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子破解人类何时穿衣

2018-07-03 01:31润语玉琳
奥秘 2018年6期
关键词:草木灰洗衣洗衣机

●润语 玉琳 编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科学家用研究虱子的方法,研究出人类穿衣服已经超过19万年。洗衣当然是最基本的家务劳动之一,也曾经是体力消耗最大的家务劳动,经过4000年的探索试验,人类终于找到了轻松的洗衣方式——洗衣机被誉为历史上100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虱子与人类的穿衣史

与人有关的虱子共有三种:头虱、体虱和阴虱。头虱和阴虱主要寄生在毛发中,而体虱喜欢生活在人穿的衣服里。专家认为,体虱是由头虱分化而来的,并推测体虱从头虱中分化可能发生在衣服开始在人类中普及之时,正是衣服的出现给了体虱以寄生的新环境。因此,如果知道体虱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就能推测出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

几年前,科学家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分子钟”的技术。他们首先对寄生于人身上的虱子和寄生于黑猩猩身上的虱子的遗传密码进行了比较,确定产生每个遗传变异平均所需的时间。之后,他们分析了约40种头虱和体虱DNA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体虱大概于距今7.2万年前从头虱中分化出来。据此,他们估计人类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穿上衣服的。

不过,有人对这项研究提出质疑。因为线粒体DNA毕竟比较简单,这个“分子钟”技术可能不太准。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远古时代,好氧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以后,在长期互利共生中演化形成了现在的线粒体。在随后的演化过程中好氧细菌逐步丧失了独立性,并将大量遗传信息转移到了宿主细胞中,形成了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因为DNA的变化速度比较稳定,所以比较头虱和体虱线粒体DNA的不同可以大致推测出两者分化的年代。最近,科学家检测了头虱和体虱的线粒体DNA和核DNA,得出的结论应当更加精确,而且听上去更“刺激”——人类穿衣服已经超过19万年。现代人类已经产生了超过20万年,而之前的直立人就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制造衣服。我们看到的“北京人”的插画都是穿着兽皮衣的。

兽皮衣

最早的服装什么样的?

骨针

目前,无论是服装史学者还是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人类服装的最初形式,是由兽皮、树叶之类的遮掩物发展起来的,而这种遮掩物又类似当今人们所穿着的围裙。以人类最初服饰的遮掩范围来看,仅仅能掩盖住腰部以下,腿部以上的部位。现在,人们可考证人类最早使用工具缝制衣服的历史距今大约几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中出土的骨针,足以证明这一点。本世纪3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现这枚骨针长82毫米,针身最粗处直径3.3毫米,针身圆滑而略弯,针尖圆而锐利,针的尾端直径3.1毫米处有微小的针眼。制作这样的骨针,必须经过切割、精细地刮削、磨制以及挖穿针眼等多道工序,需要较高的制作工艺才能完成。这枚骨针,也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缝纫工具。我们可以推断,在原始人类学会使用骨针之前,人类早已懂得用兽皮、树叶之类裹身了。

当人类从蒙昧中挣脱出来,开始制作工具、捕猎劳作的同时,就有了服装的雏形:茹毛饮血、而衣皮苇——即吃生肉、喝畜血、穿兽皮、遮树叶。此时的“服装”具有其最原始的三个功能:御寒、护体、遮羞,而材料直接取之于大自然。后来,人们发现有些树皮经过沤制后会留下很长的纤维,可以用来搓绳结网,还可以用它来结成片状物围身,这就是纺织物的前身。此时大约是神话传说的伏羲渔猎时代,距今约1万多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末期。

再后是神农的农牧时代,据传神农氏教民种植葛麻谷物,开始有了农业和畜牧业,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它使人类摆脱了直接依靠大自然的赐予,逐渐依赖自身的智慧和劳动来创造生活资源。人类最早使用的纤维是葛和麻,它们的茎皮经过剥制、沤泡,可以形成松散的纤维,再将这些纤维用石纺锤搓制成线和绳,编结成渔网和织物,自此人类进入了纺织时代,服装也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也就是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开始有了养蚕、缫丝、织绸的生产。最初的人们可能只是为了吃蚕茧中的蛹充饥而认识到这种昆虫的,后来在用嘴咀嚼的过程中发现蚕茧的外壳可以抽出很长的纤维来,用它来制成的织物,比麻、葛织物既高贵又柔软舒适。于是,传说黄帝的元妃嫘祖率领民众养蚕缫丝织绸,出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创造:丝绸。考古发掘证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距今已有七千多年,与传说中的黄帝嫘祖时期基本吻合。

此后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服装的功能开始有了美观、装饰和等级、尊卑等方面的延伸意义。在此后漫长的奴隶和封建社会中,丝绸价值昂贵,只是有地位和身份的人才有可能穿戴,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衫,称为“布衣”。而服装的色彩等级规定也十分严格,如黄色属帝王专用,违禁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西施浣纱

棉花是很晚才从印度传入我国的,由于种植棉花比种麻方便,产量高、加工简便,做出的服装也比麻舒适,因而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纤维材料的四大家族:棉、毛、丝、麻。人们采用这四种纺织纤维作为服饰材料的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

1900年,人类首次通过化学的方法生产出了人造纤维,这种纤维的原料仍然还是木质纤维素和棉短绒,人们只是使用了化学手段把它们溶解并加工成纤维,因此把它们称为“再生纤维”更为确切。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合成纤维:Nylon66(尼龙、锦纶)。此后,聚酯纤维(涤纶)也开始闪亮登场,并且很快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纺织纤维。

了解完这些历史后,我们再来看看洗衣的发展史。

洗衣的发展史

最早的洗衣记录要追溯到4000年前埃及的一个坟墓,坟墓里的壁画上有两个奴隶正在洗衣服,一个往衣服上浇水,另一个在揉搓,水流到下一个槽中。如今在许多地方人们还在用这种简单原始的洗衣法。

在中国古代,洗衣服被称为“捣衣”。春秋战国时期,有“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描述的是最常见的河边浣洗。到了唐朝,关于“捣衣”的描述,广泛出现于文人的诗句中,如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对于洗衣最美的描述,莫过于“西施浣纱”了,美貌的西施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了游水沉到河底,因此西施有“沉鱼”的代称,成为我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

最早的洗衣记录要追溯到4000年前埃及的一个坟墓,坟墓里的壁画上有两个奴隶正在洗衣服。

法国1936年贴带广告边纸普票的实寄封。边纸广告文:马蹄铁牌肥皂,好幸福。

皂角

草木灰成最早“洗衣粉”

原始的衣物清洁材料是什么?早期人们在祭祀或烧烤活动时,偶然发现沾上一些物质的器物更容易清洗,进而寻找原因,发现了清洁衣物的奥秘。这种神奇的物质就是草木灰。

据记载,公元前600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出了肥皂,腓尼基人发现了表面活性剂的优越性能,即能削弱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好地渗入织物,分解污垢并让它漂浮到表面,直到最终被洗刷掉。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也发现了草木灰可以用作洗涤剂。《礼记·内则篇》说:“冠带垢,和灰清漱。”意思是系帽子的带子脏了,就和着草木灰洗。这是因为草木灰中的碳酸钾能去除油污。据《考工记》记载,古人为使丝帛柔软洁白,将丝帛用草木灰水沾湿后,放入贝壳烧成的灰,加水浸泡。这是因为草木灰水和贝壳灰可以发生反应,产生强碱——氢氧化钾。

一般衣服上的脏物质以油类为主,大部分油类属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其水解程度加剧,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而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就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而显碱性。

在这一时期,除了草木灰,人们还使用动物油、植物油、皂角、碱盐混搭来清洗衣物。汉代时人们已经知道用天然石碱洗涤衣物了。金代时人们在石碱中加入淀粉、香料,制成锭状出售。明末时,北京有了专门出售人造香碱的铺子,其中“合香楼”“华汉冲”等一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还在销售盒装桃形、葫芦形玫瑰香碱。

皂角也是一种重要的洗涤用品,皂角学名皂荚,十分坚韧,捣碎可以用来洗涤衣物。南宋时都城临安(今杭州)街市上有一种橘子大小、用皂荚粉做成的圆团,它的名字叫“肥皂团”。将肥皂团放入水中,能发泡去污。后来,从西方传入的和它功效相似的洗涤剂,就也叫“肥皂”了。

美国人汉密而顿·史密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

要想将衣服洗干净需要水、搅动和表面活性剂。灰尘粘在纤维上,用水冲是可以冲洗干净的,但为了清理掉衣领上的一圈圈黄渍,你需要用表面活性剂去对付它。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化合物,构成它的分子有点像极微的磁粒。这种“磁粒”分子的一极吸引灰尘,另一极被水吸引。喜吸尘的一极吸住衣物的油液,喜欢水的一极使油从棉织物上松开,并使之悬浮起来,然后使劲一搓,灰尘、油液就被洗掉了。

有了水和草木灰等表面活性剂,人们的衣服洗得干净多了,但是无论是用捣衣杵还是用手搓,洗衣服都很辛苦。有没有省力气的洗衣方式呢?

机械洗衣受“大海洗衣”的启发

在大海航行中,水手们洗衣服就很省力气,他们把脏衣物塞进一个布包中,用绳子一端系在船上,布包则扔进大海中,航行途中让海水搅动、拍打衣服,衣服就洗好了。受到“大海洗衣”的启发,1677年有人发明了一种洗衣装置,通过一个由轮子和圆筒组成的装置去挤压水流,模仿大海洗衣的效果。这个装置就是现代洗衣机械的雏形。

1858年,一个叫汉密尔顿·史密斯的美国人在匹兹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其主件是一只圆桶,桶内装有一根带有桨状叶子的直轴,轴通过摇动和它相连的曲柄转动。同年,史密斯取得了这台洗衣机的专利权。但这台洗衣机使用费力,且损伤衣物,因而没有被广泛使用,但这却标志了用机器洗衣的开端。

次年在德国出现了一种用捣衣杵作为搅拌器的洗衣机,当捣衣杵搅动时,装有弹簧的木钉便连续敲打衣服。19世纪末期的洗衣机已发展成一只用手柄转动的八角形洗衣缸,洗衣时缸内放入热肥皂水,衣服洗净后还可以给衣服挤水。1874年,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发明了木制手摇洗衣机。布莱克斯的洗衣机构造极为简单,是在木筒里装上6块叶片,用手柄和齿轮传动,使衣服在筒内翻转,从而达到洗衣的目的。

电动洗衣机开启家务劳动自动化

洗衣服时,先要收集或沾了尘土,或浸有油渍,或衣服褪色……总之把一切该洗的衣服,带到河畔或使用水盆打上清水开始洗衣。

再打上肥皂,然后进行手搓、棒击、冲刷、甩打。

瑞士1973年册式邮资片广告封二,前装式滚筒洗衣机,洗涤、漂洗、脱水在同一个滚筒内完成。

法国1888年实寄的册式广告信卡,经邮政许可加盖章改变售价为低于面值,不足部分由广告充抵,展示的插页上部为法国蒸汽洗衣桶广告。

在德国1933年私人订购邮资片上描绘了蒸汽洗衣机被使用的是得心应手,洗衣店也蓬勃发展起来。

1880年,美国出现了蒸汽洗衣机,蒸汽动力开始取代人力,让人们的体力劳动大大减轻。1887年,法国出现了体积小巧、便于携带、适合家庭妇女使用的蒸汽洗衣桶。蒸汽洗衣机相比手洗在效率上有了质的飞跃,在街头巷尾的各个蒸汽洗衣店里,蒸汽洗衣机被使用得得心应手,洗衣店也蓬勃发展起来。

之后,水力洗衣机、内燃机洗衣机也相继出现。水力洗衣机是“大海洗衣”的升级版,设在船上。洗衣机上设有进、出水孔,外壳上设有动力源,洗衣筒上设有衣物进口孔,其进口上设有密封盖,洗衣机通过连接件与船相连,只需自然的河流水力就能洗涤衣物,而且比“大海洗衣”干净得多。

1910年,美国的费希尔在芝加哥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电动洗衣机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家务劳动自动化的开端。1922年,美国玛塔依格公司改造了洗衣机的洗涤结构,把拖动式改为搅拌式,使洗衣机的结构固定下来,这就是第一台搅拌式洗衣机的诞生。这种洗衣机是在筒中心装上一个立轴,在立轴下端装有搅拌翼,电动机带动立轴,进行周期性的正反摆动,使衣物和水流不断翻滚,相互摩擦,以此去除污垢。搅拌式洗衣机结构科学合理,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1932年,美国本德克斯航空公司宣布,他们研制成功第一台前装式滚筒洗衣机,洗涤、漂洗、脱水在同一个滚筒内完成。这意味着电动洗衣机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古代就有干洗服务

专业的服装保养其实从古代意大利的庞贝时代就出现了。那时有“漂土”服务,就是衣服护理人员使用黏土质的“漂土”从衣物上吸掉污渍和油渍,这些衣物太娇贵了,不能用水去除上面的脏污和油脂。

后来有人用松节油来去除衣服上的焦油和清漆,1690年有使用松节油从衣服上去除焦油和漆的记录。直到1716年松节油开始被认为是干洗剂,用以辅助湿洗去除油脂污渍。几个世纪的发展,松节油、松树沥青的蒸馏物已经有几个名称:松树沥青油、松树沥青精华和莰烯。

关于现代干洗技术的诞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法国贫民家庭出身的乔利·贝朗,在一个贵族家庭里当杂工时,一次不小心把煤油滴到贵妇人交给他熨烫的衣服上。他发现那件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将原来的污渍清除了,经过反复试验,贝朗又在煤油里加了其它的一些化学原料,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

还有一个说法是19世纪初期,有个叫吉恩·乔利的法国人在巴黎拥有一家染织厂,有一天,厂里一名工人不慎打翻了桌上一盏油灯,灯油把桌上的台布弄湿了,当台布干后,乔利惊讶地发现脏台布上曾被灯油弄湿过的地方明显比其它地方要干净,再探究那灯油,原来是一种叫茨烯的东西。乔利推断出茨烯这种物质具有清洁作用,并认为应用某些溶剂在没有水参与的洗涤过程中,可以去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油垢污渍。

21世纪干洗业已实现机械化。常用的干洗液是1928年发明的斯陶达溶剂和一种从石油中提炼而成的溶剂——全氯乙烯,它们既无害于人体健康,又没有起火危险。鉴于干洗源于法国,直到今天还有人把干洗这种洗涤方式称为“法式干洗”。

猜你喜欢
草木灰洗衣洗衣机
10款洗衣液推荐,搞定各种难洗污渍
“洗衣液一哥”养成记
洗衣机里不能藏
草木灰在花木病虫害防治上的妙用
全自动洗衣机
草木灰
洗衣大作战
糊涂的洗衣机
使用洗衣机
洗衣厂如何建立与实施ISO9001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