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赛到助学

2018-07-05 16:37
大众摄影 2018年7期
关键词:拍照片影展扬州市

张渝光曾任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1944年,他出生于重庆,不久后随父母回迁至上海,他的父亲当时是国内少有的照相制版技术专家。解放后不久,扬州市急于引进照相制版技术,派人到上海寻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于是11岁那年,他跟随父母迁居扬州。

在扬州,他的父亲在报社搞照相制版,是有技术的红人。中学毕业后,他到了社办厂搞塑料印花,扬州日报社要他父亲去专门搞照相制版,他父亲就把儿子推荐过去了。在父亲教导下学了一年多的照相制版技术,他来到当时的市委机关报《红扬日报》工作,成了主要的技术负责人,每天都和照片打交道,了解到报纸总是需要照片。“文革”中的报纸,除了毛主席的整版照片,还有大量照片,报道了各地发生的新闻,有几个摄影记者关系也不错,这让他对摄影留下了印象。

张渝光是个好动的人,曾经是扬州市少年队的乒乓球运动员,上班后还担任着扬州市乒乓球业余教练队的隊长,乒乓球当时是这个年轻人最重要的业余生活。1976年,人生的关卡到来,他要结婚了。结婚前,未婚妻对他说:“以前你爱打乒乓球,怎么弄我没意见,乒乓球不是正当事情,成家以后,不许搞了”。张渝光心想,不打球也可以,总得有个爱好,他想起在工作中认识的扬州文化馆一位老师曾建议他学习拍照片,于是他想起了摄影,这符合他爱动的性格,听起来也比较高雅,他和未婚妻说,想搞一样事业,就是摄影。夫人同意了,他开始和那位老师学习拍照。

这样,他像那个年代很多摄影爱好者一样,买来海鸥4B相机,买了药液和设备,在家里弄起暗房,开始拍照片。妻子当时在扬州体委工作,他就借这个机会,经常到体育馆去,抓拍运动员的照片作为练手,那些如今看起来不专业的抓拍照片在当时也并不常见,因为当时多数人将还算昂贵的胶卷用于拍家庭合影。拍了一段时间,一次他妻子遇到他的摄影老师,问张渝光拍得怎么样,老师说,拍得很努力,不怕吃苦,但照片总是不尽人意,都是摆出来的。妻子听了不乐意了,毕竟张渝光学摄影耗费不少,算是家庭的一笔支出,他受到压力了,心里想,老师你既然这样讲,五年后我一定要超过你。

他开始更努力地拍摄。20世纪80年代初,摄影是青年人中很流行的一项爱好,社会上很多摄影比赛,张渝光开始投稿。1982年,他的一幅作品《水乡小景》入选全国影展,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后,他孩子一样蹦跳着回到家里,终于给自己争了一口气。不久那届全国影展的获奖作品还送到国外去展出,这对小城扬州的摄影青年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更坚定了他摄影的决心。

年轻人胆子大,不久后,他带着一些照片到了北京中国摄影家协会,进了红星胡同的院子,直接到了三楼的一个办公室,屋里一个人没有,过了一会儿进来一个人,个子不高、瘦瘦的,张渝光说,我是玩摄影的,想请老师给看看片子,这人很热情地沏茶搬凳子,耐心地看了看片子,然后叫来了时任《大众摄影》主编的佟树珩和编辑部主任王大莉,让编辑们给看了看照片,后来其中一张《老报迷》就登在了杂志上。这是他第一幅刊登在《大众摄影》杂志上的作品,后来他才知道,这位接待他的人是袁毅平。

有了在全国影展和专业期刊发表作品的经历,张渝光在扬州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摄影人了,工作也调动到了文化宫,他在这里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宣传采访,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拍作品上。有人说他拿着工资搞自己的创作,领导发话了,文化宫不单是做宣传工作,更要出一些有价值、有水平、对社会有贡献的作品来。这就给他吃了定心丸,从此后他拍照片多了个心眼,除了参加比赛获奖,也要让照片“有意义”。

猜你喜欢
拍照片影展扬州市
扬州市出台《扬州市氢能产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2016年各类国际影展金奖作品鉴赏
嫦娥三号休眠前所拍照片曝光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