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
动手能力作为一种手段,使学生能够将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将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为数学作为一种自然科学,其学习具有特殊性,并不是教师的单纯讲授就可以使学生完全理解一个知识点。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是将教师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使其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难以真正发现数学学科的奥秘。针对这一现状,无论是国家、学校还是家长,都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能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在教学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灵活地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数学成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提高在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避免课堂枯燥而打消其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加强其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非常重要。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提高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整体表现
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相互沟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而且为了完成学习任務,学生们必须进行分工合作,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们发现知识背后隐藏的原理,总结其出题规律,能够在未来的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表现。这不仅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来说十分必要,而且对他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帮助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育改革
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是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根据现有的中国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表明,教师仍然是唯一的解释者,学生只能作为听众,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知道推导数学公式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其记忆,也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从而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举措
激发学生的实际操作兴趣,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借助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既保证课堂的充实性,又使教学不至于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要想真正发挥数学教育的作用,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只有充满兴趣,学习才不会被变为负担,才能避免无聊的产生。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的讲授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课前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再者,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他们掌握了课堂内容,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合理选择教具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有其用处的。教学工具可以针对抽象的数学理论,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石二鸟。小学数学课的常用教具包括几何绘图工具和计算工具。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剪出这两种图形,并通过测量工具记录自己所画图形的长、宽、高,最后根据已导出的公式,计算立方体的表面积。
改变学校和教师的理念,并加强对动手能力的重视
教师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只有真正使他们知晓动手能力对于小学生的重要程度,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切实采取相应措施,以培养学生包括动手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教育部门要对推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较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并在全国范围内的小学进行推广。尽管学生在初期可能不太适应这种上课方式,但是只要他们看到其积极意义,就会愿意参与,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将其长效化。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