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喜
每个月1号的凌晨,辉县街头就有一群穿红马甲的人,散布在辉县不同的十字路口,为环卫工送爱心早餐。这项活动开展一年有余,现已成为辉县公益之路上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彰显辉县文明进步的一道风景线,成为辉县人心中抹不掉的一幅美丽画卷。
一
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核心。
在国人心中,雷锋是神圣的,雷锋精神也就是奉献精神,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二字,已成为广大普通百姓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奉献爱心的代名词,而敢以雷锋命名的团队,在辉县只有“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
记者也是一位热心公益,并一直关心、关注辉县公益事业的人。从2005年辉县第一个公益组织成立发展,到近年来辉县各类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可谓亲眼见证了辉县公益组织的风雨烟云、潮起潮落。
2012年秋天,记者和他人一起创办了中国商家爱心联盟,并在全省发展,自己带领辉县商家爱心联盟做了不少公益活动,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13年在冀屯镇的益三村为抗日烈士陈益三修缮墓地、画遗像(该遗像如今被辉县市烈士陵园采纳,悬挂在博物馆内),并于2014年建立起陈益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5年清明节,记者带着辉县商家爱心联盟成员再次来到冀屯镇益三村陈益三烈士墓地扫墓时,一支扛着“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大旗、身穿红马甲的小分队也来到了现场。记者当时就想,这个小分队敢于接雷锋的班,扛雷锋的旗,以雷锋的名义出来做公益,日后势必将如雷锋一样,需要奉献和牺牲得更多。
随后记者了解到,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的发起人杨志刚,就是益三村本村人,他是一名大货司机,文化不高,为人忠厚善良,经常拿出三百五百的学雷锋做好事,去帮助村里的尿毒症患者、贫困家庭等。
微信开始流行后,杨志刚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起名叫“雷锋哥爱心群聊”,和自己的司机同行、亲戚朋友一起学雷锋做好事。出车途中,得知有人需要帮助,大家群里约起,出车回来就去做公益献爱心,资助帮扶毒症患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等。
后来大家建议也成立一个什么团队组织,大家一起努力做点慈善公益的好事。于是杨志刚就把群名改成了“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并做了面旗帜,沿用至今。
“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从一开始就定位准确,初衷起点极高,那就是为人民服务,摘取雷锋精神的实质,注定要在以后付出更多,会更辛苦。
..
二
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2015年4月底,记者运营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辉县播播上线,从此更加活跃在一些突发事、新鲜事、爱心公益的活动现场。
一次帮扶薄壁镇张泉河村贫困家庭花昇丽一家时,又遇到了杨志刚带领的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也前来帮扶,随后在一些爱心公益活动现场,辉县雷锋爱心团队的身影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公益人,我深知每次活动背后都蕴藏着组织者对事业、对家庭、对亲人的愧疚。记者做公益组织团队管理活动时,就曾经不止一次,在背着相机临出门时被爱人堵住,要求先管好家,再去献爱心。
如今在辉县几乎每天都有各类爱心公益組织的活动消息。或许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并参与各类公益组织活动,看多了那些公益路上或为名、或为利、或为其他目的公益营销行为。唯独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所做的活动让记者刮目相看,特别是他们2016年腊八节发起的每月一日为辉县环卫工免费送爱心早餐的活动,引起记者特别关注。从内心讲,这也是记者当年做商家爱心联盟公益组织时想做而没有完成的一个心愿。
正因如此,他们的每次活动,记者几乎都参与了报道,最后,竟然成为第十个爱心早餐站点的负责人,身体力行投入到每月一次的送早餐公益活动中去了。
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发起的每月一日为辉县环卫工送爱心早餐活动,一开始遭到许多网友的质疑,但是在“雷锋哥群聊”里接伴而来的吴志、史中峰、陈玉峰、陈玉良、徐霞到送爱心早餐后加入的赵二辉、胡小利、秦艳春、周士勇、常素芳、徐志亮、刘怀龙、郑好恩、邬友群、王红琳、王振、吴素云、关俊兰、胡运雷、张海宾等众多会员,以及爱心商家辉县闪老大早餐店、徐霞微整形、新乡大北农集团等纷纷出资相助。在大家的鼓励支持和共同努力下,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每月一日为环卫工送免费爱心粥活动,成为了雷锋爱心团队的主要活动项目,也成为了辉县公益活动和文明城市发展的一张靓丽风景线。
同时,辉县雷锋爱心团队还积极参与到资助帮扶贫困对象、弱势群体中,参加耿凤泉抗战实物展览馆宣传的各类公益活动,被辉县老百姓点赞和相关部门认可。
如雷锋一样,把送免费爱心粥作为雷锋爱心团队长项持久运作,兼顾参与其他公益活动,干一行专一行,尽心尽职,是杨志刚所带领的雷锋爱心团队发扬雷锋精神难能可贵的一面。
.
三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体现在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杨志刚带着他的雷锋爱心团队一路走来,如今三年有余,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大货司机,到一名公益组织的领头雁、带头人,他所走的公益之路所取得的成绩值得人们关注。
自从成立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以来,他出车的频率越来越少了,而出现在公益活动现场的身影越来越多了。一旦有公益活动,他会毫不犹豫把自己花50多万元贷款购置的大货车丢到一边,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去。
作为团队负责人,他深知自己不去现场是不行的,即便出车心也不安。所以每次他都必须亲临现场,亲自参与活动的计划、安排和实施。
从2015年春天至今,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成员达到350多名,资助贫困家庭、弱势群体共计近10万元左右,参加各类爱心公益活动150多次,团队坚持为环卫工免费送爱心粥项目,累计16次,为15000多人次送上了暖心的爱心粥,参加送粥活动人次达650多人次。
杨志刚不善言辞,本分实在,遇事谦虚,不会自我推销,只会默默做事情。
在荣誉面前,他更是先人后己。去年年底,辉县文明办给雷锋爱心团队两个优秀志愿者荣誉名额,按说他自己当之无愧,但他把两个名额都让给了队友,希望团队成员能团结一线继续前行,自己只想做一名实实在在的普通义工志愿者,做一名学习雷锋的好学生。
遇到困难自己克服,舍小家为大家,乐于奉献,敢于吃亏,在荣誉面前互相谦让,不求索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是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
四
艱苦奋斗、舍小家为大家是雷锋精神的又一个内涵。
杨志刚全家靠的就是贷款购置的大货车跑运输赚钱养家,但是为了公益活动如今杨志刚一个月出不了几趟车,甚至几个月不出一次,家里的经济收入也逐渐少了,直到断了。
杨志刚弟兄两个,一个弟弟在郑州上班,家里有两位老人,下面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上高中,儿子上小学。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全家都靠他为这个家创造幸福,可是这个时候,他却选择了一条只有奉献和付出的公益之路……
一开始每次他停下车,需要去做公益时,妻子韩玉红都会和他一起参加。遇到节假日,也会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参加到送爱心粥、资助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中去。父母看到自己儿子做的都是积德行善的好事也都很支持。
可是随着每次活动都需要从家里拿钱做,杨志刚顾家的时候也越来越少,出车的时间越来越少,五十多万元贷款购置的大货车,还款压力越来越大,入不敷出的日子,杨志刚的爱人开始感觉整个家无法承受了。而不擅沟通的杨志刚,在遇到妻子不理解,埋怨牢骚多起来的时候,也耐不住会发脾气,这个家庭因为公益慈善活动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
为了能够更方便做公益活动,一年前杨志刚全家搬迁到了辉县市城北一个破楼上居住,记者到他家采访时,一进楼道黑咕隆咚,非常陈旧的筒子楼。一年2500元租的两间房,一间铺了两张床,是他和妻子及两个孩子一起居住的地方,另一间是厨房。
由于地方狭小,一到夏天,想冲个澡都成为奢望。已经上高中的女儿会埋怨爸爸,干嘛不买个房子啊!杨志刚只好告诉孩子:“我们搬到城里住是为了做公益活动才搬来的,咱家贷款五十多万买的货车款还有一半没还,哪有钱买房子啊!”看着女儿委屈掉泪,杨志刚深感愧对孩子。
经常做活动,顾不上管父母,父亲曾撂下狠话说:“自己的爹娘不管,去孝敬别人的老人,去给别人当儿子吧!”
记者到杨志刚爱人打工的店里采访他的爱人韩玉红,她哽咽着扭过头,摆摆手说:“没法提,不想说。”
原来为了做公益,杨志刚荒废了跑运输,不但还不上货车贷款,家里的基本生活费、水电费都交不起。儿子上小学五年级英语不好,想给孩子上个补习班,却拿不出钱只好作罢。
韩玉红止不住地流着眼泪,给记者倾诉几年来压抑在自己心头的委屈。她说:“我也知道他学雷锋做的都是好事,但是我们这个家承担着太重的负担,他愧对孩子的太多了。”
记者眼含泪花听完韩玉红叙述后,也被感动了。面对自身的处境,杨志刚也很无奈,但是他表示再困难,自己发起的雷锋爱心团队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