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庆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健身需求呈现层次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当前体育场馆闲置、无法满足大众健身诉求以及体育旅游消费需求和当前的行业配备冲突等系列问题的出现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了解决体育产业中日益暴露出来的问题,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体育综合体。本文通过对出现的大众需求与体育产业之间矛盾进行分析、梳理,得出体育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就能够破解当前的尴尬困境,促进体育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城市体育综合体”是由我国独创并实施的一项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化、信息化和合理化的发展模式。这一术语名词并非是神来之笔,而是参照“建筑综合体”演化而来并针对解决我国当前体育产业问题,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而提出的。关于建筑综合体,《中国大百科全书体》对其定义为“多个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美国建筑百科全书》则称之为“在一定位置上具有单个或多个功能的一组建筑”[1]。
“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于2014年首次出现的公众的视野当中,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作为一个独立名词首次被提出,且在之后的相关政府报告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当今指导体育产业发展的新颖思路和模式。2015年学者丁宏、金世斌依托城市综合体育的概念首次对其做出了理论性的解答,“以大型体育建筑设施为基础,促进功能聚合、实现土地集约,融合体育健身、体育会展、体育商贸、体育演艺、健康餐饮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体育服务与体育经济发展聚集体”[2]。直至2016年5月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正式对此做出了概念性的阐述,“将城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住宅、休闲、商业等业态融合,为参与体育竞赛、全民健身、体育培训的群体提供配套服务,拉长服务链,把场馆设施打造成为以体育为主题、功能丰富、综合配套齐全、可经营性强、充满活力的服务性实体”[3]。它是城市综合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依靠体育场馆设施为发展基础,融汇文化生活和体育运动、休闲和健身理念,汇集休闲、娱乐、旅游、健身等的综合体,以城市生活为主要依托,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新颖理念模式。
体育场馆运营问题至今无法破除,北京奥运会期间耗资2亿多元修建的五棵松棒球场在奥运会结束后被拆除,耗资超5亿元修建的南京国际赛马场如今却变成了停车场,四川绵阳修建的耗资1.5 亿元、占地405亩的九州体育馆,在承接历时8天的第13届世界拳击锦标赛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4]。如今,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呈现出一种不吃即化的“冰棍”悖论[5],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难题。“化掉”意味着公共财产的蒸发,这在今天无论是国家还是公众都是不容许的[6]。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大型的体育馆,尤其是为举办奥运会专门修建的体育馆,举全国之力而修建的这些场地在奥运会举办过后被迅速打入“冷宫”,至今处处亏损,其维护费用需要国家补贴。据2005年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总数为2874个,比第四次全国场地普查净增15979个,增加了125.21% ,从数量增长的速度来看,在理想上的确了弥补大众健身的诉求,可是在现实中体育场馆的运营却令人大跌眼镜,场馆的闲置已经运营成本的亏损已经成为了当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许多场地设置为了减少亏损就只能用冰冷的枷锁将大众健身的诉求挡在门外。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大众的健身诉求已经呈现了多种不同表现形式。从健身的人数上、健身需求的多元化以及需求的多层次化等三方面讲,都使当前的体育有效供给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如何合理妥善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统计,在我国18-50岁人群中,对健身的多元化、多层次化的以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需求已经超过4亿,这便意味我国国民的健身诉求与体育设施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巨大的体育健身诉求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健身市场。当前,我国大众健身相关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体育设施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优质体育资源还比较匮乏,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有待提升[7]。可见,想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好大众健身的需求与体育设施资源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条良好的途径。
体育旅游是国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是现代休闲与娱乐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品的不断提升,体育旅游的人数以及消费的需求层次正在逐步提升。近年来,旅游经济增长迅速,格局日趋完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支撑我国旅游业的一个子集,体育旅游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就目前来看,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导与多部门的协管体制,缺乏对体育旅游的规划引导,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场地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相关制度建设落后和宣传与营销渠道的单一等。如何在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的消费需求,解决与行业配备之间的冲突就有必要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面对当前出现的体育场馆运营瓶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来走出迷城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体育场馆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功能就是为消费者提供健身服务,当原本的价值功能没有被社会大众认知就无法购买体育场馆提供的健身服务。另外体育场馆本身的服务功能单一也是造成其运营不善的重要因素。如何为体育场馆运营注入新的动力就需要人为的增加体育场馆的附加功能。体育综合体则是以休闲、娱乐、购物、健身等于一体,在单纯的体育场馆所提供的健身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人为增加了其他类型的功能服务,为体育场馆的运营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体育消费产业链。体育综合体在满足公众体育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了场馆的业务范围,还能够带动相关地域和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为当前破解体育场馆运营瓶颈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就当前来讲,体育综合体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初步崭露头角。上海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心、北京工人体育场、五棵松场馆群、哈尔滨会展中心等场馆运营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正在逐渐走出困扰体育场馆发展的瓶颈,逐渐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表1和图1是部分场馆的场地运营使用情况。
表1 2016年7-12月北京工人体育馆活动情况
图1 五棵松场馆使用情况图
随着社会生活的提高,我国居民健身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趋势。但是就目前的的健身体育场地类型来讲,普及程度低,专业服务程度不高、功能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大众的健身诉求。从目前流行的健身广场舞来讲,参与的人数之多、普及速度之广、练习设施场地方之简单是其鲜明的特点,当我们在发现这种现象的时候自然要追寻一下原因。因此不少的专家和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广场舞之所以如此流行与其表现特点是分不开的,我国居民的健身诉求正在逐步提升,因此想要通过健身来获得一个健康的良好身体的意识越来越强;其次,广场舞入门简单,练习强度适中符合了练习人群的需要;最后,场地设施简单,仅仅需要一片空场地即可。以上三点综合起来讲,大众的健身诉求提升和限制参与的门槛低造就了盛大的广场舞练习群体。
全民健身中心的建筑形态基本满足城市体育综合体要求,但是当前却存在着健身资源闲置的窘境,通过体育综合体的营造设立以大众为核心的消费理念,就能够达到开发健身资源的目的,适度地满足群众的健身需要,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另外立足于当前城市向郊区扩展的现状,将体育综合体定位为居民社区体育服务就能够辐射周边的几个社区,修缮体育健身服务中的劣势,完善业态组合,使体育综合体成为周边居民体育休闲、购物消遣的好去处。通过以社区为服务入口,可以开放组合和多元化体育服务内容,例如购物中心与体育教育、体育培训机构合作,以地产业务的优势为体育培训机构提供合适的场地条件,创新青少年体育教育模式,包括社区营地、户外运动基地等,可致力于专业化的户外运动教育和体验式。
就目前体育旅游整体来讲,呈现出了“大旅游”与“小旅游”两种形态。“大旅游”是作为旅游中一个分支的体育旅游在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上必须要依附旅游业,通过借助旅游的平台来达到体育旅游服务的营销目的。然而“小旅游”却呈现出另外一种不同的姿态,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本身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8]。从目前体育旅游中展现的两种姿态来预测,极可能出现两个趋势。一个是以依附于旅游业为发展模式的“大旅游”态势,另外一个是以满足体育自身需求附带有旅游功能的“小旅游”趋势。不管是大旅游和小旅游,二者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体育与旅游双重消费需求,因此如何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服务类型和层次是二者应当关注的主要矛盾。
当前的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主要趋势[9]。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环境与保护管理、一体化管理制度、一体化的服务标准、一体化的宣传包装,是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品牌效应、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0]。面对这种情形,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将大城市的大型商场、有条件的景区、开发区闲置空间、体育场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连片美丽乡村打造成体育旅游综合体[11]。体育综合体的出现为当前的体育旅游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模式,集体育与旅游双重需求于一体的综合体,在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能更好地满足体育旅游的消费需求。
体育综合体是当下的新产儿,其全新的构建思路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是这也是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初期,其功能设计和定位的是首要明确的问题。因此体育综合体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规划,否则会影响项目的推进无法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海南三亚召开的体育综合实操落地高级研修班上对体育综合体的有了进一步的探索,会上提出了“体育综合体”概念已经提出四年,发展体育综合体也已经得到了国家以及各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体育综合体的发展仍处在摸索阶段[11]。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在当下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体育综合体是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把手,其建设和运营仍处在探索阶段,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摸索前行。
体育综合体的建设目的是满足当前日益增加的健身诉求,促进体育的产业消费,因此在构建之前一定要做出谋划,整体布局,从而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体育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不只是相关设计师的任务,设计师只能根据目标来设计建筑体的相关功能,但是体育综合体的设计不仅要满足顾客的健身需求,更要使相关的产业之间相互的促进,形成一条优质的服务产业链,使顾客在满足健身的需求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休闲娱乐的品质服务。此外,体育综合体的规模一定要按照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消费水平来划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定位太高,劳民伤财,定位太低,服务质量太差,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就需要做出整体的布局和规划。
就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闲置情况已经成为了各个地区相关部门的难题之一。有些体育场馆虽然已经通过举办赛事和开放旅游的形式来弥补亏损的问题,但是就旅游的门票和赛事的租赁资金还远远无法弥补后期的场地、人工、灯光、空调等成本的投入。如何破除体育场馆的闲置瓶颈,成为了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体育场馆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在现有体育场馆闲置的情况下,遵循公益化的原则,整合场馆的资源以及附属设施资源,增设餐饮、娱乐、休闲、健身、培训等一系列的服务区,如此一来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促进各个服务区之间的共生关系,实现场馆的多元化发展。另外还可以根据场馆的地理优势和自身的特点,适当地改造,将周边的商业资源吸引进来,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使之转型为体育综合体。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体育相关领域中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面对当前体育领域中体育场馆的闲置、大众健身诉求与场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以及体育旅游行业中的消费需求和行业服务不匹配的情况,体育综合体的发展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应的矛盾和冲突。城市体育综合体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推进结合下的产物,对我国体育发展进步、合理配置资源以及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朋龙,王家宏,李燕领,陶玉流.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内涵、功能定位与长效机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6):63-68,78.
[2] 丁宏,金世斌.江苏发展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路径选择[J].体育与科学,2015,36(2):34-37.
[3] 国 家 体 育 总 局 关 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6-05-06]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723004/content.html.
[4] 张现成,黄汉升.我国大型体育场馆闲弃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2):115-119.
[5] 董红刚.嵌入性危机:论大型体育场馆的困境[J].体育学刊,2013,20(5):39-42.
[6] 雷涛.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6):664-669.
[7] [8][9][10]鲍明晓,赵承磊,饶远,黄海燕.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体育科研,2011,32(6):4-9.
[11] 王辉. 体育综合体探索在路上[N]. 中国体育报,2018-04-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