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和核心。因此,必须通过建章立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通过健全培育机制,不断提高乡土人才整体素质;通过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乡土人才干事创业、振兴乡村。乡村振兴,说到底,关键在人。
一是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农业科研型人才。农业科研人才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代表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核心竞争力。农业科研周期长、基础性工作多,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要根据农业科研规律设计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因此有关部门应通过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完善协同培养模式、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注重青年人才选拔等方式,让有关人才潜心研究农业,为他们解决生活、晋升、培养锻炼等难题,从而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
二是培养扎根基层的农技推广型人才。农技推广人才是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开展生产服务的骨干力量,在科技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有了农业科研人才,有了成果,还需要有专人对其进行推广,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公益性队伍建设力度,号召更多年富力强的大学生投入基层,并通过营造良好推广环境,如解决待遇、生活等问题,让更多的人主动愿意下去扎根基层。
三是培养善于致富带富的农村实用型人才。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力量,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因此当地县政府及镇政府要注重挖掘培养农民中的佼佼者,通过建立培育机制、提供生产经营指导、给予产业政策扶持等举措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并激励引导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四是培养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创业创新型人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农业农村人才的生力军。建议各级以“双新双创”来解决人才来源匮乏问题,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当地生产经营、市场拓展、品牌打造等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一批富有生机活力的紧缺型农村创业创新型人才,并通过加强双创导师队伍建设,帮助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快速成长。此外,各级政府还可结合本地情况。积极推出相应扶持政策,为农村创业创新树立一个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