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翠 宋团辉
因为从小注重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师又深知读书对一个孩子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接到这个一年级以来,特别注重班级的读书工作。课内注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课外点燃家长支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确保书源,推进读书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书源,上学期在和同年级的班级同步阅读《绘本故事》和《小熊过桥》的基础上,我们班利用家长会,选举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成员倡议筹备了班级的“读书基金”,统一购置班级的书源供孩子们阅读。同时,结合年级的“认领小树”活动督促孩子多读书,坚持每天读故事给“小树”浇水施肥,每棵“小树”要听够88个故事才能变得枝繁叶茂。每当孩子上交一棵“小树”,换回一张读书奖状的时候,其告诉我的不仅仅是读了多少个故事,而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对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养成的喜悦。
以背促讀,提升能力
6岁左右还是孩子背诵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完成同步《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我根据班级情况,加入了《弟子规》的背诵,从网上下载全文,根据内容和时间安排分成13部分,由家长打印并裁成小条状,学生备好书夹,其短小又容易携带,孩子们很乐意背诵。根据孩子的情况,把他们分为红蓝两队,实施分层背诵,背完本队的任务加一颗星,越级背诵加两颗星,班级内掀起一股“追星热”。学期末,全班43个学生,除个别学生外,都能熟背《弟子规》全文。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背诵的能力,还利用里面的故事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可谓一举两得。
更新策略,有效推进
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又新购入了《王一梅温馨童话套装》,三个故事主题共45本书,全班学生定时轮流交换阅读,省钱又方便。同时,我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了“每天10分钟故事”系列注音版43本,以供没有书交换时借阅。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读书的快乐,本学期组织了“毛虫变蝴蝶”的读书活动。给孩子发放读书表,上面是蝴蝶,下面是毛毛虫,中间有10个树形用来填写故事名字,意味着读够10个故事就可以变成美丽的蝴蝶。每一次新活动的推出,总会让孩子们兴奋起来,第二天就有好多的孩子“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同时,我在班级的书橱上设计了“毛虫变蝴蝶”专栏,贴上照片,读够故事的同学就进入蝴蝶一栏。人总是有惰性的,这样一来,那些总想拖拉的孩子也渐渐积极起来,因为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转变成蝴蝶的力量,每个人心里都有化茧成蝶的美好愿望。 “变”成蝴蝶也不意味能安然稳居榜上,在“毛虫变蝴蝶”的旁边又设计了“蝴蝶榜”,用来记录和展示每个孩子“变”蝴蝶的数量,督促孩子们尽快实现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上学期完成《弟子规》的背诵,本学期根据孩子情况加入了《三字经》的背诵,仍旧采取上学期的方式进行。
找准时机,时时渗透
每次课前到教室,孩子们干什么事情的都有,吵闹得不成样子。每次课间若不去盯着,教室一定会乱成一团。课堂上每个孩子完成作业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先完成的孩子开始说话,没写完的也开始东张西望,这样的课堂实在不容乐观。所以,我又推出了“人人有事做,自己找事做”的举措。课前、课间还有课堂上做完自己的作业,就开始背本周必备的古诗,或者背《日有所诵》,或是《三字经》,或是看自己喜欢的书,完成“变”蝴蝶。孩子们毕竟年纪小,措施有了,关键看教师如何运作。刚开始几天,我看见有孩子找到自己的事做,就赶紧表扬加星,每天坚持。课堂上看到谁做完作业有事做了,就经常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你读故事的声音;世界上最美的姿态,就是你读书的样子。”孩子总是喜欢表扬和鼓励的,渐渐的,孩子们都知道该干什么了,所以,在我的课堂上,少了吵闹,多了安静;少了无所事事,多了琅琅书声。年级主任在检查的时候就问:“你们班写完作业的孩子也没有说话的、吵闹的,你是用了什么方法让他们安静下来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找事做,有事做。
耐心等待,定会花开
就像韩兴娥老师说的一样:“不定哪块云彩会下雨,所以,多布几块云彩总是好的,让班里的孩子能飞的飞起来,不能飞的跑起来,跑不动的走起来,走不快爬起来,只要是在动,就一定不一样。”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是等待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开学一个月以来,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读书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一年级写话是起步阶段,但是我们班几个孩子的写话在多读书的冲击下已经有模有样了。《课堂作业》中语文园地的写话题目时,涵涵写出了:“看到米粒,小鸡们争前恐后地跑过去。”一年级的孩子能用上这样的词语来准确表达真是了不起。
看图写话的训练课上,浩浩这样写道:“小明刚出门,轰隆隆,哗啦啦,下起了雨。”读着这样的句子,雷声、雨声就响在耳边,可谓是声情并茂。
教学《松树和松果》时,课文最后设计“这是一只( )的小松鼠”的填空题目,大部分孩子能结合课文和单元主题说出“爱护环境,爱绿护绿”这样的答案。凯凯举手说:“这是一只有远见的小松鼠。”我为孩子的回答鼓掌,这样的感受来自我们共读《蚂蚁和蝉》的故事,更是《寒号鸟》对我们的启示。
学习《识字三》的对子歌后,引入《笠翁对韵》(同《三字经》一样,家长打印,裁成条状),只求读熟,没想到班里竟然有过半的孩子达到了背诵的要求。不是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背诵的习惯,而是读书已沛然成雨:“既已上路/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总在梦中的麦田/守着每一片金黄/期待/我的孩子们/乘着书的翅膀/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