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喜涛
自从2011年8月份以来,我们晋中日报农村部全体编采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联合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室全体编采人员严格按照中宣部、山西省委宣传部、晋中市委宣传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采写了一篇篇接地气、冒热气、新鲜活泼、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从2013年1月份开始,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大市建设步伐,更加全面、及时、准确、深入地反映和报道晋中农业战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先进典型事迹,在晋中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晋中日报农村部开始编辑出版《晋中日报农业特刊》,五年多来先后出刊130余期。其中有反映晋中“三农”的长篇通讯110篇,这些深度报道受到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市直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并且每年都在全国农民报好新闻评比中获得大奖:2013年度,《在三晋腹地迅跑的领头羊》获得一等奖;2014年度,《太行山巅崛起连壁精神》获得一等奖,《苹果树上结出好日子》获得二等奖;2015年度,《美丽乡村的张壁模式》获得一等奖,《新桃花源记》获得二等奖。2016年度,《太行山上绘绿洲》获得一等奖。
长期以来,新闻记者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一直是摆在各新闻单位以及广大新闻编采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完成这个课题,如何进一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走进田间地头,如何改掉新闻记者照搬会议材料,听听情况介绍或者从网络上摘取素材编撰新闻稿件的不良作风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有一些亲身体会。
首先,必须紧紧围绕山西省委、省政府以及晋中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进行“走转改”。多年来,晋中日报农村部全体编采人员以勇站前列,敢打硬仗,勤于奉献,甘当新时代舆论宣传方阵排头兵的精神,积极走在新时代宣传队伍的前列,用自己手中的武器——笔,去尽情地讴歌伟大的时代,讴歌伟大的党,讴歌伟大的人民。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社保体系建设,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篇鼓舞人心的报告既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使我们农村部全体编采人员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作为晋中“三农”宣传的主力军,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紧紧围绕党中央、山西省委、晋中市委对“三农”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走转改”。经过报社党组的同意,我们责成一名记者专门跟随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晋中经济建设的第一线,采写了大量反映晋中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的典型报道和重头稿件在晋中日报一版头条位置刊发。这些稿件紧扣晋中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说理深刻,事实翔实,用独特的视角,朴实的文风剖析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追随晋中赶超跨越、应对危机的脚步,让晋中市委、市政府执政理念及时地呈现在全市310万人民的面前。其中,我们采写的《晋中服务业优势明显潜力逐步释放》《城市核心力未来制高点——晋中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初显》《化踊成蝶逆风飞扬——看我市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变身之路》《凝聚城市的向心力——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进程浅探》《企业兴、晋中兴》《风起云扬苍穹阔》及系列评论,都为《晋中日报》编采人员进行“走转改”带了好头。
其次,部室主任必须积极带头深入农村进行“走转改”。我从1982年走进新闻编采队伍以来,36年如一日,一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奋战在新闻采编一线。多少年来,自己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方针,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晋中市委、市政府跨越赶超发展战略等中心工作,坚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到群众中去捕捉和采写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典型事迹。2013年主办《晋中日报农业特刊》以来,我积极响应中宣部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首先行动起来,行程300余公里,选择了地处太行襟腰,清漳缀带,晋冀交汇处,离榆次最偏远的山村——左权县芹泉镇营圪道村作为本部室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联系点,并积极调动和率领本部室全体编采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在猪圈边、鸡窝旁与农民促膝交谈,深入采访,带头动笔采写了长篇通讯《造福桑梓绿荒岭 敢叫日月换新天》,作为《晋中日报》首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大型报道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之后,我积极率领本部室年轻记者深入到农村第一线采写了大量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如《“十三五”晋中向现代农业大市进军》《榆次区驶入发展现代农业快车道》《寿阳县发展现代农业高潮迭起》《平遥县围绕四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太谷县依托园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左权县“一村一品”建设展现现代农业新活力》《灵石县瞄准百强县目标推进生态庄园经济》《现代农业的领跑者》《开足马力奔小康》《奏响绿与富的共鸣曲》《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王巧兰捐资15万为本村烈士建陵园》《逼出来的联合社》等,其中后两篇作品分别被全国地市报和全国农民报评为好新闻一等奖。这些稿件的刊发为晋中日报反映基层、反映农村一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最后,必须积极调动部室全体编采人员深入农村进行“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彰显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它不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也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具体表现,更体现了新闻记者如何担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对新闻记者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具体检验,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源。近几年来, 《晋中日报》农村部全体编采人员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共采写了2000余篇充满泥土气息的作品。其中农村部记者田文杰和李波合写的长篇通讯《峁上琴音》以及《村党支部书记的楷模》评论员文章刊发后,引起了山西省委和晋中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引发全省全市上下热议,获得山西省好新闻一等奖。我和记者李波合写的消息《王巧兰捐资15万为本村烈士建陵园》获得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奖一等奖。记者李波采写的通讯《寻找土地上的声音》获得山西省好新闻奖二等奖。与此同时,晋中日报农村部被山西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走转改”先进集体,这是我市新闻单位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条在大海上航行的船,记者就是这艘船头上的“哨兵”。如果把新闻事业比作芬芳的泥土,记者就是这泥土中一粒小小的“种子“。作为《晋中日报》农村部的编采人员,始终应保持严谨求实、兢兢业业、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工作作风,把记者职业视为神圣的使命,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晋中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洪流中,用赤诚的心去感悟、洞察农民的疾苦,用手中的笔去讴歌、记录时代的脚印,在转型跨越发展的一线见证晋中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