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神经系统是否能够完全得到恢复是人体冷冻复活技术面临最大的难题。尽管从技术层面来看,寄希望于冷冻人体的复活是不切实际的,但是也无法阻止一些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汤波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位来自山东泰安72岁的女性肺癌患者身体在脑死亡后被冷冻在零下196℃液氮中,患者家属希望该患者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得以复活,这是在中国本土实施的第二例人体冷冻手术。人体冷冻及复活,这一经常在科幻电影和小说中出现的情节,正在被国内外更多的人寄予厚望。不过,冷冻后复活的希望,即使在小白鼠身上也没能实现,就被一些机构用来为人类服务,是科幻还是骗局呢?
近六十年的狂想
2015年5月30日,61岁的重庆女作家、科幻小说《三体》编审之一的杜虹女士罹患胰腺癌被医生宣告死亡之后不久,在家属的同意和安排下,在旁边等候多时的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对杜女士的头部进行了冷冻处理,放入液氮容器后,运送到美国洛杉矶存储起来,花费75万人民币。这是第一个接受人体冷冻手术的中国人,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约一年之后,49岁的山东普通义工展文莲因肺癌在济南去世,之后她立即接受了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为她实施的人体冷冻手术,这是首例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据《科技日报》报道,张文莲人体冷冻的大部分费用都是来自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
2018年6月19日,山东泰安的刘爱慧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宣布临床死亡后,也同样接受了山东银丰的人体冷冻手术,为在中国本土实施的第二例人体冷冻手术。
这些人体冷冻手术都必须在医疗机构确认患者临床死亡之后立即实施。人体冷冻操作过程包括:第一步是抗凝,即向患者身体中注射抗凝剂、抗氧化剂和中枢神经营养剂等药物,防止血液凝固;第二步是灌注,即将大量防冻液注入患者体内,用以置换全身血液,这种防冻液是人体冷冻的关键,可以让人体组织和细胞达到零下90℃之后呈玻璃状,减少低温对人体细胞的损伤;第三步是降温,主要利用干冰或液氮等将患者身体的温度迅速降到零下近200℃,最后储存在装满液氮的特制容器中。
人体冷冻并非近几年兴起的新鲜事,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这一疯狂想法。1964年,美国人罗伯特·艾丁格博士在他的《展望永生》一书中提出,如果将人体冷冻起来,人类有希望获得永生,或期望未来医疗技术发展能治愈当时无法治愈的疾病。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德博士成为世界上第一例接受人体冷冻手术的人,他的遗体至今仍然保存在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的实验室中。
1972年,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正式成立,这一机构也从粗糙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之一。到2018年5月13日,阿尔科已冷冻保存157例患者的遗体或脑部,另外有1600多人签署了人体冷冻协议。1976年,人体冷冻概念的提出者罗伯特·艾丁格也发起成立了另一家人体冷冻机构,命名为人体冷冻研究所(Cryonics Institute)。2011年,罗伯特·艾丁格逝世后,他本人的身体也被冷冻保存在该研究所。到2018年6月28日,人体冷冻研究所已冷冻人体或脑部170例。
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也相继成立了人体冷冻机构,不过历史和规模都无法与美国相比。当然,各个机构的人体冷冻和保存服务价格都比较高,其中阿尔科对于整个人体的冷冻保存服务最低报价是20万美元,而大脑保存的最低报价则是8万美元,而且美国之外的患者需要额外支付1万~5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体冷冻研究所在其网站上列出了六十多位科学家支持人体冷冻的联名信,声称人体冷冻是基于科学的尝试。同时该网站还列出了很多人体冷冻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不过,不管是国外的人体冷冻机构,还是国内的机构,均表示“不承诺复活”,大多数接受人体冷冻服务的患者及家属也对此表示知情和理解。
虚无缥缈的希望
如果说人体冷冻技术属于科学范畴,那么人体冷冻后复活则缺乏可信的科学依据。
低温冷冻技术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1804年,法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约瑟夫·路易斯·盖-吕萨克乘坐热气球上升时,发现云中的水滴因体积小在零下12℃也不会结晶。后来又有科学家发现,溶液体积越小,温度下降越快,溶液保持低温不结晶的状态越久,低温下这些溶液呈玻璃化样的固体,这正是低温玻璃化冷冻技术的基础。
1938年,玻璃化冷冻技术首次被应用在动物精子的冷冻保存。20世纪60~70年代,玻璃化冷冻技术被用于动物胚胎的低温保存,1973年,首个冷冻胚胎所发育出来的牛犊诞生,标志着冷冻胚胎技术已日趋成熟。目前低温冷冻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繁育领域。
20世纪80年代,低温保存技术也开始用于人类精液、卵母细胞和胚胎的保存,成为一项重要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其中冷冻胚胎已为全球的不育家庭带来超过35万个健康的婴儿。
在零下近200℃的超低温环境下,人类生殖细胞和早期胚胎无疑可以长时间维持发育成生命个体的能力,但是对于低温保存的人体和器官能否复活,则是另一回事。遗憾的是,目前人体冷冻机构所描绘的人体冷冻复活的希望及技术路线,经过近60年的发展,即使在实验动物身上也没能实现。
2016年,日本科学家曾报道过在零下20℃保存30年的线虫被复活了,这些微小的动物还能产卵并成功孵化,之前也有关于线虫在低温条件下被冷冻近40年后复活的报道,这些研究被热衷于人体冷冻的机构和人们认为是人体冷冻复活的重要进展。最近另一项进展则是来自美国21世纪医学的研究人员对兔子的大脑进行了低温冷冻和解冻操作,不过也仅仅证明低温冷冻对兔子大脑微结构没有造成显著的损伤,并没有提及大脑功能是否能恢复,后者才是人体大脑冷冻复活的关键。众所周知,线虫是结构非常简单的低等动物,兔大脑冷冻试验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些研究对于人体冷冻复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目前人体冷冻复活技术存在三点几乎无法克服的致命难题,一是已临床死亡的人体或器官是否还具有复活的可能性,二是目前使用的防冻剂等药物和操作流程是否会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三是人类神经系统是否能够完全得到恢复,鉴于人体神经系统超级复杂,第三点是人体冷冻复活技术面临最大的难题。尽管还有一些与动物器官低温冷冻相关的研究,但是大多停留在冷冻技术的改进上,都不足以证明长时间低温冷冻的人体或器官能够复活的说法。
这也是人体冷冻服务提供机构最受人诟病的地方,即在动物身上都没有取得可信的试验结果,却开始大肆开展收费的人体冷冻服务。虽然从法律角度来看,很难界定人体冷冻服务是否属于骗局,但是利用患者求生的欲望和家属的亲情,给人们带来成本高昂又虚无缥缈的希望,至少是不道德的。
持续不断的争议
人体冷冻复活的概念自诞生以来,争议就一直没有间断。
2015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神经科学家迈克尔·亨德里克斯博士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体冷冻技术的伪科学》的评论文章,从技术层面批评人体冷冻技术是不切实际的伪科学。2016年11月,英国《卫报》在一篇关于人体冷冻的报道中总结,从纯科学角度来看,把你的钱花在你活着的时候会更好。更有媒体指出将人体冷冻保存在液氮中,不过只是一种另类的遗体安放形式。2004年,美国密歇根州政府甚至投票同意给人体冷冻研究所的人体冷冻保存设施颁发一个墓地执照。
即使冷冻的人体未来真能够实现复活,也会引发更大的伦理争议。生活在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病人突然通过冷冻复活“穿越”到未来,其熟悉的亲朋好友可能均已离世,面对陌生而又举目无亲的新环境,这些“冷冻复活人”或许只能孤独地生活,了此残生,复活又有多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如果人类真能够通过冷冻复活来“逆天改命”,将彻底打破自然界的生死平衡,人体冷冻可能变成一些有钱人的专享服务,对大多数人类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患者后续复活和治疗费用谁来承担?有网友幽默地评论,冷冻人醒来听到的第一句话,或许就是:“快起来,你该续费了!”
尽管从技术层面来看,人体冷冻复活的希望极为渺茫,但是也可能无法阻止一些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因为人体冷冻复活最后可能会逐渐变成某种宗教信仰。而坦然面对生死,让自己和亲人活好当下,或许是更为理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