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在传统认知中,图书管理工作是非常机械呆板的。实际上,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图书管理员具备较强的图书管理与服务能力,还需要图书馆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构成。为此,学校必须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追求目标,从各个方面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不断提升校园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
制度永远是最好的管理措施。为了提升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用硬性的规范来标准图书管理工作。
首先,针对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内容,需要从工作方法、工作对象出发,明确管理员的工作规范,更好地约束图书管理员的各项行为,从而在做好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能够以服务者的身份为读者带来更好的服务,这对于初中校园十分重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能力,在图书管理员的引导下,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其阅读与学习效果。
其次,针对图书租借项目,需要明确建立图书租借制度,要求学生和教师遵守图书租借制度,维护图书馆的正常运营。
此外,图书管理者要在实际过程中严格落实租借制度,必须要求师生具备学校证明,避免图书外借,从而保障了学校师生的重要利益。同时,也在一定层面上确保了资源的不流失,有助于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用明确的规范进行指导,提升图书管理工作效果。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图书管理员的身份也在不断转变,逐渐由以往的图书管理者转变成图书服务者,不仅要做好图书管理工作,还要做好服务工作。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具体来说,提升服务水平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要能够运用有效工具了解读者的真正需求,并且从需求出发,对图书进行有效分类,帮助读者更快找到所需书籍,提升阅读体验。基于这样的目标,学校则需要完善图书信息化建设,能够引导图书服务人员借助信息工具完成大数据分析,对图书服务与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指导。
其次,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图书服务人员则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解决好初中生的这些问题。为此,学校应该根据大体的教学体系加强对图书服务人员的有效培训,让他们能够根据初中生的真正需求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与阅读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水平,完善角色转变,有助于加强图书馆的项目建设。
培养图书管理协管员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较大且面临着种种挑战,需要图书管理员具备较强的能力。为了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压力,学校可以适当培养图书管理协管员。比如,学校可以创新建设轮岗制度,要求每个班能够选出一名代表担当图书协管员,并且根据轮岗制度轮换上岗,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帮助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管理工作,既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实际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给予图书协管员一定的优待,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图书协管工作。再如,学校可以成立相关的学生协管组织,由教师带头培训,提升该组织内学生的相关能力,从而能够胜任图书协管员的工作,帮助图书协管员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这样的培养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依据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定向培养,为图书馆管理工作输送一批高素质的协管员。通过这样的方式,运用创新的管理方法培养图书协管员,既提升了实际工作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注重图书管理工作与教学活动的衔接
学校的任何项目建设都要为教学工作服务,从而帮助学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提高图书管理与服务水平,需要注重图书管理工作与教学活动的有效衔接。比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常常会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这时,学校图书馆则要根据教师的安排提供一定的帮助。
首先是图书资源上的帮助。为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和文章。因此,图书管理员要与教师进行一定协商,更具有目的性地扩展相关书籍的馆藏,从而更顺利地开展阅读活动。
其次,针对图书分享会,这类活动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场地,学校图书馆则可以根据教师的活动规模提供有效帮助,促进活动有效开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图书管理工作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效能。
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建设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校园形象的提升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增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从实际层次加强了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学校更加重视图书馆建设,加大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并且从制度与人員培养方面研究策略,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为读者带来舒适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