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太平跳脚龙灯进校园现状与思考

2018-07-05 05:38:30丁子安
天津教育·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龙舞龙灯舞龙

丁子安

追溯古老的五千年前,那时候的中国主要以农耕为主,生活生产都与耕地密不可分,人们信奉“龙王”,认为供奉“龙王”能够换来雨水的降临,而雨水则会带来丰厚的收成,“龙舞”便这样被创造出来。太平跳脚龙灯是我国独一无二的舞龙形式,据资料记载,为万年县苏桥乡所独有,因舞龙者两脚不停跳动而得名,又因龙灯手柄矮小,也叫矮脚龙灯。因地域、自然条件不同,其表演艺术形式自成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套路丰富,动律谐趣,与当地民俗活动紧密相连,既依附于民俗事项,又丰富了民俗内涵。其艺术特点鲜明,地方影响力较大,文化信息丰富,是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应该重点保护与继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因历史原因,跳脚龙灯已失传半个多世纪。

现状分析

1983年,苏桥乡太平跳脚龙灯演出队代表万年县出席上饶地区民间舞蹈汇演,获优秀演出奖。2004年9月,万年县苏桥乡太平跳脚龙灯参加浙、闽、赣、皖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表演,在23个节目中,该节目表演独特,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荣获优秀表演奖。在2004年首届万年国际稻作文化节开幕式上,苏桥乡太平跳脚龙灯参加了开幕式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好评。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大众的文化心理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民俗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辉煌一时的龙舞文化也逐渐式微,传播范围日益缩小,唯有农村还坚守着最后的阵地。而这最后阵地也许会给太平跳脚龙灯带来新的辉煌。

现实意义

目前,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依然盛行于我国各大城市,并且有许多新兴的民俗活动正在逐渐形成,其中,农村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样,其合法合规,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如此看来,太平跳脚龙灯或许能够再创辉煌。万年县各地区的太平跳脚龙灯节目在节日里仍然会举行,且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皆兼顾的同时,依然备受村民的喜爱。因此,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其是民俗的传承,是文化的保护,太平跳脚龙灯都值得被弘扬和提倡。而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的学校应该发挥载体的作用。因此,我校积极开展舞龙运动,让非遗文化苏桥乡太平跳脚龙灯在我校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同时又拓展了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利用此项活动,还能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加速学校课程改革及建设,形成学校特色。

面临的问题

学校受经费的制约

购置一条龙需要2000元左右,再加上聘请专业教师、服装等费用,经费相当可观,而主管部门没有专门的经费拨款,所需开支基本依靠学校,所以学校教师对开展此项活动持有不同的态度,长期下去可能会产生经费不足。

师资队伍缺乏

学生对舞龙运动的喜爱需要专业教师的开发,师资队伍的缺乏对舞龙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具备舞龙技能的体育教师几乎没有,所以可能会产生“有生而无师”的尴尬局面。

学生缺乏兴趣

现在更多学生喜欢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对于舞龙运动则认为枯燥乏味,而且过于辛苦,体会不到运动的快感。再加上文化意识的淡薄,缺乏对这项悠久的历史运动的了解,所以选择该项运动的学生可能不多。

学生安全的制约

舞龙运动的器具——龙,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就运动而言,完成这项运动不亚于完成一项3千米跑,而托龙头耗费的体力更大,在一些技能方面也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出于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学校教师会尽量不开展此项运动。

问题对策

第一,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加大对非遗文化——太平跳脚龙灯的宣传及保护,让这项文化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高度关注。

第二,积极开展关于家乡非遺文化——太平跳脚龙灯的主题活动,塑造独具特色的校园非遗文化,如在喜庆的日子或运动会开幕式上开展舞龙运动的表演,让学生感受舞龙运动的魅力。

第三,学校成立关于太平跳脚龙灯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第四,聘请太平跳脚龙灯的传承人王剑清等一批老师傅来校授课,并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第五,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不仅能够为舞龙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而且能够为舞龙运动在学生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这项运动。

纵观历史,舞龙运动自农耕时代相传至今,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其早已与中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起初,人们创造龙舞是为了呼唤雨水,造福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慢慢发现龙舞运动不仅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而且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今,龙舞运动已经从淳朴的民俗活动发展为文化体育活动,且具备娱乐、竞技、健身等多种功能。苏桥乡太平龙灯虽然产生于农村,但其发源地周边的城镇是有群众基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城镇也是太平跳脚龙灯的传播区,而在舞龙运动发展受到阻碍的时候,学校的文化传承作用也应当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学校不仅开设了舞龙课,还开设了劳技课,让学生制作龙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创新了校本课程,又让学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猜你喜欢
龙舞龙灯舞龙
纸杯龙灯
灯会迎春,一夜鱼龙舞
东方企业家(2024年1期)2024-01-05 16:18:56
铜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的传承与开展现状分析
舞龙灯
轻音乐(2022年2期)2022-02-24 02:30:56
舞龙
断龙舞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湛江文学(2019年2期)2019-03-01 10:22:46
中秋舞龙
新年到,来舞龙
舞龙表演
幼儿园(2017年4期)2017-04-24 2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