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当前,全国上下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全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又是当前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做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成了打赢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的当务之急。各地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2018年首场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期间,中国农村网全程直播活动盛况的同时,推出了【产销对接行动·在线访谈】,中国农村杂志社全煤体记者对部分贫困地区的有关负责人就此作了采访,本刊现摘选部分内容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恩施是深度贫困地区,但是农业产业特色却非常鲜明,主打的是富硒产品。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跟印度总理莫迪非正式会晤的时候,喝的就是恩施的硒茶,请夏州长介绍一下恩施的特色农产品以及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夏锡璠:恩施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生态好,二是富硒。我们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以下这些:一是刚才谈到的茶叶,全州有160万亩茶叶,位居全国地市州第四名。二是恩施硒土豆,每年有200万亩左右的规模,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农产品。三是传统的养殖业,恩施的本地黑猪、黄牛每年产200万头左右。四是中药材,恩施号称“华中药铺”,有2258种中药材品种,其中成规模种植有130亩左右,包括20多个主打品种,主要是黄连、厚土、川贝等。
记者:恩施是湖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农业农村部的定点帮扶对象,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当地的贫困情况以及脱贫攻坚的工作情况?
夏锡璠:恩施州是湖北省一个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下属8个县市全部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比较偏远,高速公路、铁路都是2010年以后才有的,过去交通非常不方便。
全州的贫困人口最开始建档立卡时是109万,到去年年底还留存了40.6万,占全省的五分之一。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因病、因残。这类占到总贫困人口的近50%。第二,家里面孩子上学时间比较集中,特别是有的家庭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家庭承受力有限,这样的大概有10%。第三,自身的发展能力不足,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他们自己的经营能力、生产能力、劳动技能等不足,造成了接近20%的贫困人口。还有一些是因为其他原因。
记者:在脱贫工作方面恩施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夏锡璠:我们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从2013年底以来,恩施州委州政府坚持用脱贫攻坚总揽工作,推行八个到村到户,把扶贫工作做实、做细。
第一,干部力量下沉到村到户,每一个村派了一个叫“尖刀班”的扶贫工作组,干部人数是对应村里面的村民小组数,岗位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每个月工作20天以上,扎在农村,平均一个村里面大概10个干部左右做这个事情。这是最首要的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到位以后,所有布局的工作才可以落实。恩施全州有2438个驻村尖刀班,21545人住在农村。
第二,我们的到村到户叫作精准识别到村到户。
第三,基础设施提升到村到户,这是我们脱贫攻坚中公共设施方面的一个主要工作,饮水、用电、交通、通信、危房改造、宽带网等全方位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村要脱贫,要致富,离开这些基础设施条件不可能实现。
还有一个到村到户是特色产业发展到村到户,一个村要有一个规模化的产业基地,一个户要有一个长远增收项目和两个当年增收项目,简称“户一长两短,村一个规模基地”,按照这个布局把产业落到村、落到户。
还有项目资金安排到村到户、人居环境整治到村到户、群众工作到村到户、惠民政策落实到村到户,我们把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些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重大政策安排通过八个到村到户落实到每一个群众身上去。
记者:从全国扶贫工作来看,有一些地方存在一种干部着急,农民不着急或者说干部干得如火如荼,但是农民却不买账的情况,恩施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如何应对?
夏锡璠:开始的时候这种情况还是有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干部工作没有落实,干部把工作落到实处,农民这种负面情绪才会最大限度减少。我们主要是靠群众工作,比如说刚才讲到的群众工作深入到村到户讲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我们要求驻村的扶贫尖刀班,对所有的农户都要逐家逐户走访了解情况,每一个有尖刀班的地方都要定期召开户主会、群众会等。比如说产业发展遇到一些人不愿意参与配合,我们通过开群众会,让其他群众来做这部分群众的工作,把所有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发展这个产业。现在看来这些举措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记者:您刚才介绍了工作方法,但是产业扶贫或者脱贫攻坚成绩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农民的钱袋子,让农民得实惠才是提高他们积极性的关键。在恩施有什么务实举措可以让农民享受到发展红利?
夏锡璠:在抓农民的产业扶贫上,我们主要从政策支撑方面采取以下办法。
第一,贫困户发展的产业,我们给他们一定的资金帮扶,把国家规定扶贫的小额信贷落实到位。
第二,用政府的力量支持龙头企业,支持农村合作社,靠这些龙头企业来带动贫困户。比如说我们的“121+X”模式,一个产业、两个合作社、一个龙头企业加若干个群众户,这样带动他们。政府对农村企业和合作社的支持主要是对他们项目、资金、市场上的支持。另外我们的政府着力于打造品牌。农民的产品生产出来,品质非常好,但是想卖一个好价钱离不开品牌,所以最近几年,像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恩施的黄牛、恩施的黑猪,都是州政府牵头打造的公益品牌,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真正变成价值比较高的商品。
记者:谢谢您的介绍。农业农村部作为恩施州的定点帮扶单位,三十多年来无论是在资金、政策上,还是项目上都倾心尽力帮助恩施的发展,请您介绍一下在用好这些资金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能够让这些政策发挥最大的效益,帮助农民脱贫攻坚?
夏锡璠:农业农村部支持我们已经是32年了,这32年以来农业部给我们安排了大大小小的项目400个,总投资大约有近50亿,在干部的人才支持上已经给我们派了210多个干部,到恩施州县两级给予支持。所以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一是在技术上给予非常好的支持,比如对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培训,对农民应该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在一些重点项目安排上面,对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环境和条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三是在农产品的市场对接上给予很多支持。农业农村部对口支持恩施定点扶贫,我们要把这个机遇好好抓住,在农业部的支持下,自己更加主动地作为,带动老百姓把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得更好,从而让贫困群众能够从中受益。
记者:有没有一些经验和建议?
夏锡璠:经验还是很多的,比如说我们的土豆产业,过去农业部刚开始支持我们的时候,一是在科技上的支持,比如把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设在恩施,这在科技上给了我们很好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加上农业农村部给的人才和项目支持,我们研发出适合恩施的品种,就是现在市场上卖得非常热的小土豆,我们给它取名叫作马尔科。
另外,也从市场开拓方面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比如去年农业农村部带了大约四五批全国比较大的龙头企业带到我们恩施,给我们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会。
此外,创建品牌上给我们支持,比如说恩施硒土豆需要有质量标准体系,我们当地的马铃薯研究所、农科院、农业局制定了地方标准,农业农村部支持我们用专家的技术力量变成了整个行业的标准,从而助推我们恩施的品牌。这些方面我觉得都是非常好的一些经验。
记者:看来不光是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建平台,给机遇。
夏锡璠:对。
记者:今天的主题是产品出村,助力脱贫。你对我们的产销对接大会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夏锡璠:这种形式是挺好的,我觉得把我们的农产品,把我们的龙头企业带到这里来,再把全国的大型采购商带过来进行对接,就实现了我们产品和销售平台的零距离对接,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我们希望能够定期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
记者:常态化的举办是吗?
夏锡璠:对。
记者:好的,谢谢您夏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