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斌,牟廉明
(内江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面向大学生开展的一项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国数学建模竞赛自1992年创立,历经25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2017年共有1 520所院校共计36 375个队,近11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竞赛[1]。竞赛活动在推动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本科院校的应用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扩大受益面,保证公正性,推动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符合2015年教育部文件中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符合培养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的要求。
竞赛活动对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献[3]分析了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文献[4]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数学主干课程进行了研究,文献[5]通过归纳历年数学建模竞赛赛题来探索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由此可见,竞赛活动对相关课程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性意义。
数学建模竞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3],该竞赛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团体竞赛,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团队合作、创新能力有显著提高,很多参赛学生用“一次参赛,终生受益”来描述参赛后的感受。由此有高校以数学建模竞赛来拉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职高专数学竞赛对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6]、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切入点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探索[7]等。
各高校以竞赛为契机,通过开展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对重点大学而言,一般院校在师资力量、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距,由此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模式探索,文献[8]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来探讨学科竞赛的运行模式;文献[9]分析民族院校学生基础差、经费不足等特点,提出一系列的策略。类似的培训研究还有很多,但总体而言,都是只针对竞赛本身,我校从学生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出发,根据文献[10]中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困境所提出的新思路,围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展开实践,构建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培训体系。
我校是一所川南地区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约15000人),2016年招收的理工类学生约1400人(共15个理工类本科专业),高考招收分数比较偏低[11]。学校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学生基础等方面都与中心城市高校,特别是一本院校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从参赛层次分析,我校参赛学生都是大二的学生,大一学生所学课程偏少,大三学生要忙着考研或找工作,对数学建模竞赛的兴趣不大。从参赛目的分析,少数学生是希望通过竞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半数学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培训和竞赛,这部分学生想参赛但感觉太难。参赛的学生数量少、积极性不高等因素是制约我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不利因素。
我校的理工科专业很少,只有数学类、物理类、计算机类、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有兴趣参加建模竞赛,而计算机类的学生有一半的学生是职高生,对数学知识储备不够,其它类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校选择学生参赛余地很小。从参赛学生专业来看,主要以数学类专业的学生为主,少数物理、工程、计算机类的学生参赛。总体而言,知识储备不足、参赛意愿不高、参与面窄是很多普通院校面临的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团体竞赛,是应用数学、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竞赛。为了让我校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来提高综合能力并取得好成绩,结合我校“教学做统一”的教学理念,围绕数学核心素养[12]的四个方面,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构建了课程教学、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三阶段、四系列”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体系结构(见图1)。
图1 数学建模培训体系图
在培训体系中,培训内容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综合阶段。与培训相协调的是四大课程系列:基础系列(计算机基础)、计算系列(数学类软件、程序设计、算法设计等)、建模系列(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值仿真等)、创新能力系列(大学生科研项目、创新实验项目等)。以课程系列为基础,以三阶段的培训为补充,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形成数学建模培训体系的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结合:
(1)课堂教学与培训相结合
在数学建模课程学习和竞赛培训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课堂讲解与周末讲座相结合、将建模知识总结与模拟竞赛相结合、将课程体系与培训相结合。
(2)课程考核与竞赛相结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五一数学建模联赛、数学建模擂台赛纳入到《数学建模》课程考核中,将程序设计擂台赛等纳入到《数学实验》课程考核中,将参加竞赛的团队与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相结合,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一体化的培训模式。该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能够“自主发展”,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达到“社会参与”[2]。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在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中,参赛规模不断扩大、参赛积极性和成绩不断提升。
通过改革与实践,我校参加五一高校数学建模联赛的学生越来越多(见表1),特别是最近两年参赛学生达300多人,2016年、2017年的成绩格外突出。
表1 五一赛参赛获奖情况表
每年进行暑假强化培训,主要通过建模方法总结、编程训练、模拟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近几年的全国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见表2),参赛学生逐年增加,获奖数逐年增多。正是由于构建了科学的培训体系,使得我校成绩在全国赛中不断提升。
表2 全国赛参赛获奖情况表
内江师范学院从2013开始组织学生参加此类竞赛,针对竞赛特点(全英文写作、赛题更开放等),开展寒假综合培训,计算机模拟、英文写作和模拟竞赛,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见表3)。
表3 美赛参赛获奖情况表
参加美赛的学生都是参加过五一赛、全国赛的获奖学生,并通过暑假强化培训、寒假综合培训的训练,学生在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方面比其他同学都强,美赛成绩稳步提升,特别是在2017年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特等奖1项。
数据挖掘竞赛是由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办的竞赛,题目难度大、竞赛时间长,2016年,内江师范学院首次参赛获得三等奖2项(7队参赛),2017年获得了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的好成绩(9队参赛)。
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依托理论课程体系,结合实践教学,构建的“两面向、三阶段、四系列”培训体系,在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普通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该体系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了新途径,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构建了新方法,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B/OL].http://www.mcm.edu.cn.
[2]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3]姜启源,谢金星.一项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79-83.
[4]赵瑞,曹靖.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工科数学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6 (10):119-120.
[5]吕颖,蒋观敏.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2):173-175.
[6]张耘.浅析高职高专数学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20):175-176.
[7]安建业.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14(4):27-30.
[8]沈秀,张黎,张小远.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教学运行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6):182-184.
[9]杨仪,向长城,魏代俊.民族院校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学数学.2013(6):80-82.
[10]李晓军.核心素养:技术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新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 2014(17):65-70.
[11]内江师范学院招生信息网[DB/OL].http://njtczs.university-hr.cn/.
[12]蔡金法.也论数学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