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搜索》语境差解析

2018-07-03 23:16周素焕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搜索解析

周素焕

内容摘要:小说《搜索》语境差现象主要体现在上下文、内容与形式、空间等方面,以及作品人物之间,作品人物与读者语境之间。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小说的语境差现象进行解读,并发现其中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搜索》 语境差 解析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对话前提等与词语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我们在读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语境全程参与,并出现了语境各因素间的不平衡,这便是语境差。[1]语境因素间的不平衡又因为语境各因素的相互关联、作用,得到了调节,进而转化为美学信息,体现出语境差特殊的审美效应。

于文雨小说《搜索》讲述了一段不让座视频所引起的全民关注事件。都市白领叶蓝秋在公交车上拒绝让座,这一过程被资深记者陈若兮看到,而且拍成了视频在晚间新闻播出,并同时作为网站头条,引发社会关注。网民对叶蓝秋进行人肉搜索,将所有隐私公之于众,最终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狂潮。但公众并不知道叶蓝秋当天得知自己是癌症晚期,最终面对死亡的恐惧和现实的残酷无情,叶蓝秋选择了死亡。文章对网络暴力进行批判,并映射当下中国社会中诸如爱情婚姻、隐私等问题。小说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民生的密切关注,是一部现实主义题裁的作品,引人深思。本文将运用语境差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語境差体现在不同界域之间,不仅存在于语符层面的表层,即语言材料以显性形式构成的语境要素中,如上下文,以及隐含在语言材料深层的其他语境要素中,如时间、空间、对象、背景,还存在于作品人物和读者语境之间。具体来说,作品中语境差主要体现为上下文语境差、内容与形式的语境差、空间语境差、作品人物之间的语境差、作品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语境差。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小说中的语境差现象进行解读,并发现其中的审美价值。

一.上下文语境差

上下文语境以语言形式存在。语词组合须符合语法规范、语义搭配、人们的思维习惯。若违背规范,突破语言规则制约,超越由句法、修辞、逻辑等规则所创造的上下文语境框架,便会形成上下文语境要素之间的不平衡和错位。[2]小说中上下文语境差主要有三方面的体现。

(一)词语使用的不平衡

词语的选择和使用影响着句子的表达效果,使用时需要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文学作品中有时会违背词语正常的使用规则,选择使用习惯之外的搭配和词语形式。

(1)迎上前来的客服小姐工作服上的红绶带很是打眼,一看就知道是办事员不是领导,笑容、说话的语音语调,还有走路的步伐,坐念唱打,都是师父教过的。

(2)现在的电视越来越没看头了,现在的明星们说话,越来越Ctrl+C、Ctrl+V了。

(3)杨佳琪陷入了迷茫,达尔文说得没错,她也得进化,但没有杨守诚,她进化的目标是什么?

例(1)“唱念做打”本指戏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小说中化用为“坐念唱打”,来形容通讯营业厅服务人员的笑容、语音、语调、步伐。服务人员的专业和素养,在作者的描述中却是表演的姿态,虚假又忸怩。作者有意使用了不搭调的词语,随后我们看到服务人员对收取巨额费用短信订制的含混解释、坚持手机丢失无法办理取消业务、讲述滞纳金律师函等来说服客户为弃用号码交所欠的一元话费、讲公司规定与自己考核的无奈等,既有章法又有策略,而这些都是帮助工作开展的表演。例(2)针对当下电视节目中过多的相似和套路,小说将电脑操作快捷键中的复制、粘贴运用到语言表达中,与惯用表达不同,凸显出批判意味。例(3)“进化”一词本来是指生物由低等趋于高等的进展变化,在这里却运用到人的自我完善上,而且这种完善也不是完全的向上的进步,而是暗含着世故和圆滑。以上突破常规的词语选用,使句子表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语句组合的不和谐

语句之间关联性不够,违背正常事理,形成语句之间的不平衡,也会构成语境差。

(1)“公交公司有没有规定,年轻人一定要给老人让座?”

“法律有没有规定,年轻人不给老年人让座,要负法律责任?”

“……你们要求我让座,没问题,但是,你们要提供年轻人必须给老年人让座的法律文件!”叶蓝秋模仿着保险公司年轻人的声音,尖锐而无礼。

(2)“强奸案不是新闻,被人强奸了受害者有没有过错、有没有快感才是新闻!”

例(1)公交车让座是道德范畴内的事,人物话语中却将这件事上升到规定、法律的层面,并据理力争,不合常理。但由于她刚得知自己是癌症晚期,保险理赔也不能顺利实现,她从出租车上逃离后,进入拥挤的公交车。在这样的处境和心情下,不合乎身份与大众道德要求的语言和态度,便也有了合理的解释,表面的语境差体现出了内在的适应。例(2)人物语言很荒谬,而且与二人前后所讨论的事件,也没有直接联系,形成了语境的差异。但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不合理的论述来暗示媒体人社会责任的缺失,抢手机是小事,不让座这件事反而被大肆报道。而且这样的表达也符合杨守诚投诉无果的气愤心情。

(三)前后逻辑不一致

前后逻辑不一致,表现为文本语义不是按照事理逻辑的正常发展,后续的发展出人意料,但与文章主题的表达相关。

刘义不得不耐心地解释,“是这样,我们警察不仅要依法办案,更要讲证据,要人性化。法院没判决就不能说‘抢劫犯,要说‘犯罪嫌疑人,懂吗?”

……

刘义摆摆手,“我们有纪律,不能收当事人的礼。”

“没事儿的时候它是一根香烟,有事儿的时候,它就成了行贿受贿的礼!……”

警察刘义在细节方面很是在意,坚持称违反社会公共安全与秩序的人为“嫌疑犯”,坚持不收一根香烟,让读者以为这是一位纪律严明、有职业操守的警察。而事实上,接下来刘义面对当事人的投诉却心浮气躁,没有责任心、同情心,行事作风草率。上下文之间形成巨大的差异,既写出了作品人物面对不幸遭遇投诉无门的无奈,又写出了个别工作人员装腔作势、不务实的现象。

二.内容与形式语境差

一般而言,人们会根据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如果语言与内容不一致便会产生语境差。

(一)小说中内容与形式的语境差首先表现为用非常复杂的长篇大论来叙述简单的小事。

(1)不过是一群拥有血肉之躯的普通人,怕冷又怕热,追逐富有而痛恨贫困,有可能死于饥饿也会暴饮暴食把健康挥霍殆尽,偶尔的高尚和本能的自私同生共死。

(2)一元钱,再小不过的数目,就能获得一个发言机会,天下最便宜的事也不过如此。……平日里被“代表”惯了,今日花一元钱就能“代表”一次,也算得上是一种补偿了。

例(1)中,让座与不让座本是极容易决断的小事,但作者用大段深刻严肃的句子,来描绘叶蓝秋在公交车上被要求让座时的心理,形式与内容形成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却很好地体现出了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心情,刚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对世间生命有一种通彻、冷清的感悟,冷静与洞察,把人性中充斥的欲望、软弱和无理都尽数看清。例(2)公众参与新闻讨论需花费一元钱,这本是一件公众不会计较太多的小事,但作者却煞有介事地用一大段来论述一元钱与代表的权利,形式与内容形成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一方面揭示了大多数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话语权缺失的无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公众对此事强烈的参与和关注意愿。他们要维护正义,过分的热情,正逐渐走向集体的狂欢。

(二)小说内容与形式的语境差还表现在风格层面的不平衡。

小说中风格层面的不平衡,表现为嬉戏与批判的对立。这可以体现在作品情节结构上,也可以体现在语言载体上。小说嬉戏诙谐的表层蕴含着深刻的批判意味。

(1)护士小姐看在眼里,想起前几天一起医疗事故,病人家属一个电话过去,来了几十彪形大汉把医院闹得鸡犬不宁,于是赶紧防患于未然。

护士小姐说:“医院不准用手机。”这一点,杨守诚倒是可以理解,磁场原理,有相生,自然也会有相克。

(2)“可惜没死人,你说那女的,在楼顶上折腾了三个多钟头,我也扛着几十斤的摄像机跟了三个多钟头,最后关头硬是没跳,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唉,这年头,没死人的新闻根本没价值。”一个同事摇头,颇为惋惜。

“对了,那女的长得咋样?”有好事者上前问道。

“得,我也跟你一样心思,弄了个脸部特写,我的妈呀,‘美得吓人一大跳,小鼻子小眼倒也罢了,还一张大马脸,送到台长那里,台长立马就把我这三个小时的辛苦给毙了。”

(3)叶蓝秋看也不看,“你们医生的鬼画符天书,我等病弱小民看不懂。”

例(1)护士小姐提出医院不让用手机,这是她别有深意的考虑,而杨守诚却浑然不知,并在心理一本正经地进行科学的解释。二者达成了共识,却完全基于不同的考虑,巨大的反差下,幽默和谐趣便产生了。作者借此对当下紧张的医患矛盾进行揭示。例(2)讨论的话题是人死了才有价值,但以嬉笑的态度从媒体人口中说出,便有了深刻的批判意义。作为媒体人,抛弃理智,一味迎合大众,甚至加入到冷暴力的狂欢中,这有悖于社会良知,社会责任意识严重缺失。例(3)叶蓝秋将医生写的病例称之为“鬼画符天书”,表示难看懂,又将自己说成“病弱小民”说明自己所处的弱势,话语极具趣味,既说明了医院为了创收想办法防止病人拿着病例到外边去拿药的现象,也说明了百姓在医患关系中也存在着弱势。文章所蕴含的严肃批判与小说语言娱乐散漫的游戏姿态是不平衡的,但正是因为诙谐随意的外在,其对现实的批判便也显得更深刻。

三.空间语境差

小说还表现出了空间语境的不平衡,即虚拟与现实的语境差。小说中网络的虚拟空间是一个重要的存在,谣言或是真相在网络上传播,诅咒或是漫骂,更容易酣畅淋漓,群架群吵、交流探讨之间,更容易到达集体的狂欢。如下面文章所说,偏离真相的网络舆论,使现实世界人的命运受到了影响。

也许,这就是网络的价值:诅咒一个人,是免费的;惋惜一个人,也是免费的;而纪念的空间却是收费的。

部分真实的视频、不真实的丑闻被传到网上,网民对叶蓝秋进行自以为正确的批评,语言尽可能地恶毒,并怀揣着最大的恶意。但随着叶蓝秋患病和山顶遭遇的披露。网民们诅咒之后,又对当事人进行惋惜。但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的“正义”持续着,他们将诅咒转移到山顶事件中的大学生、体育老师,并最终转移到陈若兮身上。虚拟与现实这一对立关系实现了一种交错,当代人精神层面的特点也得以从中体现。网络世界里的人有着更多的刻薄、狭隘、冲动。这种对自我行为拷问的缺失,对他人隐私的侵犯,对自以为正义的有力維护,其实多了盲听,少了对真实的追问,以及对传统道德的思考、审视。这是文章所揭示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四.作品内人物之间的语境差

共知前提也是语符层面中隐含的语境要素,人物之间共知语境前提的缺乏,有助于制造冲突,展示人物关系,推动情节发展。作品内人物与人物的交际关系中体现出了语境差。公交车上,年轻人应该给老人家让座,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文化的道德要求,也是老人家、售票员、所有旁观者以及网友的认识。而在特殊处境和心情下,叶蓝秋表现出了拒绝和咄咄逼人。但叶蓝秋患病的隐情,只有叶蓝秋本人和未发声的医生陆天明及其妻子知道,公众并不知晓,所以认为她缺乏修养,没有素质,并进行批判。事件在沈流舒计划报复之后出现了扭转,但信息的传递在小说不同人物之间并不同步。沈流舒助理故意接近杨佳琪传达叶蓝秋得病的真相,并暗示陈若兮知道,但事实上陈若兮并不知情。沈流舒妻子莫小渝得知,陈若兮男友杨守诚和叶蓝秋在一起,并且叶蓝秋已经失踪一事后,及时抽身,并对陈若兮发火抱怨,说对方是装好人、泄私愤,自己被利用。而此时陈若兮对叶蓝秋的失踪并不知晓。陈若兮与杨守诚分手时误会男友维护表妹,而对自己有意践踏,却不明白这是沈流舒有意布置。作品内人物间的语境差异,使作品内部的矛盾冲突得以强化,推动了情节和故事的发展。

五.作品人物和读者之间的语境差

小说语境差,还体现在作品人物与读者的交际语境。作品人物是作者与读者交际的凭借物,作者提供给作品人物和读者的语境常常是不平衡的,而且就作者和读者而言,还存在着读解的语境空间。关于叶蓝秋患病的隐情,不同于小说中大多数人一开始的不知情以及后来不同步地知情,读者具有一个非小说人物语境,与作者一样,一开始就处于全知全能的观察视角。一方面,杨守诚直到女主死去才得知患病真相,读者从二人相处中感受到的是凄婉。另一方面,在作者的安排下,读者看着台上的人表演,看到弱者被声讨、被咒骂,极具讽刺效果。这样的安排也使读者从一开始便能从传统的道德要求和公众视角走出来,对女主人公表示同情和支持,对媒体和大众的人肉搜索以及责难表示悲愤。沈流舒的报复开始后,不同人物间出现了矛盾和纠葛,引发舆论的记者陈若兮最终反过来被追究,逐渐陷入新的舆论泥沼。至此,读者不禁为其中的个人命运唏嘘不已,并明白,网络暴力从未停止,公众也未曾从叶蓝秋的死亡中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未真正地清醒。这样的安排使故事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有力度,也使读者观察更为透彻,易于接受作者所揭示的道理。

小说《搜索》以批判性的视角,深刻、犀利地展现了当下热议的社会问题。语境差现象在小说中有丰富和多方面的体现。基于篇幅的限制,这里仅选取部分典型例子,对小说上下文、内容与形式、空间、作品人物之间、作品人物和读者之间等存在的语境差现象进行解析,揭示其中的审美价值,进而表现文章深刻的内涵。

注 释

①本文所引语料来自于文雨的中篇小说《搜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祝敏青.文学言语的修辞审美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9.

[2]陈玫.语境差现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搜索解析
睡梦解析仪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看破解析几何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优惠信息检索与分析
网上"搜索"泄密,女自领报复情敌引来血光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