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荫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较高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境界,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小学生的知识范围。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帮助小学生习得更多知识,开阔视野。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方式的培养还缺乏重视,学生也缺少阅读的积极主动性。接下来笔者将对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方式,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教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整体教学的进行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当代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在死学课本知识,在课外书籍的阅读上很是匮乏。教师应该首先做到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多读书,并且不只是读一些经典,还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根据小学生的胃口,去多看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这样才能给小学生推荐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有趣的读书环境,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开展一些故事会或者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去主动分享他们认为有意思的书籍,在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还能让讲述者感受到被喜欢的愉悦,以及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到书籍的魅力。以上这些都可以促进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第二,要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学习训练,提高小学生阅读文章水平层次。阅读的第一要素是要认识字和词,小学生阅读更多书籍的前提是认识更多的汉字,所以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方式之前应该先抓好小学生的基本功,督促他们每天认识更多的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每一本要读的文章。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能过度强加训练,要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基本字词,并且可以通过观看“汉字听写大会”等这些比较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掌握知识。
第三,教师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选择,以此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小学生阅读到有营养、有价值的内容。首先,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进行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选择。阅读教学偏重于对学生识字、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可以抓住这个要点,选择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且提取其中的关键点、难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强化,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印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根据教材需求选取相关的阅读文章,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与解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在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还要兼顾到小学生的爱好以及兴趣,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培养他们阅读能力。
第四,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性教学,使学生对阅读保持积极的态度。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地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对于阅读教学内容的引导,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图画、音乐等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呈现,从感官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强化。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文本内容以及思想情感,还可以体会到阅读学习的魅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桂林山水》文章教学中,文章内容主要描绘了桂林美景,表达对桂林美景的热爱之情。教師可以查找有关桂林山水描绘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进行教学引导。在课后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美景的文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取得更好的教学优势。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仅仅产生兴趣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使阅读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所以,语文教师还应该强化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一般情况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第一,略读。这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只需要掌握了解大概意思,主要掌握阅读文章的题目、小标题、结论等内容,从而准确掌握整篇文章的梗概。第二,精读。这种阅读方式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文章布局的巧妙之处,悠远的意境、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等,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阅读中带着情感,并且做到边阅读边思考。第三,默读。教师应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上,不发出任何声音,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内容。
综上所述,阅读方式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应不断努力,创新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