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文
文艺界大咖胁迫女性发生性行为,强大的盟友试图掩盖他的罪行,受害者不堪受辱出面指控……在#MeT00运动(“我也是受害者”运动)风靡近一年后,这些性丑闻的情节已经不新鲜了。但在5月4日。一个不寻常的组织导致#MeToo风暴出现最新“阵亡者”:诺贝尔文学奖。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文学奖。
负责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5月4日宣布,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推迟到2019年颁发,以恢复性丑闻对其名誉造成的伤害。此次性丑闻自去年年底曝光后不断发酵:18名女性集体发声控诉、多名院士愤而辞职、文学奖得主信息泄密……“这是瑞典文学院遭遇的建院以来最严重危机,整个瑞典社会为之分裂。”一家瑞典媒体评论道。
性丑闻的中心人物是71岁的法国摄影师尚-克劳德·阿尔诺(Jean-Claude Arnault),三十多年来与瑞典文学院关系亲密。阿尔诺的妻子嘉塔莉娜·弗洛斯坦逊是一名诗人和作家,也是瑞典文学院院士。这对夫妇在斯德哥尔摩经营的文化俱乐部“论坛”被认为是瑞典文化生活的门户,长期接受瑞典文学院的资助。
2017年11月,瑞典最大日报《每日新闻》报道,至少18名女性对阿尔诺提出性侵和性骚扰指控。受害者称,阿尔诺利用其在艺术界的影响力,包括他与瑞典文学院的关系,迫使年轻女性与他发生性行为。一些指控发生在瑞典文学院拥有的房产内。
阿尔诺的犯罪發生在1996年至2017年之间。艺术家安娜-卡琳卡·比隆德说,1996年,她曾写信给学院,称她因为拒绝阿尔诺的性骚扰而遭到殴打。小说家加布里-埃拉·哈坎松也表示,2007年,阿尔诺曾性侵她。
有媒体报道,阿尔诺还曾性骚扰瑞典王位继承人维多利亚公主。瑞典学者威特·布莱斯壮指控,2004年12月,在瑞典文学院和王室的晚宴中。阿尔诺曾抚摸维多利亚公主的背部,王室保镖迅速赶到将阿尔诺架开。在2006年12月的晚宴举行前,王室要求时任瑞典文学院秘书长的恩达尔保证“阿尔诺不会和公主同处一室”。布莱斯壮说,阿尔诺的丑恶行径在文化圈是公开的秘密,“年轻女孩最好不要接近他”。她认为,所有院士都知情,只是碍于弗洛斯坦逊的情面才装聋作哑。
丑闻曝光后,瑞典检方介入调查,但阿尔诺否认了所有指控。与此同时,瑞典文学院展开内部调查,委托律师事务所调查阿尔诺的丑闻及其对学院的影响力,并停止对“论坛”的资助。学院成员经常参与“论坛”举办的活动,但院方强调,每年12.6万克朗的资金是付给俱乐部,而不是阿尔诺本人。
2018年3月,斯德哥尔摩检察署宣布,由于证据不足和追溯期已过,撤销2013年至2015年间对阿尔诺的指控。不久,《每日新闻》再次踢爆一桩丑闻,瑞典文学院内部报告显示,阿尔诺自1996年以来曾7次在官方发布消息前,泄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信息。
随即,瑞典文学院对于是否驱逐弗洛斯坦逊进行投票,结果票数未能达到所需要的2/3。学院首位女性常任秘书长萨拉·达尼乌斯宣布,不会对阿尔诺及其妻子采取法律行动。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支持弗洛斯坦逊的成员认为,对她泄密诺奖评审结果的指控皆为匿名,无法确认其真实性。
不满学院对丑闻的处理方式,4月6日,瑞典文学院3名院士宣布辞职,分别是小说家、剧作家克拉斯·厄斯特格伦,历史学家谢尔·埃斯普马克以及历史学家彼得·恩隆德。厄斯特格伦表示。瑞典文学院长期以来都存在严重问题,现在还把问题模糊处理,“这是对文学院创始人和赞助人的背叛”。
4月12日,瑞典文学院召开长达3个小时的紧急会议,会后弗洛斯坦逊和达尼乌斯均宣布离职。学院院士派尔·威斯特拜瑞质疑这项决定,称“牺牲了两名彼此针锋相对的女性后,双方达成妥协和让步。这让瑞典文学院的名誉染上了无法被清除的污点——而这都是因为那个性侵者!”
5月7日,瑞典文学院在声明中表示:“罗塔·罗塔斯、克拉斯·奥斯特葛伦和萨拉·斯特瑞兹博格要求离开瑞典文学院,他们的请辞已获准立即生效。”这样,瑞典文学院只剩下10名院士。
瑞典文学院拥有18名终身制院士。其中5名组成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负责筛选审订年度得奖者名单,最后交由全体院士投票决定,而且投票至少要有12名院士参加才有效。也就是说,性丑闻引发的辞职风波,已经影响到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这是瑞典文学院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瑞典广播电台文化记者马蒂亚斯·伯格说。
瑞典文学院院士嘉塔莉娜·弗洛斯坦逊与丈夫让·克劳德·阿尔诺
“瑞典文学院的危机对诺贝尔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诺贝尔基金会主席赫尔丁说。他表示,尽管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但是当选择获奖者的团队出现问题时,应该推迟颁奖,否则“奖项的可信度会严重降低”。
5月4日,瑞典文学院代理常任秘书安德斯·奥尔森宣布,为恢复公众信任,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将推迟至明年颁发。“我们认为,有必要在评选下一届文学奖得主前投入时间恢复公众信任。”他说,这是对已获奖和将要获奖的人、诺贝尔基金会以及公众的尊重。2018年、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同时颁发,届时会产生两名获奖者。
已辞职的瑞典文学院院士、历史学家彼得·恩隆德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考虑到学院的内部动荡、人员流失以及奖项的可信度。在目前情况下,谁真的关心这个奖项?”
著名编辑和出版商马特·斯维夫斯说,这件事可能会损害瑞典的形象。“机构制度失灵可能让我们逐渐失去公众的信任,让他们对社会失去信心,”他说。“瑞典文学院的阴暗面曝光,伤害了瑞典人的自我认知。”
英格丽·阿伦尼乌斯是瑞典政府和联合国的前高级官员,负责阿尔诺性侵案的调查。他说,瑞典文学院“没有行政管理,这使得它很难改变或发展”,就像一列“没有火车头”的火车。
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为终生制,无法真正“辞职”,直到死亡才能由新的院士递补席次。5月2日,该学院的赞助人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罕见地表态,他将改变不允许院士辞职的规則,以便成员辞职后可以被替代。“我们正在引入专业的法律知识,”奥尔森说,“我们必须迅速投票选出新成员。”他还承诺提高学院的透明度,以便学院内部可以与王室和诺贝尔基金会进行“更多更好的对话”。
这似乎不足以平息学术界的愤怒。已辞职的瑞典文学院院士、历史学家文学史专家谢尔·埃斯普马克表示,他不会撤回辞呈,因为学院需要更彻底的改革。“整个事件暴露了学院内部的腐败现象,”他说。“学院崇高的目标已经让位于裙带关系、粉饰严重违规行为的操作、对利益冲突规则的肆意破坏、僵化的男权价值观以及傲慢的欺凌行为。”
5月3日,瑞典文学院曾召开内部会议,会后学院成员普遍表示乐观,认为可以像往常一样在10月颁发文学奖。然而,5月4日,奥尔森却宣布了推迟奖项的消息。这让外界猜测,学院此举是屈服于诺贝尔基金会的压力。“诺贝尔基金会认为,瑞典文学院现在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恢复信誉的任务上,”基金会主席赫尔丁说,“学院将实时报告最新进展。”
瑞典文学院成立于1786年,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诺贝尔文学奖。该奖项的评选不乏争议性,常被抨击“政治性、狭隘、误导公众”。获奖者名单包括许多不为世人所知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却错过了马克·吐温、托尔斯泰、普鲁斯特和乔伊斯这样的作家。1974年,该奖项甚至被授予了两名瑞典文学院成员,完全无视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的存在。2016年,学院将奖项颁给歌手鲍勃·迪伦,再次引发学术界广泛争议。
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竟也没能躲过阿尔诺的成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