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斌
微风轻拂,花影浮动,黄沙河泛起丝丝涟漪,水边蕉叶下几条小鱼惬意地游来游去……经过近6个月的整治,曾经黑臭的东莞市黄沙河,如今已蝶变重生。
黄沙河,由于周边地区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多,入河污水不断增加,使得河水一度稠如浆、黑如墨,恶臭难闻。去年10月,为了解决黄沙河污染问题,东莞推动黄沙河治理、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修复的思路推进“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半年过去,如今河涌再度变成活水,河水黑臭基本消除。
东莞黄沙河源起同沙水库,流经东城、寮步、茶山后汇入寒溪河,长达10公里。随着工业发展、居民集聚,周边污水排入河涌,黄沙河一度散发恶臭,河水黏稠如墨汁,成为一个“流不动”的黑臭水体。不仅鱼虾失去了栖息地,周边居民也纷纷绕道“避让”。
“以前的河水,可以直接拿来写毛笔字。”一名社区居民形象地描绘了黄沙河之前水质黑臭的情况。也因为如此,黄沙河曾经是东莞上榜“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10条黑臭水体之一。
2016年底,东莞打响了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作为东莞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10条黑臭水体之一的黄沙河也被列入市镇挂牌督战的名单。当时的东城街道提出在2018年前投入19.3785亿元进行污水治理,计划完成截污管网139.55公里。同年12月底,东城就对黄沙河同沙段进行了一次清淤,极大程度改善了河水的水质。
“我们前后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东城街道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主任、东城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现场指挥部副指挥袁晓文介绍,针对黄沙河的情况,“对症下药”的办法包括全面打开截污管网作业面,全力以赴补短板;进行临时截污措施,尽可能减少生活污水直排该河段;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水体黑臭现状。
截污、清淤、活源……在岸边种植水生美人蕉,在河道上设置喷水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活化河水重建河涌生态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河涌水质。去年10月开始,黄沙河整治提速,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经过数月努力,黄沙河基本消除黑臭,鱼虾回到河涌,居民再不绕路,群众纷纷点赞。
如今,走在黄沙河河边,河涌景观已是大为改观。河边长着一大片水生植物,有美人蕉、翠芦莉,葱葱郁郁,开满了黄色、红色、紫色的花儿,最是惹人注目。“等下一批美人蕉长起来,河水又会变得干净些。”站在黄沙河边,看着长势喜人的美人蕉,袁晓文微微一笑。
消除黑臭,黄沙河治理只是走完第一步。在整治黑臭的同时,东城对黄沙河治理进行“升级”,以建设全市首个海绵城市试点镇街为契机,启动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黄沙河同沙段整治工程”。该项工程计划投入4.5亿元,预计明年6月竣工。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之所以要率先试水这种城市管理的新概念,是因为东城希望在生态修复的同时,能重构生态循环系统,增强流域水动力。
对此,东城街道党委书记邓涛提出,作为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工程,黄沙河东城段要按照生态优先、就近便利、点线结合、局部拓展原则,融合乡村、传统文化、运动、科普、时尚环保五个元素,积极改善水环境,有效提升竞争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黄沙河同沙段已实施“挂图作战”,上游治堤工程率先启动,沿河两岸的人行道、亲水平台、生态挡墙已见雏形。从施工现场的效果图可以看到,一年后的黄沙河两岸将会是小桥飞瀑、花树缠绕、绿草如茵,居民可在花间漫步休闲健身。
黄沙河与市篮球中心近在咫尺。袁晓文说,东城将借助“篮球城市”名片,把篮球元素融合到黄沙河两岸的改造提质工程,今后这里将建一批儿童篮球场。此外,两岸景观工程还将注入传统文化,把休闲观光区域从水边一直延伸到附近村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变成花园,让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
黄沙河的巨大变化,让周边的社区居民都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在工业园区工作了5年的李婷提到,以前公司刚搬来的时候,异味让大家避之唯恐不及。而现在,黄沙河不仅营造了“一河两岸”的美景,未来的趣味篮球场、足球场等康体设施,也将为周边群众带来更多的便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涌治理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提升产业承载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富民工程。
“治理环境不是只花钱、不赚钱的事情。”袁晓文说,东城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推进黄沙河综合治理,不仅实现了社会效益,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黄沙河比邻东莞跨境电商园。河涌逐渐变清,环境持续改善,带动了周边土地价值提升、物业租金上涨,以污染防治倒逼结构调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据介绍,此前周边工业园区每月的租金是六七元每平方米,现在环境好了,社区腾出空间孵化培育优质产业,目前的租金已经到了13元/㎡。
袁晓文说,在推进黄沙河治理时,东城还同步推进周边厂房、出租屋的统筹工作。未来几年,东城将通过“三旧”改造引导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序退出,腾出空间孵化培育优质产业。“未来,我们将通过租金、税收,逐步回收环境提质成本,实现良性循环。”
“看到黄沙河几个月间巨大的变化,这让我有一种自豪感。”东城街道党委委员张小凯深感治污工程所带来的两岸新貌。他说,河涌曾经的黑臭,给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不便,所幸的是,经过各级部门的努力,让黄沙河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也给所有参与治水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成就感与满足感。
张小凯认为,生态环境的提升,与社会经济水平提升相辅相成。以老围河为例,去年8月实现了消除黑臭,带动了周边130亩旧厂区的发展,推动了东城经济迈步向前。通过截污、清淤、景观提升,现在的黄沙河也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其中最重要的是“活源”,令周边的生态循环系統得到重新构建,“流水不腐,来自同沙水库的生态补水,让黄沙河提升了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
“坚定信心、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张小凯说,面对鞭策和鼓舞,接下来,东城会将其化作新的动力,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带动,全力推动河涌综合治理,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助推美丽东莞建设。同时,东城还将加快水污染治理,构建美丽宜居生态,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通过治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东城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