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涛
摘要: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价值取向主要分为官方价值取向,精英价值取向和大众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构成了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价值取向格局的动态平衡关系。
关键词:官方;精英;大众
“中国当下艺术的整体格局可以被描述为三足鼎立之势,即主旋律艺术,精英艺术,大众艺术构成的动态平衡关系。”这三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即官方价值取向,精英价值取向和大众价值取向,它体现了当代中国各个阶层和群体不同的文化诉求和价值归属。
一、官方价值取向
所谓官方价值取向是指由国家指导的,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意志的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七十年代末这段时期在中国油画创作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这个时期的油画创作严格遵循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方针,积极响应“文艺为大众服务”的口号,产生了一批描写革命历史,军事斗争,国家重大事件,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罗工柳的《在井冈山上》、冯法祀的《刘胡兰》、何孔德的《出击之前》、孙滋溪的《天安门前》等,都是从国家意志出发,体现官方价值需求。
九十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步伐,国家意志价值取向越来越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得到体现:第十届全国美展的油画金奖作品,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骆根兴的《西部年代》与忻东旺的《早点》,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作品《小夫妻》都是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国家重大事件,反映社会现实,体现官方价值需求。毫无疑问,优秀的油画作品,都是油画家以他自我独特的观察视角呈现了一个既是自我的,又是一个时代、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二十世纪以来,在民族的救亡图存,国家的独立富强、制度改革、文化改造和经济发展的特定背景下,反映现实,紧跟时代,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主流和基本价值取向。正是这种价值取向才铸造了中国当代油画有别于传统古典油画、西方现代油画的独特面貌。同样,在市场环境下的二十一世纪里,中国当代油画家们更应该秉承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创作中所体现的关注国家、民族和时代的价值传统,去倾听高速发展和变革中中国普通人的心理诉求和生存际遇。只有这样,在当下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当代油画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生成点和价值归宿点。
二、精英价值取向
以精英价值取向为其价值目标的精英艺术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艺术生态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形态一般以“形而上的内容”深刻的体现了人类的精神性和对社会成规的自觉反思、主体批判、超越,从而折射出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深度和文化品质。精英价值取向一般有批判反思、推崇崇高美学、讲究宏大叙事,体现普遍人道关怀的特点。而对这些特点体现的最为明显的是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油画和“八五新潮”油画。
在八十年代初期,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国的兴起,中国油画家在油画创作上并不是仅仅局限在艺术技巧和视觉样式上的变革,而是把关注的视角投向了自己刚刚经历过的“文革”,反思自我,以深沉凝重的笔调对当代生活作一种历史性的拷问,产生了主要描述由文革造成灾难和精神伤害的“伤痕美术”和通过描绘普通牧民和农民来寻求人道情怀的“鄉土现实主义”。他们在创作上并没有停留在个人情感的倾诉上,而是以其特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和社会现实生活做出了深刻的反省,充满了民族的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情怀。
例如,罗中立的《父亲》:一张不满皱纹、饱经沧桑的面孔,一双做苦力的手捧着一只从上辈人传下来的瓷碗,在艰辛的劳作间隙,安歇片刻,喝着碗里掺合着黄沙的浑浊的水。每个细节都似乎在讲述着一个日复一日、永恒不变的故事。画家用老农悲苦的眼神唤起观众对他们被忽视的真实的生活的强烈共鸣。作品表现了知识分子独立的社会批判视角。还有程从林的《1968年*月*日.雪》,高小华的《为什么》,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这些作品无不体现着油画家们深切的社会责任意识,厚重的历史感和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他们的作品在叙事方式上追求精神的深度和时空的广度,这种叙事方式能够在视觉图像上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美学价值上,他们的追求崇高的英雄主义和悲怆的理想主义。他们的艺术追求是精英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到“八五新潮美术”时期,中国油画创作中年甚至出现一些带有冷峻哲理意味和理性意味的作品,或宣泄生命与存在意识或属观念行为的具有文化冲击意义的艺术表现。在80年代中后期整个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下,它成了一场民族精神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八五新潮的艺术家们并在其中充当了文化精英。
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政治官方话语和以消费至上、瞬间梦幻、即时享乐为代表的流行文化的双重夹击下,体现精英价值取向的油画创作日渐式微。但精英价值取向还是在中国油画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体现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高速发展过程中普通人生活际遇的关注,弱势群体的同情和传达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大变革中中国一种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敏感和“焦虑”,忻东旺是这方面的代表。画家对当代中国城市底层人群生存状态的朴实而直率的表现,引发观众无尽地感慨和思索。与“农民工”的相通之处是画家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失落和憧憬、冷漠和温情、渴望和茫然的并存,看到他们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被“边缘化”,而并没有抹煞他们个体生命的庄严。
三、大众价值取向
多元并行、共同发展的艺术格局无疑是正常的,而且是我们理想的艺术格局,但消费时代下大众艺术却日益成为中国艺术界的主流。正如学者黄宗贤说的“大众艺术往往凌驾在精英艺术和主旋律艺术之上,并有裹挟和同化后两者之势,不仅影响了其互动格局的稳定,而且造成了价值的沦落。”
中国当代油画的大众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油画创作的世俗化。这种转变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人的感性获得了释放,为人提供了愉悦价值,美化了大众生活,但另一方面也使人陷入感性的包围而不能自拔。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油画家为了迎合市场口味,干脆放弃艺术的反思、批判和超越精神,生产出失去审美价值、主体精神的作品。就像王焱在《人造夜莺一大众文化批判》中所说“如今所指的大众文化,是一种具有游戏性的娱乐文化,是一种由文化工业生产的商品文化,是一种无深度的平面文化,是一种无等级的泛平民文化。为大众营造了一个兴奋而又晕眩的视听时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加以警觉。
四、结语
世俗是对世俗的需要,我们不反对当代油画具有世俗价值,在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科学理性至上的现代社会,艺术的世俗价值平衡了绝对理性对人的压制,是当代人释放内心情感、缓解社会压力的重要渠道。但我们坚决反对某些当代油画一味的世俗化,把感性欲望的释放当作唯一的追求,忽视油画艺术本来应具有的理性精神和超越精神。所以对于当代油画的世俗化倾向我们必须加以把握和控制,防止这种倾向的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