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当踩准节奏

2018-07-05 08:04杨三喜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6期
关键词:早教放学节奏

杨三喜

媒体报道,一位在师范院校任教的妈妈给5岁的儿子报了7个兴趣班,包括数学、书法、美术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她认为这都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素质。

连一些对教育学知识有所了解的大学教师都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作育儿信条,其他家长在一些以营利为目的早教机构的“精准”营销策略之下,就更加容易失守,更容易患上“抢跑焦虑症”。现实中,右脑开发、情商培养、创客潜质……打着形形色色“高端大气上档次”理念的早教机构,一直受到不少家长的追捧。

好的教育应该是踩准节奏的教育,要瞄准孩子的成长阶段和身心特征。慢了可能会踏空,太快则很容易摔倒。儿童早期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掌握知识技能只是成长的一方面,身体发育、人格健全、认知完善都需要与成长节奏相适应,拔苗助长,让孩子接受不适合其身心阶段的教育,只会伤害孩子。

实际上,很多早教课程,缺乏基本的科学性,纯粹是忽悠。一些课程打着“智力开发”的旗号,其实就是提前进行知识灌输。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早教市场,及时发现并叫停各类违法、反科学、涉及诱导的培训项目。对于各种营销策略,家长也应更加理性,提高防忽悠能力。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家长教育观的改变。怀特海的教育节奏理论把0~13岁左右的儿童划为浪漫阶段,认为这是体验世界、认识世界、发展世界的阶段,应该侧重于让孩子自由成长。生命在本质上是有周期性的,四季交替、劳逸结合,都是周期性,必须根据这些周期性、阶段性,来决定教育内容、掌握教育节奏。

教育有其自身内在规律,要踩准节奏,到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对于教育管理而言,也应当踩准节奏。如,成都将试点小学延时到18点放学,延长放学期间,在不给家长增加额外经济负担的前提下,以兴趣小组模式开展活动。放慢放学脚步,聚焦“三点半”难题,为家长减轻负担,这样的举措就踩到家长的心坎去了。

该慢的时候,要慢下来,该快的时候一刻也不能耽误。近日,青岛发生了惊魂一幕,一个班主任发现学生未到校,父母也联系不上。班主任“翻墙家访”后发現,一家三口已经煤气中毒晕倒。如果这位班主任没有时刻关注、关心学生,她也许不能及时发现学生未到校,如果不是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学生高度负责,即使发现学生未到校,也不一定迅速行动去家访。千钧一发之际,考验的是行动力,更是背后那颗爱生如子的心。日常教学管理就应该如此,及时关注掌握学生动态,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风起于青萍之末,小问题一旦积累成大问题,就容易铸成难以弥补的大错。

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迟钝。如高校信息泄露问题,媒体报道之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高校及时清理规范学生资助公示信息。清理令时限已过,却仍有一些高校存在公示信息泄露学生或教师个人隐私的情况。让接受贫困资助的学生个人隐私信息“裸奔”,不仅是对学生隐私权的侵犯,也对学生人格尊严构成了伤害。在信息公开中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本就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媒体广泛报道,教育部门紧急下发通知之后,仍然没有迅速行动起来,就属于典型的迟钝、懈怠,这就是没有踩准节奏。

唱歌要踩准节奏,否则便会形成一个个“车祸现场”;投资也要踩准节奏,不然不是踏空,就是高位站岗;教育更要踩准节奏,只有把握好节奏,才能行稳走远。踩准节奏就是要尊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要像调节水龙头一样,松弛有度、劳逸结合;要把握好轻重缓急,该慢则慢,柔情似水;当快则快,铿锵有力。这样的教育才能从容,才是好的教育。

猜你喜欢
早教放学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放学
节奏
勿将“早教”与“早教班”混为一谈
轻快漫舞
放学歌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早教QA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