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权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7)
气象信息一直以来都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最基本的气象服务要求也相继提升。尤其是随着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化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依赖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微信作为目前最为流行的免费即时通讯工具,其用户群日渐激增,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因此,基于微信的气象服务也十分受人们关注。
本文以省级官方气象机构微信公众号为资料源,分析近一年来热门微信文章的热点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服务质量。
微信——2011年1月诞生,截至2016年6月30日,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6亿,比2015年同期增长34%,每日使用时长超90分钟用户占50%以上。图1是百度搜索指数显示的微信和微博的搜索指数变化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到,微信的起步晚于微博,但发展速度很快,不到一年时间便超越微博,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近8成微信用户关注了公众账号,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公众账号数量突破1200万个,比2015年同期增长46%,全国政务微信公众号数量突破15万个,比2015年同期增长200%。图2是微信公众号的百度搜索指数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号自2013年才起步,一路稳步发展,近两年发展趋势更是有加速态势。
图2 “微信公众号”百度搜索指数变化趋势
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开通官方气象机构微信公众号,其中58%的省级官方气象机构只开设了订阅号,23%开设了“双号”。浙江省于2013年6月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浙江天气”和“浙江气象”,通过3年多的时间发展,微信公众号关注数逐步上升,尤其是近两年,关注数增加较快,“浙江天气”从2015年初的不足1500人,发展至2017年初的逾18000人。
知识图谱方法属于文献计量学范畴。主要包括引文分析、共被引分析、词频分析、因子分析、多维尺度分析,是直观化显示学科内部知识要素之间数量关系和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可视化方法。
词频是指一个词在文章或者讲话中出现的次数。分析主题词出现的频率可获取某一领域或学科研究热点,以捕捉可能的研究热点转移趋势。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通过词频分析获取高词频关键字,对高词频关键词筛选后进行共词分析。共词分析是一种内容分析法,原理是对一组词中两两在同一篇文稿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共词文献簇,以此分析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并结合因子分析、多维尺度分析概括相关研究领域的特征。
以气象服务为主题,检索2015年以前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剔除作者出处不明的文章,得到5618篇。对这些文章的关键词,筛选与气象服务相关的出现频率高的;在此基础上去除与浙江省关系不大的(如三峡工程、沙尘暴等)、政策法规相关的以及意思相近的一些关键词,最后筛选出35个关键词。
共词分析可揭示相同研究主题文献间的联系,以反映该领域学科结构以及与相关领域的联系,其中两个词间的联系是通过同时感知到两词的相对频率来衡量的,共词词频次矩阵是多个关键词两两共现情况的量化。
筛选2015年来省级气象官方微信阅读数排名前1000的文章,进行热点关键词词频分析,得出微信气象服务共现的关键词按词频从大到小依次是预警、预报、暴雨、雾霾、台风、寒潮、高温、雪灾、干旱、气象灾害、旅游、气候变化、网站、高速公路、气象条件、专业气象、气象服务、气象影视、气象生活指数、应用、防灾减灾、气象信息、系统、网络农业气象、决策服务、航空气象、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数据库、应用气象、GIS、对策、气象信息服务、精细化预报、气候资源。
运用SPSS17,共词频矩阵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公共因子抽取情况见表1,表明被提取出来的12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为60.314%。
表1 解释的总方差
对共词词频矩阵,采用系统聚类法,以“自顶向下”的方式按组间距离的相似性度量来分类,以反映研究领域主题聚集的情况,聚类结果如图3。
图3 共词矩阵聚类分析结果
气象服务主题总体上以“气象信息”为关键词的“气象信息服务”研究和以“防灾减灾”为关键词的“气象灾害防御”研究。
关键词聚集程度直观地反映了研究领域被关注的层次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象信息服务、气象灾害防御、气象预报服务、气象灾害应对、气象服务系统、农业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应用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等这几类较为明显的领域层次。
公共气象服务研究领域包含于应用气象服务领域研究层次。灾害、系统是气象服务背景下的公共气象服务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公共气象服务研究领域下各个类别主题分散、扁平,是公共气象服务研究涉及面广、偏重应用和实践的特征表现。
通过多维尺度分析,将含有35个高频关键词的大型数据压缩到二维空间,可视化地显示气象服务研究主题的全局分布。通过SPSS17的Scale功能中的多维尺度分析(Mult idimensional Scale ALSCAL)对此相异矩阵进行二维尺度分析,选择软件“数据为距离数据”选项,二维分析组图输出为图4。
图4 多维尺度分析感知图(选用Euclidean距离)
服务专业性和气象时效性是总体评价气象服务的两个重要维度。服务专业性是表示关注气象服务中气象服务内容与气象服务技术手段的程度,图4中,横坐标代表服务专业性,为正值时表示对气象服务内容的关注,为负值时表示对气象服务技术手段的关注。气象时效性是表示对气象服务业务内容时效性关注的程度,图4中,纵坐标代表气象时效性,为正值时表示对短期气象服务时效性的关注,为负值时表示对长期气象服务时效性的关注。
台风、高温、预报、预警对时效性和专业性要求均高,防灾减灾时效性高、专业性低,决策服务、旅游气象、服务系统的专业性要求高。气象服务专业性要求高、时效性低,即当前服务更倾向于长期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内容。
微信气象服务包含形式与内容,两者缺一不可,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可以吸引读者点击进入,增加热度及互动性;内容的好坏则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关注公众号及后期继续阅读互动的粘性。下面就从这两方面来谈谈微信气象服务的发展建议。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参考学习,在分析了广东、深圳、上海、北京、江苏等发展较快的省级气象微信公众号及中国气象爱好者、格点气象等优秀气象公众号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以下几个“形”的注重点。
3.1.1 加快壮大粉丝关注数,提升知名度
图5是几个省份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数对比图,由图中可看出,优秀省份的气象官微关注数已达几十万,而浙江省还只有1.8万多,差距较大。因此,增加关注数,提升知名度是迫在眉睫的事。
图5 几个省份官方气象微信公众号关注数
3.1.2 增强内容可读性,树立风格
微信气象服务必须注重内容的可读性,需要有特色,有风格,忌讳清淡乏味或是说教宣讲式的口吻。例如文字或是表情图的卖萌风格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到了气象信息;另外气象服务还要注重时效性,抓第一时间,如深圳天气在1月10日就发布了关于春运及春节期间的官方天气预测,吸引了很多人气;又如中国气象爱好者一直惯用的专业性风格,也是可以捕获不少人(尤其是略有气象基础知识的人群)的关注力。见图6。
图6 微信气象服务风格示例
3.1.3 加强互动,增加粉丝粘性
深圳天气在粉丝互动方面是做的比较好的省份,因此其关注数也是遥遥领先(图7)。粉丝互动可以从几方面着手,如留言上榜,留言回复点赞等互动;另外可以组织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来活跃气氛,带动人气,如深圳天气举办的客户端UI设计大赛、家乡天气随手拍活动,以及线下的气象创意征集活动等等。
3.1.4 提高编辑团队素养和水平
微信气象服务需要小编有多方面的能力,这不仅表现在气象专业素养,还有新闻敏锐度、文字编写能力、图表设计水平以及信息整合能力等多个方面。因此有必要组建新媒体采编团队,发挥个性和协作力。此外,增加一些外出学习、交流培训的机会,也是提升小编们能力的不错手段。
优秀公众号给了我们学习参考的“形”,但归根结底,内容为王道,我们还是应该将发展的重心回到“实”上。什么是大众需要的、想要的、喜欢的气象服务,弄明白了这个,我们就能有的放矢,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气象服务。
根据本文第二部分分析的微信气象服务热点,我认为可以将微信气象服务的“实”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图7 深圳天气粉丝互动示例
1)从热点高频词及层次性分析结果可见,灾害性天气及实时预警仍为永恒的关注重点,因为这类气象服务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在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来临前,做好一系列的气象服务,有条理的层层递进,如台风来临前,可以在较早时做一些台风科普、近一些时候做一些路径分析及灾害防御指南,登陆前做好风雨实况追踪及灾害实时预警。
2)从交叉性分析结果可见,当前大众对于短期的预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长时间维度及专业性更强的预报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我们在微信气象服务时应更有效的把握好时间尺度,在一些重要节日假日节点前,及早的将远期天气做巧妙的分析预测,在科技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把大众所需的信息滚动式渐进式地对外传递。
参考文献:
[1] 谢坤,陈申鹏.从“深圳天气”微博和微信维护谈新媒体的气象服务[J].广东气象,2015,37(1):59-61.
[2] 杨玫,任静,裴克莉.关于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4,29(5):23-25.
[3] 邓小良,廖慧娟,郭永婷,等.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J].广东气象,2015,37(6):61-63.
[4] 孟凡夫,伍才宝,钱沈旸.新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探讨——以微信为例[J].科技风,2016(4月下):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