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红
[摘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天然使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研究教材内容;二是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语文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2301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正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深入探讨的话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研究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习近平同志倡导我们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的鲜明特征。其中精心选编的许多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还弘扬了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觀,不但可以对小学生进行认知心理方面的教育,还渗透着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谓文质兼美。而且,它不是集中有序地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它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教育因素综合并存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中适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使之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特征。
如小学语文教材《开学第一天》,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期一开始就应具有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态;《借铅笔》一课,告诉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互助;《争吵》《将相和》等是引导学生消除嫉妒情绪的课文;《坐井观天》告诉学生如果不努力学本领、长见识,就如井底之蛙般缺见少识;《爱发脾气的孩子》《掌声》等课文,让学生学会了关爱,形成了在现代社会中待人处事的道德观念和能力……总之,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努力获取健康心态的好教材。只要把握住这些文章的人文性质,就能很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感悟教材中的思想感情、价值取向等,通过深入学习获得情感的熏陶。
二、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活动,既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能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对真善美、假恶丑的鉴赏能力和评判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如课内阅读教材《求人不如求己》一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形成努力学习、坚强勇敢、迎难而上的健康心理。选读《爱的教育》一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浓浓的亲情关爱,来自小伙伴以及周边其他人的真诚的友情和帮助等,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心灵,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向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有益处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指导他们阅读。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可以是小说、童话、谚语、故事等。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的确,读书就像交友,要仔细甄别,非善勿近。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读经典。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是读者挑剔的结果。一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肯定有它的道理。只要是经典,只要学生想读,都可以去读。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大量阅读,久而久之,不仅可以吸收到文化精粹,扩充知识,还可以升华思想情感,提高综合素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同样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准确把握机会,见缝插针式地渗透心理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根据学情设计一些精巧的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讨论演讲、警言提示、辩论竞赛等。活动设计要遵循“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切不可加重学生负担。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随着活动过程的深度参与,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产生发展与变化。这会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感悟体验,从小树立起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集体观念;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
总而言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懵懂的人教化成有理想、有道德、讲文明、有智慧的人。有句话说:“育人先育心。”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最终都会在温暖中绽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育契机,采取科学适当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