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上石盘电航综合枢纽总体布置设计

2018-07-03 07:38
水电站设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泄洪闸船闸枢纽

巩 绪 威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4)

1 工程概况

上石盘电航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境内的嘉陵江干流上,是嘉陵江干流广元至苍溪段梯级开发的第一级,下游与亭子口梯级衔接。本工程采用河床式开发,水库总库容6 860万m3,正常蓄水位472.50 m以下库容5 825万m3,电站装机容量30 MW,主要建筑物包括电站厂房、泄洪闸、船闸及两岸连接段等。电站主要建筑物为3级,船闸按Ⅳ级航道标准,有效尺度120 m×12 m×3.0 m(长×宽×门槛水深)。库区防洪堤已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和满足枢纽工程蓄水要求建成。

泄洪闸、电站厂房、船闸上闸首、左右岸连接段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按30 年一遇洪水设计。闸址区50年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基岩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8 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 工程建设条件

嘉陵江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广元市多年平均气温16.1℃,多年平均风速1.7 m/s,最大风速14.3 m/s,风向NNE。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6 542 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2 m3/s,3.33%、2%、0.5%的洪峰流量分别为10 300 m3/s、11 300 m3/s和14 200 m3/s。泥沙以悬移质为主,多年平均含沙量4.48 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2 783万t,入库推移质输沙量为18万t。

枢纽河段从嘉陵江干流袁家坝~广元千佛崖,属嘉陵江中游起始段,河谷宽缓,宽度一般350~800 m,枯期河面宽度一般100~200 m,河床平均比降0.9‰。两岸漫滩、高漫滩极为发育,零星分布有Ⅰ~Ⅱ级阶地,山体大致顺河向展布,属低山丘陵区。闸址区砂卵砾石覆盖层厚度15~23 m,受长期采砂影响,松散层厚度2~18 m,下伏基岩由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弱风化粉砂质泥岩饱和抗压强度为3.5~6.6 MPa,微风化~新鲜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饱和抗压强度8.9~14.6 MPa,砂岩结构疏松,强度较低,弱风化~微风化岩石饱和抗压强度6.9~15.4 MPa。坝基岩体为中等~弱透水性,粉砂质泥岩透水率一般小于5 Lu,泥质粉砂岩透水率一般小于10 Lu。

3 枢纽布置

3.1 枢纽布置格局的拟定

上石盘电航工程规划坝址河段为“S”形河段,根据该河段的地形地质与通航条件等综合分析,拟定上坝址(位于上弯段直段)、下坝址(位于下弯段直段)两个坝址(相距约3.5 km),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选择了地质及通航条件好,枢纽工程投资少,城市景观效果好的下坝址。

规划坝址河段嘉陵江的洪水具有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特点。推荐坝址区河道宽度较狭窄,为了获得较高的泄流能力和便于汛期排沙,泄水建筑物采用开敞式平底板宽顶堰全闸布置。由于本工程具有水头小、流量大的特点,水轮发电机若采用灯泡贯流式机组则出力效率高,且工程投资省。因此,电站厂房采用灯泡贯流式机组的布置形式。

由于坝址位于“S”形河段的下段,河床右岸滩地发育,主河槽位于河床的左岸,船闸若布置于右岸,船闸进出上引航道困难,需要较长的上引航道,同时,右岸滩地开挖范围较大。左岸是河弯段下游的凹岸,河床主河槽位于左岸有利于船只进出引航道。经综合分析,船闸适宜布置于左岸。考虑到宣泄大洪水的需要,泄水建筑物布置于主河床。根据厂房与船闸的相对位置关系,研究了左岸船闸右岸厂房方案、左岸船闸左岸厂房的布置格局。

3.2 枢纽布置格局的选择

(1)左岸船闸右岸厂房布置方案。自左岸至右岸依次布置左岸连接段、船闸、泄洪闸、厂房及右岸连接段,全长387.8 m,其中左岸连接坝长40 m、船闸段48 m、泄洪建筑物总长223.00 m、主机间段31.3 m,安装间坝段28.3 m,右岸连接段长17.2 m。枢纽布置见图1。

(2)左岸船闸左岸厂房布置方案。自左岸到右岸依次布置左岸连接段、船闸、厂房、泄洪闸、右岸连接段,坝顶全长386.6 m,其中泄洪建筑物总长223.00 m、厂房段59.6 m,船闸段48 m、左岸连接段长 40 m、右岸连接段长16 m。

图1 枢纽布置平面示意(单位:m)

(3)枢纽布置格局的比选。

工程地质条件:两个布置方案主要建筑物基础均置于弱风化的砂岩上,建筑物的抗滑稳定及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工程布置及运行:本河段为“S”形河道的下游段河道,左岸为凹岸,河道深泓线偏左岸,两方案都基本适应了原来的河势,可以保证泄洪闸通畅泄洪。左岸船闸右岸厂房布置方案存在枯期主河槽来水量较小,电站尾水斜向进入左岸与下游航道汇合,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稍差,需要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左岸船闸左岸厂房方案将厂房和船闸同岸布置,施工干扰比较大,同时,电站发电尾水对船只进出下引航道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此外,电站只能采取垂直进厂交通,运行管理不便。从工程布置及运行方面来说,左岸船闸右岸厂房方案略优。

工程施工:两个方案均采用分(二)期导流。左岸船闸右岸厂房布置方案河床分期泄流条件好,二期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大,降低了二期施工围堰高程,对节省投资及保证工期有利,且一、二期的施工强度较均匀。两个方案施工工期基本一致。

工程投资:右岸厂房方案石方开挖工程量比左岸厂房方案少11.56万m3,混凝土少2.232万m3,砂卵石回填少5.64万m3;工程投资少1 428.25万元。

综上所述,石盘电航枢纽工程枢纽布置采用左岸船闸右岸厂房布置格局。

4 主要建筑物

4.1 泄洪闸

根据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泄水建筑物的基础处理必须和泄水闸的消能防冲型式相结合。由于闸基上部为砂卵石覆盖层,下部为基岩,对泄水闸砂卵石层的处理研究了大开挖岩基建闸、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振冲挤密地基处理和增加闸室底板长度四个基础处理方案,并对振冲挤密、高压旋喷桩和静压灌浆地基处理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泄水闸的消能防冲型式研究了两种:

(1)结合大开挖形成的深尾水条件,泄水建筑物消能型式研究了岩基建闸结合戽流消能方式;

(2)覆盖层上建闸采用底流消能型式。

从安全可靠性来看,岩基建闸在防渗和减少闸基变形方面最为可靠,结合大开挖形成的深尾水条件,消力戽消能对中小流量时消能效果较好;从施工条件分析,由于采砂后的卵砾石层砂含量小于10%,粗大颗粒集中,稳定性差,造孔困难,覆盖层处理施工工艺要求高,难度大;从工程量及投资方面来讲,岩基建闸结合戽流消能方案最省。综合以上技术经济分析,选用砂卵石层大开挖岩基建闸方案,闸室建基面选择在基岩上。

泄水闸共布置13孔,单孔净宽均为14 m,其中,靠近厂房3孔兼作冲砂闸。泄水闸边墩厚度2.5 m,中墩厚度3 m,闸顶高程为476.00 m。闸基置于下伏弱风化基岩上,闸底板顶高程457.00 m,顺 水流向与消力戽连成整体,长37 m,自堰顶457.00 m以半径为1 m的圆弧段与1 ∶1的下游坡直线段相接,下部消力戽半径为7.5 m,挑坎挑角45°,戽底高程446.95 m,坎顶高程449.15 m。消力戽下游水平开挖长度40~45 m,其中坎后设长度为15.64 m、厚1.5 m的C20钢筋混凝土护坦,后接8 m长混凝土海漫,水平开挖区下游以1 ∶4斜坡与下游河床高程455.50 m相接。泄水闸每孔设工作闸门一扇,为平面定轮钢闸门;检修门共一扇,为平面叠梁钢闸门,交通桥布置在闸室上游侧。闸室结构见图2。

图2 泄洪闸闸室结构剖面示意

4.2 电站厂房及开关站

厂区建筑物包括进口建筑物、主厂房、副厂房、尾水渠、开关站及进厂交通等。

进口建筑物包括拦沙坎、上游厂闸导墙、进水前池等。拦沙坎坎顶高程462.00 m,平面呈椭圆线型布置,与上游厂闸导墙相连,将推移质泥沙导入冲砂闸并排至下游,导墙为半重力式混凝土结构,长34 m,墙顶高程473.00 m。前池最低高程446.44 m,向上游以1 ∶3坡比至457.00 m,岸坡采用贴坡式钢筋混凝土挡墙或护坡结合锚杆支护。

厂房与进水口、尾水平台形成整体,建基面高程436.50~444.44 m,顺水流向长58.05 m,河床式布置,正向进水,分2孔,每孔净宽7.9 m,进水口底板高程设为448.44 m,电站水头范围为10.3~16.0 m,额定水头为13.4 m,安装2台灯泡贯流式机组,水轮机安装高程448.61 m。主机间段长31.3 m,安装间段长28.3 m,两者并排布置;副厂房布置在主机间下游侧。尾水管采用平直管,出口设2扇平面钢闸门,出口处底高程为445.05 m。检修平台高程463.00 m。

尾水渠前段采用1 ∶5反坡由445.05 m高程过渡至454.50 m高程,平坡段长50 m,其后以1 ∶40的缓坡过渡到455.50 m下游河床相接。为减少泄洪闸下泄洪水对尾水渠及右岸岸坡的影响,尾水渠与冲砂闸消力池之间布置钢筋混凝土厂闸导墙;右岸岸坡采用衡重式混凝土岸墙、钢筋混凝土护坡进行防护。

开关站布置在安装间下游侧岸上,主变室、GIS室平面尺寸为15.74 m×11.24 m,室外地面高程473.70 m。广房横剖面如图3所示。

图3 厂房横剖面示意

4.3 船闸

船闸由上引航道、上闸首、闸室、下闸首和下引航道组成,总长度1 056 m,设计最大通航流量为Qp=33.3%=4 820 m3/s,上、下游最高通航水位分别为472.50 m和465.30 m,最低通航水位分别为461.62 m和458.05 m。上引航道位于库区,底高程458.62 m,宽40 m,直线进闸、曲线出闸,外引墙长155 m呈折线布置;内引墙布置在左岸,导航段长120 m,呈直线布置,调顺段长200 m,停泊段长120 m顺岸布置7个靠船墩。上、下闸首口门宽度均为12 m,采用人字钢闸门为工作门。上闸首顺水流方向长30 m,内外边墩宽度均为15 m,墩内设有输水廊道、工作阀门井、检修阀门槽、启闭机械及控制室等,墩顶高程为476.00 m;闸室长120 m,底高程455.05 m,闸墙内布置有输水廊道,墙顶高程474.10 m;下闸首长30 m,内外边墩宽度均为12 m,墩顶高程为474.10 m。下引航道宽40 m,底高程455.05 m;外引墙平行于船闸轴线呈直线布置,长120 m;内引墙导航段长120 m,呈折线布置,调顺段161 m,停泊段长120 m顺岸边布置7个靠船墩。

船闸分二期实施,在本工程二期导流期间,完成上游航道导墙、上闸首及闸门、启闭机安装,具备蓄水条件,其余船闸工程后期实施,实施前闸室及下闸首段长150 m所在范围开挖成稳定岸坡,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下泄洪水冲刷。

5 水工整体模型试验

为验证枢纽工程是否满足行洪、下游消能防冲、闸门运行方式等的要求,本工程做了枢纽水工模型试验。试验采用正态模型,模型比尺1 ∶100,模拟河段为闸上游700 m、下游2 000 m。主要结论如下:

(1)在同一水位条件下,实测泄流能力大于计算泄流能力,泄洪闸的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2)戽式消能的下游水位衔接较好,水面线较为平稳,能满足消能设计要求,不会给工程带来明显的不利;

(3)科学合理的调度对减少航道和闸坝下游淤积作用明显。具体调度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4)通过控制闸门的开启方式和不同开度分别进行了下泄流量Q为2 000 m3/s、3 000 m3/s、5 000 m3/s、11 300 m3/s四级流量情况下,船闸进出口存在一定范围的回流,上、下游引航道最大泥沙淤积厚度约1.4 m和1.6 m,基本满足通航要求,必要时采用疏浚或辅以高压水枪等途径来处理。

5.1 泄洪闸下游消能防冲设计及单体模型试验

可行性研究阶段在泄洪闸消力戽下游设置长20 m、厚3 m的钢筋混凝土护坦,其后以1 ∶5逆坡与下游河床高程455.50 m相接,并采用1.5 m厚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笼卵砾石海漫防护,长度为55 m。施工图设计阶段,原设计护坦及海漫范围砂砾石层大部分被开采或挖除,下游水深加大,对消能有利。经消能防冲专题研究,补充了泄洪(冲砂)闸单体模型试验,并参照《水力学计算手册》(第二版)关于消力戽计算相关公式进行复核计算。复核计算表明,随下泄流量增加,流态基本呈临界戽流-稳定戽流-淹没戽流,产生稳定戽流及淹没戽流所对应的下游水位范围较宽,且较稳定;下游河床为基岩时,消力戽下游冲坑深度为0~6 m,距戽坎大于26 m,满足允许冲坑后坡ik=1/2.5~1/5冲刷影响范围要求。因此,坎后长度15.6 m范围河床采取末端带齿墙的钢筋混凝土短护坦保护,其下游除两岸岸坡外对河床不再进行专门防护。单体模型试验采用正态模型,比尺1 ∶50,试验成果表明:

(1)敞泄工况下流态稳定、水面波动小;局开工况下闸后河道底部存在漩涡区;各工况下最大临底流速为1.1~5.3 m/s,最大平均流速为1.6~6.2 m/s。

(2)在正常水位闸门局开1 m工况下,堰面斜坡直线段上切点处存在2.35 kPa的负压,其余测点均为正压,溢流面流速约8 m/s,出现空蚀破坏的可能性很小。

(3)在校核、设计及正常水位闸门开度小于5 m工况运行,下游冲坑均未到达基岩。

5.2 电站取水防沙及排水廊道水工模型试验

闸址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2 783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4.48 kg/m3,入库推移质输沙量为18万t。拦沙坎设置在进水渠的上游,拦沙坎将大量推移质导入冲砂闸,排至下游。为减少过机泥沙,可行性研究阶段进水口底板首部设置冲沙廊道,断面尺寸为2.0 m×4.0 m(宽×高),经弯段转入左边墙内,渐变为1.5 m×4.0 m的冲沙孔,设置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各一扇,将淤沙通过冲沙孔排入泄洪闸消力池内。

电站取水防沙试验表明:设置拦沙坎能有效地阻隔沿床岸运动的泥沙进入拦沙坎内。廊道排沙效果试验表明:口门附近局部区域的最大拉沙率不超过45%,仅依赖于廊道单独运行来拉沙,则其淤积的泥沙仅能部分地被拉走;在排沙廊道进口上方设立悬梁板的试验表明:拉沙范围虽有所增大,但相对于电站前池的总面积来说仍然很有限。

根据新店子水文站1966~2007年(其中1968年、1969年和1996年缺测)实测悬移质颗粒级配资料,坝址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计算成果见表1。施工图阶段考虑到入库泥沙较细,闸前水位较高,结合模型试验成果以及水库运行方式,取消了冲沙廊道,必要时,采用机械清淤方式清除电站前池内的淤积泥沙。

表1 坝址多年平均悬沙级配成果

6 结 语

上石盘电航枢纽工程于2013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12月31日水库下闸开蓄水,2016年2月全部机组并网成功。目前监测数据表明各建筑物运行良好。

受河道水流条件和河势等影响,枢纽各建筑物的设计布置不可能尽善尽美,但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论证达到改善枢纽工程各建筑物的运行条件,以取得较佳的布置方案和运行流态。泄洪闸采用覆盖层大开挖岩基建闸结合消力戽消能方案,适应闸址自然条件和枢纽的运用要求,节省投资;泄洪闸启闭机大梁采用型钢混凝土梁,减少自重,有利于排架抗震,又方便了施工。

参考文献:

[1]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嘉陵江上石盘电航综合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2.

[2]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嘉陵江上石盘电航综合枢纽工程消能防冲方案调整报告[R].2014.

[3] 武汉大学.嘉陵江上石盘电航综合枢纽工程水工泥沙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2011.

[4]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灯泡贯流式水电站[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5] (NB/T35023-2014) 水闸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泄洪闸船闸枢纽
交通运输行业十佳明星船闸揭晓
大渡河枕头坝水电站泄洪闸门应急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预应力闸墩有限元分析
枢纽的力量
船闸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新疆某水利枢纽工程泄洪闸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泄洪闸闸墩原型振动测试、预测与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