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鑫
数据显示,“双一流”高校到东北的就业率明显偏低,尤其是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直接相关的学科院校,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到东北工作的人数比例非常低,令人警醒。
北京理工大学7542名毕业生中,75%的毕业生去往华东和华北就业,而选择到东北就业的比例仅占2.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478名毕业生中到东北工作的比例仅为2.01%。华中科技大学近8000名毕业生中,80%的毕业生选择到华东、华中及华南部工作,到东北的就业率仅有1.72%。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前往東北的比例仅为0.84%和1.18%,约50人,而同期东北生源地的毕业生都在300多人,回东北的不到六分之一。
为了进一步细分东北产业结构所需人才就业情况,我们特地把铁路运输产业学科实力较强的北京交通大学,钢铁材料学科较强的北京科技大学和农业学科较强的中国农业大学数据进行了周期性对比,发现,三校到东北就业人数近三年来都是逐年降低的趋势。北京交通大学从2015年的173人,占7.91%,降到了2017年的30人,占比3.03%。北京科技大学从3%降到了2.29%,中国农业大学人数大致占比维持在3%,但人数持续减少。
另外一个引人思考的现象是,这些高校到西部就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到东北就业的比例。北京大学到西部就业的比例稳定在3%,但到东北的仅为1%。北京科技大学到西部的稳定在13%,到东北的仅为3%。人才西飞,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可以预见未来,东北高精尖人才的缺口会非常大。
此外,从高校办学区域上讲,在东北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来自地处东三省的高校,如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及东北农业大学等,这部分“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留在东北工作的比例在30%到50%不等。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武汉及西安等城市,这些高校毕业生回东北就业的人数非常少,如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南大学及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回东北就业的比例仅为1%左右,甚至不足1%,而地处东北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这些与振兴东北关联度比较大的学校,其毕业生选择留在东三省就业的只占各校毕业生总数的15%左右,有50%以上的毕业生去了华东和华北,吉林大学2017年有16821名毕业生,其中只有13%的人选择在东北就业。
数据也显示,一些文科类及艺术类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等高校的毕业生到东北就业的比例相对稍高一些,占各校毕业生总数的15%左右,然而这些学校的总人数通常比较少,即便去东北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较高,但是实际人数并不多,如东北就业率占比14.71%的中国音乐学院,实际人数仅为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