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雨婷
中国近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万幸的是,历史这把大筛子,在炮火震颤中,筛出了无数人杰,来帮助国人驱赶头顶的阴霾。近日有幸拜读了《我相信中国》一书,了解到了一位无论在文化上,还是政治上都令人惊叹的老先生——张申府。
纵观张申府的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黄埔军校教官中的中共第一人,他曾是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上司、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也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驱……《我相信中国》一书由张申府的女儿张燕妮选编,收录了张申府于1919年-1985年所写的八十多篇文章。内容包括张申府早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北平新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代表性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回忆蔡元培、章士钊、李大钊、周恩来等人的文章,以及他略带有个人气息的学术生活小传。
1918年冬,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三人联手创办了颇具影响的杂志《每周评论》,由张申府负责编辑。张申府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罗素、罗曼·罗兰等西方进步思想家,先后在《新青年》等杂志上翻译了罗素的多篇文章,并撰文评述其哲学思想,在当时曾有广泛的影响。
1931年,张申府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作为那个时代思想视野最开阔的中国人之一,张申府有明确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他不再只愿做个老师,而是积极地投身于抗日运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经常利用自己的哲学课堂,给学生讲时事,宣传爱国主义,1935年,与刘清扬、姚克广(姚依林)等人一起担任了“一二·九”爱国运动的游行总指挥。1936年2月,他被当局逮捕,在狱中他写下了引人深思的《人生的哲学》一文。文中写到:“如果要问‘为什么奋斗,我的回答是:且奋斗了再说!假使再问‘未免盲目,我的回答是:难得糊涂。”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张申府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他振臂一呼:我相信中国,且奋斗了再说!
他提出了“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口号,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并极富前瞻性地提出“合孔子、罗素、马克思而一之”,把孔子、马克思、羅素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从而推进中国哲学的发展。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手段,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实践最终证明,这“马魂、中体、西用”有机统一是“新世界中的新中国的新指标、新象征”。
1946年,郭沫若与侯外庐、曹靖华、冯乃超等六人游南京玄武湖时,“忽然看见张申府一个人孤零零地从湖道上走来。他显得那么孤单,但也似乎潇洒。浅蓝色的绸衫,白哔叽的西装裤,白皮鞋,白草帽,手里一把折扇,有点像是诗人的风度”。而张申府的文章却不似其儒雅的外表,它们激烈、热忱、向上,时至今日依旧值得被思考、被研究。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中的老师说过:“同学们,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们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而张申府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对青年们呼吁:要朝着前进的路走去!
我第一次通过人物历史,了解到当时动荡的社会所映照出来的人心与人性,它们就像遗珠上的光泽,以货真价实的亮度,有意无意地走进我眼角的余光里,闪烁着。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