空间所有书籍都嵌入了RFID卡,图书管理员和读者能够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信息查询、录入,并基本实现自动防盗报警功能。
(二)设计元素本地化
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来访人群以本地人群为主,因此在设计中需要结合本土文化的特色,形成有地域特点的设计风格,避免千篇一律的呆板设计。因此,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设计应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把具体的文化元素符号运用到空间设计中去。比如粤读空间在设计时,就将岭南文化的特性在空间设计中体现出来,以表达本土文化的气质和文化身份。无论是开合门、栅栏、装饰都运用了地域化的设计元素,让来访读者自然的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现代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
五、结语
博物馆图书开放空间的设计还在探索阶段,目前只有广东省博物馆等少数几家博物馆实施了这项工程。因此在设计中,使图书开放空间呈现多元化、多功能的布局是必要的,这样既能保持博物馆本身特色,又要融入民族、地域文化,并为读者创造理想的阅读空间。随着文博事业的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在场馆空间设计上继续探索,满足来访观众对查阅文献资料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